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检测题(原创)
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检测题命题王贤安一、基础知识部分(每题4分数,共60分)1.选出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A.草拟.(nǐ)储.备(chǔ)萎.缩(wěi)薪饷.(xiǎnɡ)B.束.缚(sù)侈.谈(chī)探骊.得珠(lí)伎.俩(jì)C.汹.涌(xiōnɡ)嫩.生(nèn)匿.迹(mì)婆娑.(suō)D.货栈.(zhàn)赎.罪(dú)迷惘.(wǎnɡ)禁.受(jīn)答案:A.B项“束缚”的“束”应读“shù”,“侈谈”的“侈”应读“chǐ”;C项“匿迹”的“匿”应读“nì”;D项“赎罪”的“赎”应读“shú”。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载.(zài)会晤.(wù)指摘.(zhāi)校.对(xiào)B.商榷.(què)殷.勤(yīn)当轴.(zhóu)砥.砺德行(dǐ)C.訾.詈(zǐ)弭.谤(mǐ)造诣.(yì)道义相勖.(xù)D.切磋.(cūo)肄.业(yì)摒.弃(pínɡ)能裨.实用(pí)答案:C。A.“载”读zǎi,“校”读jiào。B.“轴”读zhòu;D.“磋”读cuō,“摒”读bìnɡ,“裨”读bì。3.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坎坷.(kě)安之若素.(平常)致.命(招致、导致)B.诺.言(ruò)诉诸.法律(之于)手足..之情(喻兄弟)C.磐.石(pán)一诺.千金(誓言)义愤填膺.(胸)D.履.行(nǚ)无济.于事(帮助)不言而喻.(明白)答案:A.B项诺nuò;C项诺,应允;D项履lǚ。4.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义愤填膺坚如磐石安之若素对现诺言B.公诸于众不克自拔携手前进不言而喻C.坎坷曲折巍巍峰巅无济于事汹涌澎湃D.种族歧视心急如焚资金不足息息相关答案:A是“兑现”而不是“对现”。5.选出下列横线上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1)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________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2)他们________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________。(3)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___为暴力行动。A.实现许诺权利蜕变B.兑现承诺权利蜕变C.实现许诺权力退变D.兑现承诺权力退变答案:B、实现:使成为事实。兑现: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比喻诺言的实现。许诺:答应;应承。承诺:对某项事物答应照办。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权利: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退变:退化改变。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6.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怡误自趋正轨根基深固慰籍B.详悉道德沦丧无动于衷旁稽博采C.提携细微末节光阴虚渡力矫颓俗D.卓绝大相背弛精旨奥义潦草塞责答案:BA.怡—贻,籍—藉;C.渡—度;D.弛—驰。7.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为恰当的一组是()①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________,容有底止。②不惟________,更宜________,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③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________,无虞缺乏矣。A.学问坦诚相待相互鼓励旁征博引B.造诣开诚布公道义相勖旁稽博采C.学术开诚布公道义相勖旁稽博采D.学识道义相勖开诚布公旁征博引答案:B。学问:知识;学识。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学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学识: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坦诚相待:坦率诚恳地对待。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道义相勖:坚守道德正义,互相勉励。旁征博引: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引用材料。旁稽博采:广泛地查考引用材料,进行论证。8.下列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A.塞责..(对自己应负的责任敷衍了事)风俗日偷.(苟且)B.干禄..(求功名利禄)力矫.颓俗(矫正)C.相勖..(相互勉励)弭谤..(消除别人的批评指责)D.终南捷径....(终南山上的便道)易.不正当之娱乐(交换)答案:D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易”意思是“改变”。9.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不知道记者们这样卖力地宣传它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确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还是为了产生轰动效应以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呢?B.必须强调,传染病要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C.寓言故事《中山狼传》描写了狼的狡猾、凶残,东郭先生的迂腐、软弱,杖藜老人的机智、沉着;而且都描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D.在一般的思维中有这样一种定式:名人喜欢、推崇的东西一定是好的,性能、质量一定是过硬的。这就是崇拜名人的心理。答案:D.其中A第一个问号应改为句号;B.冒号应改为破折号;C.末尾的顿号应改为逗号。10.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0月6日对于苦苦追赶的江苏舜天来说绝不是好日子,尽管他们以一场大胜告慰了家乡父老,但这场迟来的胜利已经无济于事....。B.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同学们在参观了一张张让人触目惊心的南京大屠杀图片后义愤..填膺..,纷纷表示以后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为振兴中华贡献自己的力量。C.当2008年的NBA总决赛MVP的头衔被他独揽时,当鲜花掌声在他身边围绕时,皮尔斯也始终安.之若素...。D.目前热播的连续剧《大刀》,演绎了一幅幅视野宏阔、慷慨悲壮的全民抗战之历史画卷,高扬着奋起御侮、气壮山河....的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答案:C“安之若素”指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而C项中是在获得成功时,故此处使用不当1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自己的表演能与观众的情感融会贯通....。B.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运用灵活的攻防转换战术,收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早早奠定了胜局。C.刚工作时,他可谓“劣迹斑斑”,迟到、早退、打架,不一而足....;现在,他已是单位的“先进职工”了。这不正印证了“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训吗?D.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答案:C。“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长物”原指多余的东西,后来也指像样的东西。“身无长物”又作“别无长物”,多形容穷困或俭朴。D项中将“长物”误解为“特长”“长处”了。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西部证券因不符合券商上市的新规定,日前,上市申报材料已经被退回,其多年来上市的夙愿正变得遥遥无期。B.我们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C.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D.这种被称作“地沟油”的三无产品,其主要成分仍是甘油三酯,却又比真正的食用油多了许多毒性物质。答案:D。A项“夙愿”的“夙”与前面“多年来”重复;B项杂糅,去掉“为了”或去掉“目的是”;C项“3日”和“10日下午”有歧义。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常常引起人们思考。B.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候都少不了需要通过书面向别人介绍:“我是怎样一个人?”或“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这样的问题,因此现代人有更多的理由需要学好作文。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次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答案:C.此题考查问号的运用能力。A项前面三句话提出了三个问题,但都不是疑问,而是陈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应使用问号;B项中“我是怎样一个人”和“我有一个怎样的方案”是句中的成分,不应用冒号和问号;D项“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这是一句话,“我的小祖宗”在句中是称谓倒装,一句话不能使用两个句末标点,应该把句中问号改为逗号,叹号改为问号。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超女经济”的烘烤下,现在的超女已经不再是第一届第二届里那种简单的“想唱就唱”了,它已经成了一条走进娱乐圈演艺界的“终南捷径....”。B.执法部门只要真正做到了严格执法,问心无愧....,就丝毫不应该惧怕相反还应欢迎媒体的监督,乐于将自己全方位地暴露在舆论监督的阳光之下。C.专家们普遍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住房问题全部推向市场,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保障他们的居住需求,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D.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任何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政府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累赘,可改为“政府责无旁贷”。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4日在伊朗的纳扎巴拉德城发表演讲,伊朗不会在核问题上后退一步,制裁也不能迫使伊朗中止铀浓缩活动。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变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还不相适应。D.针对频繁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对高污染企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要进行彻底整顿。答案:D【解析】A句成分残缺,应在“演讲”后加上“说”。B句搭配不当,“改变……关系”应为“改善……关系”。C句语序不当,“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与公民的文明素质”应为公民的文明素质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二、名句默写(每空1分,全对加1分,共计20分)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2、且夫天地之间,,苟非吾所有,。3、惟江上之清风,,耳得之而为声,,,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4、肴核既尽,。,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5、,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6、然力足以至焉,,;,可以无悔矣,?7、,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三、诗歌鉴赏(10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注]①篱落:篱笆。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好处。(5分)答案:(4分)“送”字引出“寒声”,化无声为有声,(1分)“动”字揭出“客情”,变无情为有情(1分)“送”“动”二字,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分)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2.简析后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5分)答案:(4分)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1分)作者用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自己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1分)以乐景写哀情,(1分)更突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分)四、语言运用(分数10分)1、将下面的材料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人道主义”下定义。(5分)①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②当时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提出了这么一种思想体系③它是当时反封建和反宗教的武器④它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答案示例:人道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为摆脱经院哲学的束缚而提出的用以反封建和反宗教,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一种思想体系。2、自选一个传统节日,写一则对联,要求符合对联的最基本要求(5分)选的传统节日是1)欢度春节1、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2、一干二净除旧习五讲四美树新风3、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2)重阳节1、高阁滕王,何人赋就;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期末复习检测题(原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1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