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关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关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作者:黄凤鸣来源:《教师·上》2017年第07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就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016年的语文教材更是将“读书”“讲故事听故事”“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编入教材,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更加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新教材的新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阅读短文时,有些学生对字词不理解,对难点的句子读不通,对文章写了什么不能梳理出来,对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更是摸不着头脑。教师,则苦口婆心地讲解到嗓子冒烟,孩子们仍挖不到“沙中的金子”。因为一个含义微妙的词句学生没有体验感悟,教师硬是要解释出来,任凭怎么解释,学生的心里也还是像在黑暗的地狱摸不到边。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们写作文有时词不达意,有时文不对题。这时老师要精心备课,把各种相应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条捷径:将书做成台阶,到达阅读天堂。我们要教会学生们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很重要的“智力”训练,而且让学生们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必须使阅读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能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阅读材料,理解性地读。只是这条捷径,有些人不知道;有些人知道,却不知该怎么走;有些人知道该怎么走,却难得坚持陪着孩子们走。因为这是一条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的路,需要技巧,需要耐心,需要爱心。所以,就有了我们的新教材改革,就需要我们教育者践行师生共读、亲子共读之路,发展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该怎么开展?为了让一年级的学生能早一点喜欢阅读,走进阅读,提高他们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且行且思。我想到了“故事”。语言文字的学习,不能将其分割成听、说、读、写,不能脱离语境。对于儿童来说,一个蕴含着丰富信息的故事是最好的语境,很容易被理解。在故事中,带领学生展开丰富的生命体验做基础,再辅之以恰当的识字、写字、讨论习作等丰富的语言实践,会比枯燥无味的分析和无休止的重复练习更具魅力。一、先讲绘本故事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学生,基本都不识多少字,但不识字也可以读故事。教室的电脑里,我收集了大量的绘本故事,大量的图画配以少量点睛之笔的文字,形象易懂。每幅画面出来,我先指导学生们看图观察,再指着文字声情并茂地读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发现文字内容和画面对应了起来,兴味十足,这时候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绘本故事阅读过程中,学生们保持了这样一种状态:内心情绪高涨,智力兴奋。故事的秘诀就在于讲述时基本不需要解释,龙源期刊网一切可以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想象,叙述因此得以丰盈。他们体验到了故事带来的乐趣,体验到了进行脑力劳动的自豪感,这是在其他游戏中所无法得到的阅读的快乐。虽然学生基本上不认识那些字,但教师没有必要要求学生们一定认识图上的字,但有识字的意识是必需的。所以讲绘本故事的时候,先看图再看字,一点都不降低学生的兴趣,反而更加培养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和专注力,为以后的独立阅读一步步打好基础。课堂讲过的故事,再让学生们回去复述给家长听,有的只能复述只言片语,有的能复述基本情节,有的可以讲得具体一些。随着故事积累得越来越多,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逐步增强。二、用拼音做拐杖,共读三本书1.精读两本书:《日有所诵》《三字经》精读是背诵积累优秀语言的必经之路,利用点滴小时间,共读这两本书,需要坚持不懈。《日有所诵》一年级版的儿歌朗朗上口,很合学生口味,而且篇幅短小。每天要求背一篇,几乎所有的学生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背诵任务。背完了,可以再根据儿歌内容编故事。对于记忆力弱、语感较差的学生,开始只要求熟读,没过多久,他们也能基本做到背诵了。每天早上上课前的3分钟,就是学生们在同桌手中互相背诵《日有所诵》的时间,背完的学生,根据背诵的熟练程度,声音是否响亮,口齿是否清楚,可以得到一至三颗星的奖励,并登记在《阅读情况表》的“校评”一栏中。《三字经》与《日有所诵》截然相反,枯燥拗口难理解,怎么办呢?还是故事来帮忙。故事作诱饵,先在语文课里挤时间和学生们讲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再来读《三字经》相应的文字。抽象生涩的文字顿时过渡到有了故事的生动色彩,促进了思维的积极化,再用配了欢快音乐的音频来引领学生朗读,学生们摇头晃脑不再畏难。每天利用下午上课前的10分钟时间进行朗读,朗读过后,又跟着吟诵的音频一起吟诵,《三字经》似乎不用刻意强调背诵,很多学生居然也能朗朗上口了。对于少数感到困难的学生,不强求与大多数学生完全同步,只要他们跟着大家的氛围一起朗读、吟诵、感受,就算他们现在还不能达到熟读背诵的要求,但这些语言一定会在他们的意识里埋下种子,等到他们的情智发展到一定阶段,当这些内容再现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比从没接触过这些语言的人理解接受得更快,从而更感兴趣,因为学习就是一个旧知识与新知识不断链接的过程。2.泛读一本书:《一年级的小豌豆》这是一本紧贴一年级入学生活的故事书,结合学生们的生活体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共鸣。首先是老师和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大家读其中的几个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自己独立阅读。一开始,有些学生感觉有难度,没有信心。于是班级开展《一年级的小豌豆》的故事会,激发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学生们可以在故事会上讲或读其中的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只讲或读一个片段,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阅读体验逐渐变得越来越好,阅读的兴致越来越高,几乎是100%的学生爱上了读这本故事书。龙源期刊网三、亲子共读更多的故事书光靠教师的力量推动学生爱上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家庭创设读书氛围,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环境。于是,我制订了班级读书计划,发至群文件(包括孩子和家长阅读书籍的推荐),要求家长自己先学方法,根据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家长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读故事、听故事,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亲子阅读光有计划还不行,必须检查落实,我用两种途径检查学生们亲子阅读的情况:一种是和学生们交谈,口头调查;另一种是通过表格书面了解情况,了解后再及时总结反馈。及时了解反馈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发现有些家长仍然阅读意识淡薄,也有些家长确实不具备亲子共读的能力,不知该买什么书,不知该怎样带孩子阅读,怎么办呢?我经常把学生们中的优秀读书榜样拍成视频发到群里,供其他家长学习,也在班级群内开展“秀秀我家的书柜”图片展示活动,让每位家长把自己家的书柜拍图展示到群内,让重视阅读的家庭起到榜样作用,影响其他的家庭,督促家长为孩子借阅或购买合适的书籍。还在群内组织家庭读书经验交流会,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自己的做法,并为有困难的家长答疑。四、提供展示的平台,创设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根据课外的积累对生字进行比较、分类、归类、扩词、说话等活动,学生们对字词不再冷淡,而是充满热情。我还让学生们用拼音、汉字、图画结合的方式,每天写一句到几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描绘自己喜欢的事情。每天选几个有代表性的“写话”作业用投影仪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读。学生们特别感兴趣,被展示的学生也特别自豪。在集体生活中,在学生们的互动关系中,不断进行着这样的精神财富交流,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通过这些活动,在学生们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不是简单地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自己学会了思考,并借助不断积累的字、词、句,去认识、感受、表达周围的事物,并借此感受到语言本身的魅力。从一年级开始,师生共读,亲子共读,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滨江小学)
本文标题:关于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2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