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主观评价音质,就是要比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二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音质相对更好。一、选择音色音色,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音的色调。色调分暖色调和冷色调,声音也是一样。暖色调的音色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暖),适合听古典乐;而冷色调听起来则冷酷干脆(亚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冷),适合听摇滚乐。不建议拿不同音色的机器做比较,因为所谓“亚洲音”和“欧洲音”的声音取向不同,音色的冷暖大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比很容易主观化。大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音色的机器更适合自己,一般以自己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二、对比声场对比声场,就是要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比。当然,感觉空间越大、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大越清晰的画更显得气势磅礴。(1)空间感在这里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人听不出。立体声是什么概念?声音是立体的,声音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但许多人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音赶出脑壳,这和想象力有关(做个想象力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苹果的样子,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一个大苹果的轮廓?)。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观众席上,声音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人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方对你歌唱(给个提示,流行歌曲的架子鼓几乎都是摆在人的后面)。想象力不强(没通过上面说的“想象力测试”就是想象力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音量尽量调小,你会发现这时声音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大小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立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立体的空间再做想像力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力又回来了(听人头音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头音乐凭借先进的录音技术,在音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但人头音乐的资源就太少了……)。(2)定位感定位感就是说能否准确分辨出声音的位置。等你把所有声音都赶出了脑壳,感悟出了完美的空间感,就要比较各种声音定位的准确性:比如听流行歌曲,一听就知道人在前面,鼓在人后面,吉他在左,钢琴在右,更进一步,听出他们相距多远,很明显就在这个位置,OK!三、对比平衡度这是要比较两个声道的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和三频量感平衡。这正像作画时也要顾及色彩平衡一样。(1)声道音量平衡、声道分离度对比声道音量平衡,就是对比左右声道音量是否一样。对比声道分离度,就是对比本来只是左(右)声道的声音,右(左)声道是否也在凑热闹。这个其实不重要,因为至今我还没见过有哪个产品能牛逼到声音不均衡也敢出来卖的地步。这个一般在使用仪器的客观评测中才看得出差别。(2)三频量感平衡这个是说高频、中频和低频的音量是否一致,我们说的频段分为极低频(20Hz—40Hz)、低频(40Hz—80Hz)、中低频(80Hz—160Hz)、中频(160Hz—1280Hz)、中高频(1280Hz—2560Hz)、高频(2560Hz—5120Hz)、极高频(5120Hz—20000Hz)。听一首歌,注意是否有某一频段声音较突出或较小声,比如大家平时说,低音真爽,可能就是说低音的量感很足,低音被突出了,这样不好吗?好,但从还原音质的角度看,就是失真了。高频量感不足,听起来会觉得压抑;中频量感不足,听起来则不够结实;低频量感不足,听起来就显得平淡。一般来说,三频量感越均衡,声音就越有层次,但不是绝对,下面我会说到。四、解析力如果说上面三个要点说的都是横向的,主要抓整体感觉,对比较为简单,那么解析力这项说的就是纵向的,要抓住整体的一个点深究,就是对细节处理能力。这像一幅好的画作,不是画完就好,还要有优秀的细节。在解析力方面,我们要比较三频的质感、音乐的层次感和细节还原能力。(1)三频质感这里说的不像上面说的“三频量感”,量感说的是数量的多少,质感说的是质量的好坏。如何界定质量的好坏,这个就看个人主观意见了。抛开音色的冷暖因素,我以我的观点给你一个界定音质的最低标准(这是最低标准,也就是说至少要这样才算基本合格,挑剔的耳朵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有更高要求):高频主要对比透明感——透明感比较抽象,我只能这么比喻:在同一个频率,小提琴的音色比二胡要透明,而钢琴的音色则比小提琴更透明。透明的声音是明亮清澈的,反之则会感觉暗淡和毛刺。声音不是越透明越好,但决不能不透明。中频主要对比结象力——就是要感觉声音是否结实饱满,有没有底气不足或飘来荡去定位不准(再通俗说就是真实感一定要强)。低频要比较密度、力度和清晰度——鼓声是否清晰有力、下潜是否底气十足等都要考虑进去。(2)层次感声音是否有层次,是由多项因素决定的,声音层次分明的机器对细节的再现能力自然更强。对比层次感,主要应该考虑三项(这也是音质的最低要求):声音是否清晰细腻、三频的质感和量感是否平衡、乐曲中最大音量与最小音量的落差。声音越清晰细腻——说明瞬态响应、细节表现越好(本人建议听钢琴曲测试机器的瞬态响应:干脆利落、绝不含糊是最好的——当然,要顾及不同的频段,钢琴曲必须高低音兼顾才行,比如李斯特的《钟》就是很好的高频测试曲。在聆听的时候也要注意乐曲是否像是隔着什么东西而变得模糊,或过于单薄尖锐。还要注意对于钢琴的泛音和敲击琴键发出的嗒嗒声的表现,细腻的表现力也十分重要)。三频的质感和量感越平衡——说明频率响应曲线越平直(在各个频段都能保持优质的音量和音质输出,不至于某一频段过于出色或过于平庸)。乐曲中最大音量与最小音量的落差越大——说明动态范围越大(一首曲子的音量是有大有小的,特别是古典乐。该大声时够大声,该小声时就小声,这才不至于平淡)。关于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的落差,这里还有一个“信噪比”的概念,是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与底噪之间的比值,当然比值一般来说是越高越好,但不必刻意追求高信噪比,因为如今数字播放器的噪声已不像往昔磁带机这类模拟播放器般变态了,所以这一指标可以忽略,毕竟随身听不是发烧听。(3)细节还原能力比如人声的齿音、乐器的泛音等等。为什么同一首曲目,两种技术同样娴熟的演奏也会给人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演奏者把自己对乐曲独到的见解投入到了演奏细节里。优秀的细节还原能力哪怕是歌者舌下的唾液受到吐气震动而引起声音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听得出,MP3受到音源的限制,没有CD那么好的还原能力,但在对比中,还是可以分清优劣的。关于细节还原能力,还有“空气感”一说,这是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感觉,好象声音在传播到你耳朵的途中带动的空气震动,由于过于抽相,就不再赘述。这是音乐的细微表情变化,对硬件要求比较高。在音质好坏的评价中,最重要的是这四个方面的对比,把这四点的思路理顺了,在选择或评测时就不至于会无从下手:1、音色的“冷”、“暖”选择。2、音场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对比。3、平衡度的“左右声道音量及分离程度”和“三频量感平衡”对比。4、解析力的三频质感和层次感、细节还原能力对比。看起来是少,但实际上涉及的面很广,要运用起来还真不简单呢!没有好的器材并不会阻碍你成为金耳朵,请注意在文章中并没有说怎么样才算“最好”,而强调的是“相对更好”。并非我们要用上顶级的播放器、顶级的耳机,才能辨得出什么是好的音质,只要多作对比,总能发现相对更好的音质,听得越多,积累越多,一切模糊的概念、无法言喻的感觉,都能在对比中清晰明朗起来。假如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更美的发现,那么就抱着磁带机过一生吧。相反,假如一开始就想追求完美的音质,也许你可以买到最好的,然后不屑于低端,但却无法得到最原始的积累,也就只能保持在“只听过高端”的水平上、只能知道“最好的音质”是这样的。为了进行音质的主观评,专家们确定了一些最能描述声音主观属性和参量,以及参量的形容词作为主观评价和常用术语,如丰满度的术语是丰满,干瘪等。目前,各国的专家提出来了不同的名词术语,有人提出的术语很多,其内消除有些也有含混不清或重复的地方,国内的声学专家也有经过很多研究,实践,比较多地推荐以下11种主观参量和音质评价术语做为对音质的评价。立体感:声音有空间感,不仅声像方位基体准确,声像群分布正确,而且有宽度和纵深感.我国著名音质主观评价专家,南京大学包紫薇教授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厅堂音质主观评价方法的建议》选取了六个主要的评价参量,并对评价术语方法,系统条件以及评价用的节日,审听反听方法及评分方法作出了规范性的建议.也将六个评价术语参量分成五个级别。(见表)。1.清晰度.清晰-模糊.浑浊清晰:节目可懂度高,乐队乐器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之感.2.平衡度.平衡-不平衡平衡:节目各声部比例协调,立体声左,右声道的一致性好,声像正常.3.丰满度.丰满-单薄.干瘪丰满:中.低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宜,有温暖,舒适感,有弹性.4.力度.坚实有力-力度不足有力度:声音坚实有力,能出得来,能反映原声源的动态.5.圆润度.圆润-毛糙圆润:优美动听,有光泽但不尖糙,主要用以评价人声和某些乐器.6.明亮度.明度-灰暗明亮: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7.柔和度.柔和-尖硬柔和:声音松驰不发紧,高音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8.融合度:融合-松散融合:整个音响交融在一起,整体感好.9.真实感.真实-失真真实:声音逼真;失真:声音破,炸,染色等.10.临场感重放出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11.立体感.立体-单一
本文标题: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0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