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吸引
第十一章人际吸引友谊使生活的品质得以提升,爱与被爱是人生在世的最大快乐!SydneySmith,1858本章简介1.人际吸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2.亲密关系3.爱情关系4.亲密关系的结束第一节人际吸引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关于寻求关系的研究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人吸引的基本规律影响人际吸引的特定因素关于寻求关系的研究相关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对结果的理论假设:分散假设社会比较理论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依恋(attachment):由亲密关系所提供的安全感和舒适感。社会融合(socialintegration):相处的人具有共同的利益与态度,这会给人带来舒适的感觉。价值确定(reassuranceofworth):当他人有助于我们形成关于自己有价值、有能力的评价时,我们就从种关系中获得了价值确定。社会关系的多种好处稳定联盟感:关系会使我们产生这样一种认知,即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有人会帮助我们。指引:顾问、老师、医生、朋友以及其他人,当我们寻求意见时,他们会为我们提供。照顾他人的机会: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人吸引的基本规律1.喜欢能够给自己社会赞许和正面评价的人2.与某些人的交往收益高于成本时3.从某些人身上得到的收益要大于从另一个人身上得到的人际吸引是人际关系中彼此相互欣赏、接纳的亲密倾向,它是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什么是人际吸引?接近性我们接近并与之交往最多的人往往最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与恋人。曝光效应我们暴露在某一刺激下的次数越多,就越可能对其产生好感。曝光效应与人际吸引曝光会增加彼此之间的熟悉度,提高人们对其行为的预测性。人们对于特定个体的接纳程度随接触次数的增多而提高。增强好感,促进吸引相似性人际关系发展的促进剂---相似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观点观点一致,增强信心,提高悦纳观点矛盾,否定自我,贬低自我喜欢拒绝例子会议中的经历人际风格例子你和你的朋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对相似性效应的解释首先,相似性通常是有回报的;其次,认知失调理论;再次,受到现实的限制。互惠式的好感互惠式的好感仅仅知道某个人喜欢我们就足以提升我们对那个人的喜欢程度。影响互惠式好感的因素:个体的自尊水平。“美貌比任何一封推荐信都有用!”AristotleforthcenturyB.C.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人们喜欢美貌的原因:1.人们的刻板印象2.“美丽辐射效应”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对于美的标准,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女性:大眼睛、高耸的颧骨、窄小的脸颊、高挑的眉毛与窄小的下颚。男性:大眼睛、高耸的颧骨、宽大的下颚。外表的吸引力与好感熟悉的力量思考什么样的个体之间更容易成为朋友?第二节亲密与爱情关系影响亲密关系的三个因素爱情影响亲密关系的三个因素1.依恋2.公平3.自我暴露依恋1.安全依恋方式(secureattachment)70%教养者:敏感、反应型,对婴儿的需求有所反应,而且与婴儿的交往中表现出正性情绪。表现:陌生环境,母亲在场,开心舒适玩;离开,紧张;回来,会跑向母亲,抱住母亲,然后再继续玩。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易与他人建立关系,信任他人;爱情关系中信赖、忠诚。依恋2.回避型依恋方式(avoidantattachment)20%教养者:对婴儿冷淡疏远,拒绝与其建立亲密关系。表现:与母亲分离或重逢时,会出现生理唤起,但是不会表现出悲伤。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回避亲密关系,对亲密关系没什么兴趣,害怕亲密关系,排斥他人。依恋焦虑/矛盾型依恋方式(anxious/ambivalentattachment)/不安全型依恋(insecureattachment)10%教养者:情绪不稳定且专横。表现:陌生环境,充满焦虑地粘在母亲身旁;离开,会哭泣;回来,充满敌意。成年后的亲密关系:有较强的占有欲与妒忌心,会和同一个人反复出现情感的破裂。“早期的依恋经验形成了内部的工作模式,或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独特思考方式的基础。”三种类型的依恋模型与浪漫关系安全依恋方式:浪漫关系最持久,而且在关系中有很高的满意度与责任感。回避型依恋方式:最难与人建立浪漫关系,而且有人一辈子都未坠入情网。在人际关系中与人保持距离,而且在这三种类型中责任感最低。焦虑/矛盾型依恋方式:最容易开始浪漫关系,往往在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就与人建立浪漫关系,但是关系持续的时间最短。公平一般关系中的公平与亲密关系中的公平在陌生人或是一般关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通过交换利益来获取公平;在持续较长的人际关系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被一种较为松散的互惠式公平概念所支配。公平交换关系(exchangerelationship):受到公平需要(例如追求收益与成本的均衡)支配的关系。共有关系(communalrelationship):在这种关系中,人们最关注的是对他人的需要做出回应。自我暴露密友之间:对他人敞开自我,同时将他人的自我表露当作对自己的信任,可以使双方之间的关系更加愉快。夫妻之间:总是把自己的最隐私的感情及想法拿出来与对方分享的夫妻,对婚姻的满意度最高。爱情什么是爱情爱情的两种类型爱情的三角论爱情是什么?宝宝的爱情观1.要成为一个好的爱人,应该有什么条件?男的要给女的买戒指,还有一大把花。(陆思峥,5岁)男的要像我爸爸那样有力气,女的要像我妈妈那样漂亮。(方芳菲,4岁)宝宝的爱情观2.怎么让别人爱上你?告诉她你有好多糖。(罗槐,3岁)不要老是欺负女孩子,等下女孩子都不来跟你玩,就不会爱你了。(施力臻,4岁)宝宝的爱情观3.怎么判断在餐厅里吃饭的两个大人是不是在恋爱?恋爱的人总是我盯着你你盯着我,吃的东西都凉了。(赵麒麟,5岁)要是吃饭的时候不开灯,用蜡烛,他们就是在恋爱。(吴佩诗,5岁)宝宝的爱情观4.人是怎么学会接吻的呢?电视剧里面学来的。(孙星奇,4岁)可能老师以后要教的。(罗毅杰,5岁)宝宝的爱情观5.应该在什么时候亲吻自己喜欢的人?除非我有很多的钱,买得起摄像机,否则我不会去吻一个女孩子。因为女孩子们总是想把结婚那天录下来。(方吉,6岁)这样做很害臊的。要在没有别人看见的时候亲,亲的时间要短一点…一两个小时就够了。(严凯逦,6岁)宝宝的爱情观6.爱情怎样才能持久?多花一点时间,不要老是想着上班。(汤建诚,5岁)别忘了她的名字……那样就糟糕了。(朱迪青,5岁)什么是爱情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一种态度,也就是对所爱的人拥有的一种独特的想法。1.依恋:一种需要对方的感觉:“我难以相像没有_______的生活”2.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为对方的利益着想,随时满足对方的需求:“我几乎可以为______做任何事”3.信任和自我展露爱情的两种类型1.激情式爱情(passionatelove)2.伴侣式爱情(companionatelove)激情式爱情“一种狂野的情感状态:温柔的、带有性欲的体验;狂喜和痛苦、焦虑和解脱、利他和妒忌共同存在,形成了复杂的情绪体验”。激情式爱情的三个特征激情式爱情的三个特征:情绪在激情式爱情中起关键作用—冲动、不可控。激情之爱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对方完全占据了自己的思想。激情式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这种爱情的体验虽然强烈,但是也很短暂和脆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伴侣式爱情“感到自己的生命和爱人的生命密不可分地交错在一起时的爱情。”伴侣式爱情实际,强调彼此之间的信任、关心、对伴侣习惯和缺点的容忍。伴侣之爱相对平和,它是一种深沉的情感依恋。伴侣式爱情与激情式爱情不完全对立:最初的时候,恋爱关系是以激情式爱情为主,但是随着关系的发展,伴侣式爱情成了主导。原因:新鲜感的激情感消退了,双方形成了稳固的交往模式。相互的信赖性越来越大,他们之间产生激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爱情的三角论亲密关系的结束“与其说白头到老,不如现在就好。”——罗伯特·勃朗宁(美国诗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离婚的风险有多大,取决于你跟谁结婚。有以下特质的夫妇一般不会离婚。20岁以后结婚都在稳定的双亲家庭里长大结婚之前谈了很长时间的恋爱接受过较好且相似的教育有稳定收入居住在小城镇或农场里结婚之前没有同居过或怀孕过彼此之间有虔诚的承诺年龄,信仰和教育水平相当关系结束的研究投资模型最初被对方吸引的原因(关系结束的原因)亲密关系结束时两者的体验投资模型破坏性行为建设性行为主动损坏关系被动旁观关系的恶化被动保持对关系的忠诚主动尝试改进关系最初被对方吸引的原因(关系结束的原因)“致命吸引力”吸引力的特质1.当一个人在某些地方与你有所不同时,致命吸引力就会发生。2.当一个人看上去与众不同,因为他的某个特点在一般人看来是十分独特的。3.他或她有着让你觉得十分极端的特质。亲密关系结束时两者的体验“终结者”:主动提出结束关系的一方。“承担者”:被动接受分手关系的一方。“共谋者”:共同协商,和平分手的双方。
本文标题:社会心理学第九章-人际吸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16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