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XXXX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培训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简介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司恭电话:0371-66364735,13523532938E-mail:sigong2013@163.com内容提要•一、我国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五、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形成过程•六、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组成•七、体系的建立流程•八、风险预控工作的流程•九、风险预控体系的成果•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主要内容•十一、与风险预控管理有关的疑点理解一、我国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安全发展意识不够强•安全法制手段不够硬•安全工作基础不够牢•安全整治措施不够实•安全管理监督不够严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一)安全从不同的角度有下列定义:•①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②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或财产、设备的损坏或损害的条件。•③安全是指不因人、机、媒体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人员伤害、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通俗讲: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是安全。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安全的重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经济损失大。•②社会影响大。•③影响周期长。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二)事故•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三)风险•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所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按照这种对风险的理解,风险是一个二维概念,以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两个指标进行衡量,即•风险R=f(P,C)•R=P×C•式中:•P—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概率,频率。•C—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如:百万吨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四)危险源的定义是:•危险的根源。•危险源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或状态。它大致包括人的不安全因素或行为、物(机、环)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笼统、概括。适用于所有的生产过程。)•究竟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有哪些种类等问题,到目前为止尚无理论上的确切的界定,国内外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观点。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当前国内对危险源的分类:•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总局令第40号)•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河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河南省政府令112号)(一)贮罐区(贮罐);(二)库区(库);(三)生产场所;(四)压力管道;(五)锅炉;(六)压力容器;(七)煤矿;(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九)尾矿库;(十)放射源。•风险预控中的分类:根源危险源,状态危险源。•制度危险源,观念危险源,行为危险源,物态危险源。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五)隐患:•隐患就是在某个条件、事物以及事件中所存在的不稳定并且影响到个人或者他人安全利益的因素,它是一种潜藏着的因素,“隐”字体现了潜藏、隐蔽,而“患”字则体现了祸患,不好的状况。•隐患的分级–A级隐患。(危害严重、治理难度大,本矿解决不了,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B级隐患。(危害比较严重,治理难度大,区队解决不了,须由矿协调解决的隐患)–C级隐患。(对煤矿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由区队、业务部门解决的隐患)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六)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危险源是风险存在的前提,没有危险源就没有风险,但有危险源不意味着风险必定出现,当全部的危险源都处于受控状态时,风险就不会出现,当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即隐患或不安全行为发生时,风险就会出现,依据海因里希法则可知,此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1︰29︰300)•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六)危险源、隐患、风险、事故的关系:事故发生的因果风险链。只有辨识不到的危险源,没有控制不了的风险;只有管控不到位的危险源,没有杜绝不了的隐患。此链可再延长。隐患、不安全行为危险源风险事故损失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七)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风险预控管理水平越高,风险水平越低。•风险预控管理水平越低,风险水平越高。•风险预控管理水平是连续的,P=0~1。•对应的,风险水平是连续的,R=1~0。•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危险源辨识极大化,危险源失控概率极小化,失控危险源的引发事故概率极小化。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安全管理的直接对象是三个:危险源、隐患、事故。•α:代表危险源的控制水平;•β:代表隐患的控制水平;•γ:代表事故的控制(应急救援处理)水平;•则:•P=α+β(1-α)+γ(1-(α+β(1-α)))•R=1-P=(1-α)(1-β)(1-γ)•根据海因里希法则,β≠1。•事故发生在瞬间,γ≠1。∴R≠0,P<1。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八)安全管理的特点•长期性•科学性•层次性•预防性•专业性•群众性•人为性•效益性•强制性•社会功能性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九)安全管理经历过程•经验管理。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凭经验和感觉处理安全问题。从宏观方面查找危险因素。强制人管人。以事后为主。亡羊补牢式。随意性强。被动的模式。•制度管理。现代的安全管理模式。科学性和标准化程度提高很大。但就事论事。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严密联系。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局部有效而全局失衡。•风险管理。当代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事前预防的。可以修复管理上的漏洞,不断优化安全管理质量,最终实现长效安全管理。上升到了体系化管理的高度。可以整合安全管理的多方面因素,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分块实施,持续改进,不断向本质安全目标逼近。•文化管理。将来的安全管理模式。二、与安全相关的概念事故管理模式。隐患管理模式。危险源管理模式。●(十)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渐进的管理工作。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一)事故频发倾向理论•工厂中某些工人较其他工人更容易发生事故,即存在易发生事故的人。从这种现象出发,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论”。该理论认为,在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企业里的某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这些人被称作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或予以解聘,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中的事故,该理论把工业事故致因完全归咎于人的天性。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①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WHHeinrich,1936)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即伤害与各原因相互之间具有连锁关系。②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FrankBird)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反映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博德认为事故的本质原因在于管理的缺陷。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5个因素:本质原因(安全管理)、基本原因(个人原因及工作条件)、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和损失。海因里希的因果连锁过程包括如下5种因素:1.遗传及社会环境;2.人的缺点;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4.事故;5.伤害。•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伤害、财产损失物的不安全状态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③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英国伦敦大学的约翰.亚当斯(JohnAdams)通过研究,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和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失误又是由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所引起。因此,事故发生的根源是企业中的制度和规定缺陷。④北川彻三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日本学者北川彻三在对海因里希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他从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精神原因4个方面探讨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并且认为事故的基本原因应该包括管理、学校教育、社会或历史3个方面的原因。这里提到的基本原因中有些因素已经超出了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范围,但是,充分认识这些基本原因因素,对综合利用可能的技术、管理手段、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安全文化建设等措施来间接调控这些因素,实现预防和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是非常必要的。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三)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吉布森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他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在1966年由哈登(WHadden)在此基础上引伸出的“能量意外释放论”(EnergyTransferTheory),是事故致因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该理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转移到人体,并且其量能超过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则人体将受到伤害。三、事故致因理论简介•(四)轨迹交叉理论•近十几年来,比较流行的事故致因理论是“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同时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且可以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和相互转化,并说明在人流和物流(能量流)之间设置安全装置作为屏障,可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又可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过程(轨迹),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接触(交叉),事故就会发生。轨迹交叉论的重点是说明人为因素难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内涵:OSHMS是将企业安全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基础上,把它作为系统工程来管理。实施OSHMS的精髓是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各种潜在事故制定应急方案,力图使损失最小化。企业可从管理上和工程技术上采取措施,从而消除或减少危险。•OSHMS的要素: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ManagementReview实施与运作ImplementationandOperation检查与纠正措施CheckingandCorrectiveAction政策Policy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一)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OSHMS的特征:•企业高层领导人必须承诺不断加强和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危险源控制是OSHMS的管理核心。•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体系概述: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H(Health健康):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状态;S(Safety安全):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Environment环境):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相互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基本框架:HSE管理体系有7个一级要素、26个二级要素。•四、国外安全管理体系•(二)健康、安全与环境(HSE)管理体系体系特点:①按“戴明”模式建立的,是一个持续循环和不断改进的结构,即“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结构。②由若干个“要素”组成。③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相关的。这些要素中,
本文标题:XXXX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培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9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