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3706)考试大纲中四个能力层次的说明识记[C]:要求应考者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领会[B]: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简单应用[A]: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中的一些知识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的问题。综合应用[AA]: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为:2:3:3:2本课程考试题型,主要有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绪论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P2[C]包括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社会主义荣辱观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3[B]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三、人的责任和使命P4[C]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四、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B]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P12[C]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二、理想与信念是紧密联系的P14[B]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三、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P14[C]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B]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在现实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B]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四、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P15[C]首先是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其次是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再次是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最后是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五、人生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有的重要作用)P18[B]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那些基本内容?)P22[C]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P27[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指明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八、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P29[C]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九、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P32[A]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B]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漫长。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B]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的丑恶现象,但这些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一、什么是爱国主义?P36[C]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二、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怎样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37[C]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那些内容?)P39[B]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3、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P44[C]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爱国主义的历史做用P41[B]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六、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47[BA]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B]①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②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B]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爱国主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根本不可能实现。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A]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同样地,也只有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才能防止西方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B]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七、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P2[A]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B]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要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就必须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的命运,保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把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B]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B]①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②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主主义。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一、人的本质与人生观的含义P59[C]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实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P61[B]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中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P63[A]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四、人生态度的含义P65[C]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P66[B]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六、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P66[A]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对于逆境,不能怨天由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七、人生价值的含义P69[C]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八、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P70[C]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九、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P72[C]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十、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区别与联系P71[B]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
本文标题: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48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