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公司治理方向(内容很全面)
1公司治理(基础篇)2美国公司丑闻——安然事件安然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联公司合并而成。世界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和商品交易商:主要业务:天然气管道生产和运输;电力生产和传送。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和其他大宗商品(天气预报、通讯带宽)衍生交易市场,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1998-2000年公司营业额从310亿美元提高到1000亿美元,列财富500强美国第7位,世界16位;公司的市场价值曾超过800亿美元,市盈率PE超过70倍;3安然事件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与其13家分公司向纽约南区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公司资产498亿美元,负债额为312亿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企业破产案;第一批宣布解雇4000名员工(总部7500);公司破产影响波及其他能源公司、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员工等。4安然事件根据美国参议院成立的调查委员会提供的报告分析,导致安然公司董事会失灵和公司破产的原因有6个方面:受托责任的失败;高风险会计政策;利益冲突;大量未披露的公司表外经营活动;行政人员的高报酬计划;董事会缺乏独立性;5安然事件管理人员的高收入:一次性的奖金高达几千万美元;行政管理人员都享受股票期权计划;常务副总裁LUOPAI,2000年卖掉股票期权的收入2.65亿美元;董事长KennethLay累计获得650万期权,2000年他的年报酬超过1.4亿美元,1.23亿美元是股票期权收益高级经理人员享受公司低息贷款(ATM)6安然管理层的非法活动证据利用财务合伙形式进行欺骗性交易;掩盖财务亏损,虚报盈利6亿美元;虚构帐户;CFO利用财务合伙形式为自己的公司赚取至少3000万美元;隐藏了约270亿美元的债务;7安然以后的其他公司丑闻安达信:被美国司法部以“妨碍司法”为由提起刑事诉讼;美林证券,2002年5月21日因发布不实分析误导投资者面临法律制裁,后认罚1亿美元。;美国检察官对其他一些大型证券公司发去传票,高盛、摩根-斯坦利、索罗门美邦、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8安然以后的其他公司丑闻世界通信: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在5个季度中虚报盈利38亿美元;施乐公司:2002年4月,SEC宣布,该公司在1997-2000年夸大了15亿美元的税前利润、30亿美元的营业收入。默克:全球第三大制药公司,2002年7月5日承认,1999-2001年,虚报120亿美元财务营业收入9•公司融资的竞争,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竞争•良好的治理结构是公司持续经营的基石引言10主要内容一.公司治理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二.公司治理的基本原则三.公司治理结构四.公司治理与管理五.公司治理大纲(参考)1011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11什么是公司治理?二、公司治理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1212什么是公司治理?13什么是公司治理?1314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14什么是公司治理?15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主要由英美学者提出的公司治理研究之所以成为世界性的课题,其直接的实践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敌意收购的出现股东诉讼案件的增加机构股东的兴起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15二、公司治理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16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经理人员高薪引发的不满人们的抱怨不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如果把公司收益比作一块蛋糕,分蛋糕的刀子却掌握在公司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手中;二是经理人员报酬并不总是与公司盈利的增长挂钩,即使是挂钩,公司盈利的增长仅仅是归因于经理人员经营有方吗?还是存在其他因素?三是,如果说经理人员的报酬是由经理市场决定的,那么经理市场的竞争程度能足以证明他们报酬水平的正当性吗?高薪支付的支持者认为,支付给经理人员这样的高薪表明经理们为股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高薪支付的反对者认为,不断膨胀的高薪支付表明经理人员已经处于失控之中,而股份公司中曾被认为会促使经理为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卓有成效地工作的制度早已垮掉。1617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敌意收购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遍及全美的兼并浪潮,在这一浪潮中,公司敌意接管(hostiletakeovers)、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和公司重组的事件大量出现。批评者认为,接管的发生表明金融市场的短期压力促使公司经理人员对最大化短期回报充满幻想,甚至不惜牺牲长期业绩。主张者则认为,接管是惩罚懒惰和无效经营管理的一种方式。为了对抗敌意接管,公司经理人员采取了诸多反收购措施,使众多的接管战略和接管防护措施得到发展。1718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股东诉讼案件的增加在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不仅执行董事及高级经理人员的报酬越来越高,独立董事获得的津贴数额也大幅增加。更高的报酬意味着更高的责任,“没有免费的午餐”,独立董事们发现他们不再是无所事事,只担负荣誉性、象征性的工作了。他们必须专注于他们的工作,必须为公司创造价值。否则,一旦他们被确认失职,将面临股东的诉讼,将不得不向股东赔偿损失。1819机构股东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来,股东进一步法人化和机构化的趋势使得英美等发达国家中股东高度分散化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于机构投资者,如退休基金、保险基金等迅速兴起,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使得美国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所占股份份额从大约20%迅速上升到80%左右,而分散的个人股东仅占20%左右。如果说70年代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被动性、短视性和较高的流动性的话,那么80年代之后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类基金对其投资的公司渐渐通过诸如董事的任命、在经营者报酬和公司重大决策上行使否决权等形式,提出了“发言”的要求。19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20机构股东的兴起持股结构的变化使得机构投资者无法“用脚投票”来漠视公司的经营状况,而是被迫用手来投票。基金的受托者也认识到自己不单纯是股票投机家。因为手中握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基金由于持有额过大,已经不能够很容易地卖出了,只有当别的基金希望购入时,交易才能实现。在企业的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希望其他的机构投资者来接收如此庞大的股份是很困难的,因为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即使是它们不愿意持有巨额股份而部分卖出,也会导致股价的下跌和股市的恐慌,从而遭受更为严重的损失。此时,机构投资者即使不希望成为但也不得不成为真正所有者,从而关心并积极参与公司活动。这一趋势正在改变着机构投资者的不安定性质,并提出了要恢复与经营者主权相对的所有者主权的主张,要求由经营者主权重新回到股东所有者的手中。20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21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收购与兼并浪潮,股东为了自己的短期利益接受收购,从而损害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与公司的长期利益相违背。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美国已有29个州修改了公司法,新的公司法要求经理不仅是为股东的利益服务,而且也应该为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服务。公司法的修改,赋予了公司经理拒绝“恶意收购”的法律依据,限制了股东的投票权,维护了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122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来自利益相关者的呼声利益相关者的观点实际上是对传统公司目标提出的挑战,即公司的目标不应仅限于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也应考虑除了股东之外的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雇员、供应商、顾客、社区和政府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因为他们都是特殊资源的拥有者,而这些资源对公司来说同样是重要的。公司可视为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的联合体。因此,公司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这样,公司治理也就受到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关注。2223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东欧转轨经济国家为建立西方式的市场经济,实行了大规模的私有化,以实现提高经济效率、公平分割财产和增加财政收入的目标。改革的核心是强调市场机制在自我调控基础上自动实现平衡的可能性。在私有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的产权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控制权逐渐从政府转移到机构及个人股东手中,以股东主权为基础的公司治理模式开始确立。然而,共同的利益追求使经理人员与企业职工很容易结成联盟,而不是像典型的资本主义企业那样因为经理人员代表所有者的利益而与职工存在利益冲突。又由于绝大部分经理人员是从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所以经理人员与职工的这种联盟能够很好地维持下来,形成“内部人控制”。2324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背景东欧转轨经济国家的“内部人控制”“内部人控制”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企业所有者的利益遭到内部人的侵害,企业绩效不佳。因此,如何控制内部人是东欧转轨经济国家重要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我国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过程中,随着企业和经营者自主权的扩大,内部人控制现象大量出现。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企业领导人腐败问题日渐突出,为国有企业的深入改革设置了巨大障碍。2425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及实务进展公司治理在今天成为“显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从90年代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先后出现过几次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正是由于这些事件一轮轮的推动,公司治理这个在20年前只是因为股东诉讼面仅仅被法律界关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受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甚至是普通公众深深关注的话题:1992年,《卡特伯里报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2年,“安然事件”为首的美国公司治理危机2008年,从美国开始发端并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危机25二、公司治理的定义、产生背景及发展26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及实务进展由于上述事件的推动,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成为了现代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和研究对象。20年来,在实务领域,公司治理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监管部门、媒体,以及公司的共同关注,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或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都已着手制订并出台了一些公司治理的准则和指引(Guideline)。不过,公司治理准则或指引是对公司治理的一种理想性描述,现实中很多公司并不能在实质意义上完全做到上述难则或指引中所规定的内容。有些公司在形式上做到了,但在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另外,不同的商业环境、不同的企业股权关系和传统,也使得指引中的手段并不能在所有公司里都成为有效的办法。2627公司治理的发展浪潮及实务进展由于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比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治理准则或指引要复杂得多,另外,由于在很多国家监管机构对公司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机制不做统一要求,于是,各个公司在实际推进公司治理工作的时候就有了很多不同的做法,为此,证券监管机构、媒体或一些民间的公司治理研究团体和协会还在准则和指引之外,向公司推出一系列好公司的“表率做法”或“最佳做法”(BestPractice)。从实务的角度看,任何公司治理的准则和做法都不可能完全杜绝问题的发生。关键是要不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理机制的改善。2728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的诞生背
本文标题:公司治理方向(内容很全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1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