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 中国现代文学:绪论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经典解读主讲:平顶山学院盛晓玲现代文学部分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要求学习目的: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解读,培养对现当代文学的阅读兴趣,逐步提高对现当代文学经典的认知感悟能力,从而掌握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一般方法。学习要求:1、多读作品,课内分析的作品要求熟读;2、了解、掌握与作家作品相关的文学史知识;3、本期至少完成两篇小论文,进行鉴赏、评论写作训练。范围与分期范围:1917年至今的正在发展着的文学都叫现代文学。1917-1949为现代文学;1949以后为当代文学。分期:现代文学分三个时期(也称三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第一个十年:1928——1937第一个十年:1937——1949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第一阶段(1917—1927)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也被称为二十年代文学、“五四”时期文学。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文学革命倡导时期(1917—1921),二是新文学发展时期(1921—1927)第二阶段(1928—1937)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也被称为三十年代文学、“左联”时期文学。第三阶段(1937—1949)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也被称为四十年代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按政治文化地域划分,可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等。按时间可分为抗战前期文学、抗战中期文学、抗战后期及解放战争时期文学。具有影响力的杂志和人物陈独秀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先驱们蔡元培李大钊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新青年周作人当代文学也分三个阶段:十七年、文革十年、新时期文学现当代文学统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参考书目:《中国现代文学教程》秦方奇袁桂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编》袁桂娥秦方奇刘进才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朱栋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郭志刚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一)中国现代文学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学无产阶级并不是一开始就把现代文学置于自己的领导之下,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经历了从思想上指导到工作上帮助,再到组织上的统帅这一逐步加强的过程。(1)从思想上指导,中共在1921年诞生,但新文学一开始就接受着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努力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影响着文学的发展。(2)从工作上帮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重视工农运动的同时,一些从事宣传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党员如邓中夏、瞿秋白、蒋光赤等开始关注新文学的发展,并在苏联文学的影响下,提出共产党人对新文学的要求,开始提倡革命文学。(3)组织上的统帅。从第二个十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从组织上领导现代文学的发展。1928年起,提倡“革命文学”,1930年,成立“左联”。到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无产阶级彻底实现了组织上的领导。2、中国现代文学是人民大众的文学从现代文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而言,不论是服务对象、描写对象、文艺队伍的组成,还是文艺思潮的演变,都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是人民大众的文学。(1)服务对象:中国现代文学不是为贵族、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服务的,而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服务的。这与中(2)描写对象: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士兵、知识分子都是其描写对象。(3)文艺队伍的组成:在第一个十年,主要是由具有先进思想(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如鲁迅、胡适、徐志摩等人。第二个十年以后,来自下层的知识分子增加了,如萧军、叶紫、赵树理等人。(4)文艺思潮的演变:人的文学,“为人生派”、“为艺术派”、革命文学、抗战文学,解放区文学等。3、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这是由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这其中的许多优秀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实质,猛烈地抨击了帝、官、封的罪恶,热情地讴歌了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二)中国现代文学具有现代性(modernism)的文学“所谓‘现代文学’,既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新文学的概念及使用情况。“文学的现代化”,是与本世纪中国所发生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思想、文化的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相适应,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促进“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文学更是发挥了特殊的作用。“文学的现代化”意味着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文学的现代化”所发生的最深刻并具有根本意义的变革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变革,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学观念与品格的变革。四、中国现代的创作方法的演变:二十年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文坛呈三足鼎立之势。三十年代: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双峰并峙。四十年代:现实主义一枝独秀。五、中国近代文学对现代文学形式及内容的影响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中国近代文学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近代文学史上对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介绍及晚清的白话运动,为“五四”新文学革命的兴起作了必要的准备。无论是文体形式改革还是白话主张都给“五四”新文学运动以直接的影响。1、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输入和兴起2、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运动应运而生。鸦片战争时期改革旧文学,冯桂芬、王韬、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期:黄遵宪主张改变旧文体,梁启超提倡“新民体”,提倡白话文,当时国内出现了一大批白话报。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3、在创作实践上的不同立场:保皇立场,不可能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文学形式上没有变革:诗歌,旧诗格律。小说:章回体。语言方面:主张文言,白话并存,贵族用文言,下等人用白话。“五四”文学革命是在改良派基础上的进步、合理的发展。六、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不断汲取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文学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汲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二)汲取外国的精华。七、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研究的历史与发展趋势(一)历史1、大陆:文革前、文革后。2、大陆以外:港台及国外。(二)发展趋势:1、文学性。2、文化研究。八、如何学习中国现代文学(一)对知识点的记忆。(二)思维的进步:1、大量阅读作家作品,获取感性认识,包括读作品、读作家传记。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现代文学建立理性认识。3、关注现代文学史对各种文学现象的描述,对现代文学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给予关注。4、克服恐惧心理,开展文学评论的写作。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第一个十年(一九一七—至一九二七年)一、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生:1、中国社会的转型:战争线索:鸦片战争——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农民、资产阶级起义线索: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变法图强线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新文化运动。2、思想文化基础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造成了两个相互联系的后果。中外文化在碰撞中进行融合,推动了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在日益急迫的民族危机的推动下,以中外文化撞击与融合的形式实现的中国文化自身的发展和演变,可说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严重的民族危机感决定了他们发展的急剧性,中外文化和文学的撞击与融合所产生的第三种形态的文化与文学则决定了它们的基本面貌特征。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知识界的文化思想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三种文化思想的演变发展过程。这四个历史阶段是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三种文化思想是①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的思想。②以政治维新为中心的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文化思想。③最终走到五四时期的以伦理道德革命为中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3、语言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五四”文学革命、“五四”白话文运动是我们对“五四”时期所发生的文化变动的三种称谓。中国近代的语言革新也经历了与上述三种文化思想相联系的三种形式:(1)与洋务派文化思想相联系的音标文字运动;(2)与维新派、革命派启蒙主义文化思想相联系的“新文体”和“诗界革命”,(3)最终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1)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2)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陈独秀的“以欧化为是”,胡适提出的“输入学理”,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二)文学革命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思想革命,这是为大家所熟悉的,另一方面就是文学革命。所以说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文学革命的提倡:提倡者:胡适、陈独秀等。重要文献:《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论》、刘半农的《我之文学改良观》、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并激烈的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2、文学革命的内容:(1)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2)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3)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二、与旧文学势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斗争1、对黑幕派和鸳鸯蝴蝶派、旧戏曲的批判周作人、钱玄同、沈雁冰、鲁迅都发表了文章。2、1919年,与林纾(琴南)的论辩1918年3月,钱玄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双簧信”,由钱化名王敬轩给《新青年》写信,攻击新文学与白话文,由刘半农反驳。1919年2月,林纾发表小说《荆生》,3月发表《妖梦》,攻击新文学。同月,林纾发表《致蔡鹤卿太史书》。4月,发表《论古文白话之消长》。3、1922年,与“学衡派”的论辩“学衡派”:以《学衡》杂志得名。梅光迪、胡先骕、吴宓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4、1925年,与“甲寅派”的论辩三、文学革命的成就: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进入20年代以后,新文学作家大量出现,而受不同文艺思潮和艺术方法影响的不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群,又各自聚集为文学社团。从1921年起,文学社团和刊物逐渐增多。据茅盾统计,到1925年,全国各地出现的青年文学社团有一百多个。1、文学研究会2、创造社3、新月社4、语丝社5、浅草—沉钟社6、湖畔诗社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4、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四、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1、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满着觉醒的时代精神。3、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地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手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合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联系,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4、在文学世界化与民族化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中,实现文学的现代化,从而揭开了现代文学光辉的第一页,把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一个十年各类文学创作发展及其代表作小说五四运动小说时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林译小说开小说之风气:林纾意译西欧小说;问题小说:关注思考,为爱与美的鼓吹者。冰心、王统照、许地山等。是爱情还是苦痛花匠斯人独憔悴等。人生派写实小说:冷静客观的叙述,叶圣陶、王鲁彦、彭家煌等。柚子怂恿等。乡土小说: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鲁迅孔乙己风波故乡等。创造社: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郁达夫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
本文标题:中国现代文学:绪论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99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