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第5章-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技能里发展1
第五章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主讲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第一节大学生活的特点一、大学生活的特点1、学习要求的变化学习内容:基础性——专业性学习方法:学什么——怎么学学习态度:要我学——我要学2、生活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家庭生活——集体生活学校管理:封闭型——松散型自理方式:父母包办——自理自立3、社会活动的变化人际交往:一元化——多元化社会实践:纯粹校园式——校园社会兼容第一节大学生活的特点二、如何积极调试,适应大学生活讨论:大学生活适应中常见的问题1、树立独立意识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3、要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的经验第二节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一、能力的概念能力是人们顺利实现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主要心理特征。能力是一种潜在的心理能量。它又是必须与某种活动相联系,并在活动中得到表现和发展。只有从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中,才能了解他具有的能力水平。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只有在写作实践中才能展现出来,一个人的交际才能只能在交际活动中得以显现。同时,能力的大小也可以在活动中比较出来。第二节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二、能力的分类1、倾向性: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音乐、美术、体育、数学、写作2、参与性质: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创造能力: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3、功能性质: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操作能力:操作、制作和运动的能力社交能力:社会交往活动中的组织管理、言语感染能力第二节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三、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主要目标讨论: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1、学习能力2、实践能力3、沟通能力4、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二节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方式讨论: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1、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2、勇于参加社会实践3、善于总结经验4、参加技能培训活动5、参加就业实习、见习等第三节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一、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基本理论著名生涯理论大师舒伯(super)在1976年提出:“生涯就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变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一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以及社会的现状,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一、生涯规划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一)职业发展理论1、斯金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2、舒伯生涯发展论(二)职业选择理论1、霍兰德类型理论2、帕森斯特质-因素论1、斯金伯格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最早从生涯发展的角度研究人的职业行为。1956年提出职业选择是从模糊的空想走向现实的过程。1、空想阶段(11岁前)处于小学时期,个体希望长大成人,对未来充满遐想,对职业仅限于感性了解,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不稳定性。2、尝试阶段(11-17岁)中学阶段,职业观形成关键期。初中阶段,根据兴趣来选择职业,高中阶段,通过对社会的了解,对自己实力的衡量,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价值观、职业观选择职业。3、实践阶段(17岁以后)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来初步实践自己选择的职业,考虑自己的能力、兴趣、职业待遇、职业发展的空间等现实的因素,注重主观因素与现实条件的结合。这一阶段也分为探索、尝试和特定专业发展三个过程。2、舒伯生涯发展论舒伯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的研究结果并参照布尔赫勒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职业发展的生涯发展概念模式。1、成长阶段(0-14岁)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的不断尝试,修饰自我角色。发展的任务:发展自我形象,形成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理解“工作”的意义。2、探索阶段(15岁-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利用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定的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发展的任务: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加以实现。2、舒伯生涯发展论3、建立阶段(25岁-44岁)该阶段的人较能确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子”,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稳定下来。发展的任务:统整、稳固并求上进。4、维持阶段(45岁-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还会面对新成员的挑战。发展的任务: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5、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发展的任务: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1、霍兰德类型理论约翰·亨利·霍兰德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业互择理论。此理论认为,在社会文化中,大多数人的人格都可以分为六种类型:1、社会型(S)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典型职业: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2、企业型(E)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典型职业:如项目经理、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3、常规型(C)共同特点: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典型职业: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等。1、霍兰德类型理论4、现实型(R)共同特征: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典型职业: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等。5、研究型(E)共同特征: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典型职业: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6、艺术型(C)共同特点: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典型职业: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霍兰德类型理论1、帕森斯特质-因素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又称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的职业辅导理论,帕森斯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1、个别差异现象普遍存在于个人心理与行动之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能力模式和人格特征;2、某种能力及人格特征与某些特定职业有关,每种模式的人都有与其相适应的职业;3、人人都有选择职业的机会;4、人的特征是可以客观测量的。第三节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1、自我分析:性格、兴趣、价值观、各项能力、他人评价2、职业环境分析:3、职业目标初步确立及检验:SWOT分析4、确定发展路线5、制定行动方案第三节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三、制定大学期间生涯规划方案讨论:如何规划大学四年学习和生活实践。1、专业学习2、社会实践3、综合素质第四节学会时间管理一、时间管理的含义和意义时间管理是为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对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和调控,有效安排与运用的管理过程。时间管理的中心原则是“努力集中必要的批量时间去潜心做最重要的工作”。第四节学会时间管理二、时间管理的原则1、明确目标原则2、分清轻重缓急原则3、制定计划表原则4、立即行动原则第四节学会时间管理三、时间管理的策略1、四象限法2、6点优先工作制3、帕累托原则4、莫法特休息法5、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1、四象限法1、四象限分类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第一象限是重要又急迫的事第三象限是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象限属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2、处理原则(1)对重要和紧急的事情当然是立即就做(2)而对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不做(3)平时多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这是第二象限,常常被称为第二象限工作法)(4)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选择做。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2、6点优先工作制每天全力以赴做6件最重要的事。这个方法是咨询大师艾维利提出的价值2.5万美元的时间管理方法。3、帕雷托原则其核心内容是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是源于20%的活动,即二八理论。我们应该首先完成那些紧急又重要的工作,其次是重要而非紧急的任务,再次是紧急而非重要的工作,最后是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紧急的工作。4、莫法特休息法不要长时间的做同一种工作,而是要经常的做不同内容的工作,保持精神上的兴奋点,进行主动的调剂和放松5、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据说麦肯锡曾经丢掉过一个客户,原因是这个客户董事长在电梯里碰到了麦肯锡的项目经理,要求他谈谈项目的结果,可怜的项目经理没有在电梯运行的短短30秒内把结果说清楚。后来麦肯锡就要求员工要表达清楚,直奔主题,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第四节学会时间管理四、个人时间管理方案的选择和制定讨论:如何制定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案作业:制定个人时间管理表我一周的时间账单我一周的时间账单我一周的时间账单
本文标题:第5章-大学期间职业生涯规划技能里发展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78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