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第33卷第4期2015年4月水电能源科学WaterResourcesandPowerVol.33No.4Apr.2015文章编号:1000-7709(2015)04-0001-05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左其亭a,b(郑州大学a.水利与环境学院;b.水科学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摘要:科学分析和认识我国水利发展阶段,进一步正确预测未来水利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我国建国以来水利发展的基础上,阐述水利发展存在3个阶段,即“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阶段,分别称之为“水利1.0”、“水利2.0”、“水利3.0”。在此基础上,从水利发展趋势的预测出发,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认为下一个水利发展阶段为“智慧水利”阶段,并简要介绍了该阶段的轮廓框架和重点研究方向。关键词:中国水利发展阶段;水利4.0;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中图分类号:F426.91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4-11-17,修回日期:2014-12-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918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ZD215);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3IRTSTHN030)作者简介:左其亭(1967-),男,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水文学及水资源,E-mail:zuoqt@zzu.edu.cn1引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始终重视国民经济建设,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逐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经济总值排名第二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水利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从建国初的落后水平逐步发展成为水利大国,在水利建设、管理、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一般行业发展相同,在我国建国以后的60多年中,水利行业经历了从初级向高级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标志性事件。关于我国水利发展阶段已有一些研究,如王亚华等[1]将1949~2030年划分为7个水利发展阶段,即1949~2010年已经过去的50多年被分为4个阶段,分别为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1949~1977年)、水利建设相对停滞期(1978~1987年)、水利发展矛盾凸显期(1988~1997年)、水利改革发展转型期(1998~2010年),2011~2050年被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利加快发展黄金期(2011~2020年)、水利全面协调发展期(2021~2030年)、人水关系趋向和谐期(2031~2050年)。同时,水利部部长陈雷[2]于2009年在水利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干部大会上,将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水利改革发展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水利改革发展艰难起步阶段(1978~1987年)、水利改革发展逐步深入阶段(1988~1997年)、水利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阶段(1998~2008年)。受工业发展阶段划分特别是“工业4.0”思想的启发[3],本文从更大尺度上、依据占主导作用的水利工作,将我国建国以来水利发展分成了3个阶段,闸述了各个阶段的特点,并判断出未来的水利发展阶段类型,为水利科技发展预测和科技布局提供了参考。2新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划分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考虑水利工作的主导目标和主要治水思路,以最具代表性水利类型来命名水利发展阶段,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目前甚至再延续一段时间,本文划分为3个水利发展阶段,分别阐述如下。2.11949~1999年“工程水利”阶段(水利1.0)(1)1949~1953年。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国家集中力量整修加固江河堤防、农田水利灌排工程。1951年5月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1952年10月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指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大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水利建设。(2)1953~1965年。因国家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特别是大跃进时期,开始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这一时期,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水库的热潮,约有半数以上水库始建于大跃进时期,如北京十三陵水库和密云水库、河南鸭河口水库、浙江新安江大水库、辽宁汤河水库、广东新丰江水库等。这些水库多数发挥着供水、防洪、发电、养殖等功能,对当地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然,在当时有限的科技水平和认识水平特别是论证不充分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了一些“弊大于利”甚至起到严重破坏作用的工程。(3)1966~1976年。中国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主要以阶级斗争为主,水利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甚至有些工程遭到一定的破坏。(4)1978~1987年。提出改革开放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家把抓经济建设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弥补“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出现落后状况的迫切需求和正确选择。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水利建设相对停滞。(5)1988~1999年。在经历了1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之后,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局面,也出现了污水大量排放、水环境不断恶化的环境灾难及工程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导致洪涝、干旱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中央作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战略部署,大幅度增加了水利投入,把水利建设列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行列。回顾1949~1999年50年的水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基本停滞的年代,就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在科技界,主要的研究方向和成果也以服务水利工程建设为主要目标。这些特征与这一时期的建国初期的大规模建设、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部署有直接关系。因此,这一时期我国水利工作的显著特征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代表,可以用“工程水利”来表征,称为“工程水利”阶段。仿照工业信息技术“版本”的提法,本文称“工程水利”这一阶段为“水利1.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2.22000~2012年“资源水利”阶段(水利2.0)自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洪水之后,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痛定思痛,认真分析面临的水利形势和应对措施,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认识,即:①强调水资源的基础属性和自然资源属性,重视水资源的保护;②提出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强调在建设的同时必须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1999年时任水利部部长的汪恕诚提出“要搞好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水利,必须实现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从政府层面提出了构建“资源水利”的初步构想。这是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洪涝灾害频发的形势所提出的必然选择和水利科学发展之路。21世纪伊始,人水和谐思想才逐步被接受,并成为我国治水的主导思想。(1)2000~2008年。2001年,人水和谐正式纳入到现代水利体系中;2004年,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人水和谐”,人们对人水和谐的思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05年,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人水和谐成为新时期治水思路的核心内容。这一时期是人水和谐治水思想提出到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过程。(2)2009~2010年。出现的水灾害集中而且严峻,引起我国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09年,全国大旱:北方冬麦区30年罕见秋冬连旱,南方50年罕见秋旱,西藏10年罕见初夏旱,广西、湖南、河南等多地同时干旱。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特大旱灾。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突发特大泥石流灾难,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些重大水旱灾害促使中央做出“水利欠账太多”、“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的科学判断,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做出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重点关注水利改革发展,也是中央文件首次对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可能会指导未来10~20年水利发展方向[4]。(3)2011~2012年。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水利工作的战略部署,将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国家计划投入4万亿元,力争通过5~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进一步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合理开发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回顾2000~2012年的10多年水利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首先是治水思想的变化,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到“把水资源看成是一种自然资源、重视人水和谐发展”的转变,强调水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资源水利”来表征,称为“资源水利”阶段,本文称其为“水利2.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重视水资源合理利用、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2·水电能源科学2015年第33卷第4期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2.32013~2020年前后“生态水利”阶段(水利3.0)在2013年之前,我国政府已经提出“生态文明”的判断和号召。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之一,首次把“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2009年9月18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单独成篇全面阐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这是我国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水是生态之基,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制约因素,是生态文明的根本基础和重要载体[5]。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水利部于2013年1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水资源[2013]1号文),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因此,从2013年开始,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水利建设工作全面展开,首先开始了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按照目前的部署和建设进程,估计现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可能延续到2020年前后。从2013年水利部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作为标志性事件开始,步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水利新时代,强调以建设水生态文明为目标的水利建设。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用“生态水利”来表征,称为“生态水利”阶段,本文称其为“水利3.0”。该阶段的特点是以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和指导思想,来开展水利工作。因为这一阶段才走过2年,未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正确预测未来这一阶段水利工作重点和科技发展方向,对支撑这一阶段水利工作和水利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一阶段的水利工作重点和水利科技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判断。为了实现“生态水利”阶段的奋斗目标,未来几年水利工作的重点应该包括:①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制度保障。②遵循“节水优先”原则,崇尚节水文化,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③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④健全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保护生态环境。⑤优化水资源开发格局,促进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⑥加强水文化建设,逐步形成全社会生态文明文化伦理形态。为了支撑“生态水利”工作,“水利3.0”阶段未来几年水利科技重点研究方向应该是生态水利规划建设和管理关键技术,见图1。具体研究要图1生态水利阶段重点研究方向及研究要点Fig.1Researchdirectionandkeypointofecologicalwaterconservancystage点包括:①支撑生态水利建设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的影响机理及评估、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生态水文阈值、水生态红线理论及划定方法、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以及生物多样性影响因素识别、关键物种筛选、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研究等。②以生态水利建设为目标的水资源保障技术。包括充分考虑生态保护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合理分配与调度技术、水利工程优化布局与规划建设关键技术,生态需水保障技术,河湖水系连通与河流健康保障技术,
本文标题:左其亭-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49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