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3章-RFID技术标准协议-3
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第3章RFID标准体系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目前还没有全球统一的RFID标准体系,RFID处于多个标准体系共存的阶段。现在全球主要存在ISO/IEC、EPC和UID三个RFID标准体系,多个标准体系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多个标准体系共存也促进了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点击此处结束放映RFID标准化简介3.1ISO/IECRFID标准体系3.2EPCglobalRFID标准体系3.3UID标准体系3.4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我国RFID标准简介3.5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UID标准体系3.4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在日本产经省、总务省及各大企业的支持下,泛在识别中心(UIDCenter)于2002年12月成立。UID的核心任务是赋予全球任何一个物体唯一的识别号,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建立物与物相连的通信网络。目前日本已经有475个厂商加入UID体系,包括NEC公司、索尼公司、日立公司和东芝公司等,还有部分国外的知名厂商参与UID体系,包括微软公司、三星公司和LG公司等。点击此处结束放映RFID标准概述各国的RFID频段规范日本的RFID频段规范日本内务通信部(MIC,原总务省,2004年9月10日改名)对无线电波的使用采取了放松的策略,该组织负责规范所有与通信有关的政策,包括制定日本的RFID标准。通过对各种工业应用的调查,MIC认为130kHz、13.4MHz和2.4GHz频段对RFID标记的使用是安全的。除此之外,950~954MHz频段及其相邻频率也可在新的频谱分配中加以考虑。MIC已同意开启952~954MHz的UHF频谱供RFID使用。天线功率在10mW~1W之间的高功率被动标签系统和增益为6dBi的天线,可以传输的最大功率相当于4W等效全向辐射功率。用户使用该系统需要获得许可;对于在10mW以内的功率系统,用户则无须获得许可。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3.4.1泛在识别码泛在识别标准体系(UID)采用Ucode识别码,Ucode识别码是泛在计算模式中识别对象的唯一手段。Ucode识别码采用128位编码记录信息,并能够以128位为单元进一步扩展到256位、384位或512位。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3.4.2泛在通信泛在通信是一个识别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无线通信设备等构成,主要用于读取物品标签的Ucode识别码信息。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1.Ucode标签(1)光学性ID标签(Class0)(2)低档RFID标签(Class1)(3)高档RFID标签(Class2)(4)低档RFID智能标签(Class3)(5)高档RFID智能标签(Class4)(6)低档有源标签(Class5)(7)高档有源标签(Class6)(8)安全盒(Class7)(9)安全服务器(Class8)点击此处结束放映71将标签分为9级Class0:光学ID标签如条码,让原本的条码改用UID的新编码法Class1:低阶RFID标签(LowLevelRFIDTag)唯读用的被动式标签,在出厂时植入编码,不可变更Class2:高阶RFID标签(HighLevelRFIDTag)可供读写的被动式标签Class3:低阶智慧标签(LowLevelSmartTag)被动式的标签,具备专有的金钥可供加密Class4:高阶智慧标签(HighLevelSmartTag)被动式的标签,具有通用的金钥可供加密72Class5:低阶主动式标签内建电池与发电装置,可自行传送资讯Class6:高阶主动式标签内建电池与发电装置,可自行传送资讯,可提供加密传输Class7:加密盒装(SecurityBox)/低阶资讯防护储存箱可储存大容量资料的伺服器具备有线通讯的功能以及防窜改的功能支援eTRON规格的安全处理Class8:加密伺服器(SecurityServer)/高阶资讯防护储存箱除了Class7的功能外,还具有安全验证的能力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2.泛在通信器(1)多元通信接口。(2)无缝通信。(3)安全性。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3.4.3泛在解析服务器和信息系统服务器1.Ucode解析服务器Ucode解析服务器以Ucode识别码为主要线索,具有对泛在识别信息服务系统的地址进行检索的功能,可确定与Ucode识别码相关的信息存放在哪个信息系统服务器,是分散型轻量级目录服务系统。点击此处结束放映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2.信息系统服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存储并提供与Ucode识别码相关的各种信息。由于采用TRON实时操作系统,从而保证了数据信息具有防复制、防伪造特性。点击此处结束放映三大编码体系的区别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点击此处结束放映我国RFID标准简介3.5五大RFID标准势力暗战进军中国叫好不叫座①6月22日,EPCglobal召开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向三、四百位来宾“布道”。AIMglobal即全球自动识别组织主席DanielP.mullen和ISO/IEC(国际标准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CraigK.Harmon也“相约”于6月20日前后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局和实华开公司,推行其RFID标准;而日本RFID标准组织——泛在技术核心组织UID的创始人坂村健教授则于6月16日来华拜访了信息产业部。即使羽毛尚未丰满的IP-X,即南非、澳大利亚、瑞士等中性主权国的RFID标准组织,也对中国市场“饶有兴趣”。6月8日,IP-X创始人Froneman及Ipico公司CEOJonannesCornelius来华拜访RFID中国联盟。②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算了这样一笔账:按照EPC现在每个电子标签号码即域名每年收5000元至40000元计算,中国现有近6000万户大小企事业和个体业主和具有商业行为的自然人,按平均每年收10000元,这些国际组织的代理商每年将会收取6000亿元!毫不夸张的说,谁成为中国的RFID标准,谁就将成为世界的RFID标准。③“在中国RFID标准问题上,我一定是主战派;采用中国自己的‘芯’,在原有的编码标准上进行改良,从而实现从编码到通信协议再到中央数据库一系列核心标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所长谢建平说。2003年4月16日,GB18937-2003《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编制规则》(NPC)颁布,但推行后一天也没有实施。2005年10月17日,国家标准委员会宣布取消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研究所、上海复旦微电子等几十家机构组成的标准制定小组。2005年11月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成立,组建了7个专项小组,分别为总体基础标准组、标签与读写器组、频率与通信组、数据格式组、信息安全组、应用组、知识产权组2005年11月,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AA420050)的支持下,中国标准化协会完成了《我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报告》和《我国RFID标准体系表》两份报告文件,提出制定我国RFID标准体系的基本原则。我国RFID产业发展较慢,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目前关注的还是最急需的一些基础技术标准和主要应用领域标准的制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RFID标准中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同时,目前我国RFID相关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也难以为自主知识产权RFID标准的制定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1)动物识别代码结构标准GB/T20563-2006《动物射频识别代码结构》于2006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根据ISO11784:1996《射频识别-动物代码结构》的总体原则,并结合我国动物管理的实际编写而成最核心的编码部分(动物代码)由64为二进制数组成,其中,前16位为控制代码,17~26位为国家或地区代码,27~64位为国家动物代码适用于家禽家畜、家养宠物、动物园动物、实验室动物和特种动物的识别,也适用于动物管理相关信息的处理和交换2)道路运输电子收费系列标准目前国家已发布了应用于高速公路收费的RFID系统标准,采用5.8GHz载波标准包括5部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设备应用、物理层主要参数方法测试3)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标准铁道部发布了该系统的行业标准TB/T3070-2002《铁路机车车辆自动识别设备技术条件》该标准是我国应用RFID最早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所有机车和货车上安装电子标签,在所有的区段站、编组站、大型货运站和分界站安置地面识别设备(AEI),对运行的列车及车辆进行准确的识别,并向后台管理系统及其他检测系统提供相关信息,建立一个铁路列车车次、机车和货车号码、标识、属性和位置等信息的计算机自动采集处理系统4)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标准由中国自动识别协会主持制定,2006年12月15日正式公布该技术规范分为《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低于135kHz》(AIMC0003-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13.56MHz》(AIMC0004-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2.45GHz》(AIMC0005-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UHF(860~960)》(AIMC0006-2006)、射频读写器通用技术规范-频率为433MHz》(AIMC0007-2006)其依据为ISO/IEC18000-2、ISO/IEC18000-3、ISO/IEC18000-4、ISO/IEC18000-6、ISO/IEC18000-7EPC电子标签门槛大降,中国开始上演RFID标准战一、案例识读与分析案例分析与讨论:RFID技术却一直未能普及,其主要原因就是欠缺一套可供业界共用的标准。不过,中国RFID市场却在悄然增长。IDC的数据显示,2005年整个RFID在中国的市场容量为4.7亿元,2009年就膨胀到58.7亿元,其年复合增长率大约是65.6%。(1)简述中国上演RFID标准战的关键原因在哪?(2)RFID标准化之后有什么好处?制定标准的目的为在混乱中建立秩序!标准能够确保协同工作的进行、规模经济的实现、工作实施的安全性,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工作的更高效地开展。RFID标准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解决编码通信、空中接口和数据共享等问题,最大程度地促进RFID技术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二、RFID标准概述二、RFID标准概述就一个成熟的RFID应用系统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必需的。(1)遵循开放标准:即遵循国内标准还是兼容国际标准。(2)业务价值定义:过滤特定行业应用的价值点,进行应用模式的创新,明确业务目标。(3)硬件有效实施:针对不同物理环境和业务目标选择特定技术,辅助以强大的硬件集成能力,提供适应不同环境复杂度的硬件部署和实施。(4)成熟软件架构:兼容现有应用环境,面向未来业务进行拓展。(5)灵活业务流程:适应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业务流程定制能力,支持供应链环境下的信息交换。(6)完整业务展现:简化业务操作的同时,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全面业务透视能力。RFID标准可以处理以下几个问题。(1)技术问题如接口和转送技术。例如,RFID中间件(中间件技术)扮演着RFID标签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介角色,从应用程序端使用中间件所提供的一组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就可以连接到RFID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数据。RFID中间件采用程序逻辑及存储转发的功能来提供顺序的消息流,具有数据流设计与管理的能力。(2)一致性。一致性主要指能够支持多种编码格式,如支持EPC、DOD等规定的编码格式。RFID标准也包括EPCglobal所规定的标签数据格式标准。(3)性能问题。性能主要是指数据结构和内容,即数据编码格式及其内存的分配。(4)与
本文标题:第3章-RFID技术标准协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2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