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XX市轨道交通X号线【XX~XX区间XX区间】盾构工程联络通道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批:XXX项目经理部二零XX年XX月XX日1联络通道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为了保证联络通道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确保安全、优质、有序、按期完成联络通道的施工。2、编制依据⑴XX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XX站区间联络通道设计图⑵XX市轨道交通X号线工程XX~XX站区间结构防水设计图⑶【XX~XX站~XX盾构区间】详细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⑷【XX~XX站~XX盾构区间】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⑸《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2)⑹《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⑺《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则》(TBJ108-92)⑻《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L86-85)⑼《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3、设计概述为了满足区间紧急疏散的要求,区间左右线间设置联络(疏散)通道。本标段内共设置8个联络通道和一个废水泵房,1个与XX站南盾构井合建,其余7个均位于盾构区段。XX站~XX站区间设置6个(1#~6#)联络通道,其中1#联络通道与盾构井结合修建,为矩形断面,3#联络通道设在区间最低点并和废水泵房合建;XX站~XX站(北段)区间设置2个(1#、2#)联络通道。联络通道结构形式:除1号联络通道外,其余联络通道采用矿山法施工,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锚喷初期支护+钢筋混凝土模筑衬砌。支护参数根据区间的地质情况、埋深和地下水位情况选取不同的设计参数,具体见表3-1:联络通道的防水原则为“以防为主、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结构采用C30防水混凝土,抗渗标号S10。初期支护与二衬之间设柔性防水层,防水材料为1.5mm厚PVC防水板。联络通道中间设一道环向背贴式PVC止水带,进行分区防水。联络通道与区间的接口防水是防水重点。2联络通道(废水泵房)支护参数表表3-1联络通道里程埋深及地质情况初期支护参数二次衬砌参数XX站~XX站区间1号联络通道YDK15+874.2与盾构井合建,盾构井先期施工完成,联络通道后做。无为矩形断面,钢筋混凝土结构,详细结构尺寸及要求待定2号联络通道YDK16+168.855深埋隧道,位于中风化带(8)地层,围岩分类为Ⅳ类。100mm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拱部φ22砂浆锚杆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3号联络通道YDK16+604(和泵房合建)深埋隧道,位于礼村断裂破碎带,富水、透水性好,围岩分类为Ⅰ类。300mmC20喷射混凝土支护,拱部、边墙注浆管超前注浆(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堵水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4号联络通道YDK17+100深埋隧道,位于强风化带(7Z-2)地层,围岩分类为Ⅲ类。250mm厚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格栅钢架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5号联络通道YDK17+550.150深埋隧道,位于强风化带(7Z-2)地层,围岩分类为Ⅲ类。250mm厚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拱部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格栅钢架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6号联络通道YDK18+000.300深埋隧道,位于全风化带(6Z-2)地层,围岩分类为Ⅲ类。拱部超前小道管注浆加固;250mm厚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格栅钢架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XX站~XX北区间1号联络通道YDK19+000深埋隧道,位于残积土(5Z-2)地层,围岩分类为Ⅱ类。拱部超前小道管注浆加固;250mm厚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格栅钢架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2号联络通道YDK19+441.147深埋隧道,位于全风化带(6Z-2)地层,围岩分类为Ⅲ类。拱部超前小道管注浆加固;250mm厚C20网喷混凝土支护+格栅钢架300mm厚C30模筑钢筋混凝土4、施工方案概述(不包括XX区间1号、3号联络通道,3号联络通道另编专项方案)根据联络通道的埋深、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从洞内矿山法施工。施工步骤是:盾构区间隧道加固→联络通道开口(右线切割,在开挖支护完成后左线切割)→联络通道开挖支护→联络通道防水施工→联络通道二次衬砌施工。除盾构区间隧道加固左右线隧道均实施外,其余均从右线向左线施工。35、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5.1盾构区间隧道加固为避免联络通道施工时对已处于稳定(受力平衡)状态的成型盾构区间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联络通道前,需对盾构区间隧道进行加固。5.1.1加固步骤和方法⑴.进一步紧固隧道管片连接螺栓,确保管片间连接紧密。⑵.在盾构隧道内部采用钢架对管片进行支撑(见图5-1)。⑶.打开管片注浆孔,检查盾构隧道背衬回填情况,必要时进行补注浆回填。补注浆范围为联络通道轴线前后各5环;注浆浆液为水泥-水玻璃双液浆(C-S),水泥浆配比(重量比)为C:W=1:0.8,双液浆配比为C:S=1:1;注浆压力为0.2~0.45Mpa,逐步增加;注浆结束标准采用双指标控制,当注浆压力达到0.45Mpa(施工现场可根据情况确定)或者注浆量达到设定值(根据背衬回填情况确定),停止注浆。5.1.2主要技术措施⑴.为保证加固过程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员和质检员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⑵.对管片进行支撑的钢架各支点与管片紧密接触,并具有较高的刚度。⑶.为保证补注浆效果,补注浆时采用从联络通道中心向两侧逐环进行,多孔进行补注,孔位尽量保持对称,压力从小到大逐步增加。⑷.为掌握注浆过程的管片位移情况,全过程进行管片变形观察和监控。⑸.补注浆后,要等强最少1天,才可进行下一步作业。5.2联络通道开口5.2.1.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⑴.测量放线: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准确测量出联络通道洞门四边边线,并在管片上明确标出。考虑洞口圈梁厚度,开口轮廓各边比设计大400mm。⑵.根据详勘、补勘和盾构隧道掘进施工情况,基本探明了联络通道的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情况和联络通道覆土情况(各地层岩性、厚度、赋水等特征)和地表建筑物对联络通道的开口稳定性进行初步判断,对于稳定性较好的开口不进行加固,采取直接切割砼管片的方法进行联络通道开口施工,如XX2号联络通道;对于稳定性不太好的联络通道开口,先用风钻沿拟切割洞门钻孔,采用超前砂浆锚杆或φ42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长2000mm,间距300~500mm,外插角度为0~30°,然后从上向下分块切割砼管片的方法进行联络通道开口施工,分块高度控制在500~1200之间。切割过程严密监控切口、4管片的变化情况,必要时立即停止切割,采取相应措施。⑶.采用新的砼拆除技术,即使用高速切割机。该切割机可切割较厚,强度高的钢筋砼,速度快,噪音小,粉尘少,可以进行横向、竖向切割。先安装高速切割机的行驶轨道。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管片切割作业,切割下来的管片利用区间内行驶的机车运走。⑷.在联络通道口的管片壁上植筋,绑扎洞口圈梁钢筋,施做洞口钢筋砼圈梁300mm×200mm,C30细石砼。5.2.2主要技术措施⑴.为保证联络通道开口位置正确,需对测量放线的基准点进行复核。⑵.根据联络通道处管片的配筋情况,避开钢筋,准确的进行钻孔注浆固结土体堵水。⑶.对切割机轨道方向、标高、倾斜度的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切割机的行驶轨道安装准确,切割切口符合要求。⑷.为减少切割时对角部的破坏(多切),在四个角预先进行钻孔。⑸.为保证联络通道开口的安全和施工质量,安全员和质检员要进行全过程的监督检查。⑹.为掌握注浆过程的管片位移情况,全过程进行管片变形观察和监控。⑺.为保证超前加固效果,超前锚杆或超前导管需按要求准确设置,其尾部与洞口圈梁主筋牢固焊接。5.3联络通道开挖支护5.3.1.施工步骤和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联络通道采取不同的开挖支护方法。围岩较好的XX2号联络通道采取全断面开挖,其它联络通道在采用全断面法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时,采用正台阶法开挖。采用的支护方式见表3-1-1.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加固为保证通道开挖时的围岩稳定,多数通道在通道拱部采用L=2500~3000mm,Φ42小导管注浆进行超前加固,超前小导管环向间距200~400mm,纵向间距1000~1500mm,水平搭接长度1000mm。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见图5-3-1。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施工工艺: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注浆浆液主要为水泥浆。地下水发育或土体呈流塑状时采用双液浆。5图5-3-1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流程图①.钻孔:用YT-28钻机沿开挖轮廓线外打孔。②.安设注浆管:将经过加工的注浆管置入孔内,并对孔口做止浆处理。③.浆液配置:按施工配合比在搅拌桶内加入需要的水和水泥进行搅拌,采用双液浆时,在另一容器中加入水玻璃,用波美度计测试浓度至配合比要求的浓度。④.注浆:将注浆管按要求接好,开动注浆机,采用双液浆时,浆液经混合器混合后靠压力通过注浆管路进入地层,注浆前要测试经混合器混合的浆液的凝胶时间,当达到设计的凝胶时间时,方可注浆。注浆机拟采用KBY50-70型注浆机。⑤.注浆主要参数:凝胶时间:7h,可根据地层情况进行调整。扩散半径:300mm。注浆终压:0.3~0.5Mpa以内。单孔注浆量:初步确定为0.1m3,施工中根据地层条件进行现场注水试验,评定地层裂隙情况,并修正单孔注浆量。注浆参数将根据现场试验和施工进行进一步调整。⑵.联络通道土石方开挖在洞口圈梁砼达到要求的强度(设计强度的70%以上)且超前注浆等强后,可进行通道土石方开挖。通道洞身土石方开挖采用全断面法或正台阶法,岩石段采用人工手持风钻钻孔,膨胀剂破碎或人工敲击钢楔子破碎岩石,全断面岩石段主要采用全断面法开YN小导管制作施工准备小导管运到现场钻孔、安设小导管掌子面封闭注水试验连接注浆管注浆检查质量是否达到要求结束注浆、拌浆机具检修注浆浆液配制6挖,全断面法开挖的进尺控制在1500mm;全断面土层段和半岩半土段主要采用正台阶法开挖,先开挖上台阶土石方,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的稳定情况控制在500~1000mm,开挖完上台阶后再开挖下台阶,主要采用人工镐锹,局部采用风镐开挖。人工装土到区间隧道中运行的运输车辆中运走。由于洞口尺寸小于联络通道结构尺寸,开挖洞口截面在1500mm范围内渐变至结构截面。开口处采用爬坡开挖,爬坡角度控制在30度以内。为保证洞口稳定,洞口1500mm渐变段为后挖带,即在联络通道其余部分开挖完成后再开挖该部位。⑶联络通道支护联络通道在开挖达到设定进尺后,将立即进行通道的初期支护。各通道支护的参数见表3-1-1。支护的施工顺序为(以初期支护设计较强的通道为例):初喷砼→安设锚杆→安装格栅钢架→铺设钢筋网→复喷砼。①.初喷砼在通道开挖到设定进尺后,立即进行初喷砼施工,初喷厚度控制在30~50mm。由于联络通道每次喷射砼的量较小,采用现场自拌砼,由于作业面较小,采用潮喷工艺,人工操作喷射机和喷头进行喷射砼施工。喷射砼配合比由现场试验室根据试验验证。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见图5-3-2。图5-3-2喷射砼施工工艺图喷射砼原材料符合以下要求:a.水泥:采用不低于32.5R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前作强度复查试验,其性能符合现行的水泥标准。b.细骨料:采用硬质、洁净的中砂或细砂,细度模数大于2.0。c.粗骨料:采用坚硬而耐久的碎石或卵石,粒径不大于40mm,级配良好。d.水采用市政自来水,不使用含有影响水泥凝固及硬化的有害物质的水。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强制式搅拌机搅拌运输到通道作业面喷射机施喷加入速凝剂并搅拌高压风喷射到通道壁上高压水7e.速凝剂使用合格产品,使用前与水泥做相容性试验及水泥凝结效果试验,其初凝时间不得大于5分钟,终凝时间不得大于10分钟。喷射混凝土技术要求:a.搅拌混合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小于2分钟。混合料要随拌随用。b.混凝土喷射机具性能良好,输送连续、均匀,技术性能能满足喷射混凝土作业要求。c.喷射混凝土作业前,清洗受喷面并检查断面尺寸,保证尺寸符合设计要求。喷射混凝土作业区有足够的照明,作业人员佩带好作业防护用具。d.喷射混凝土在开挖面暴露后立即进行.e.喷射混凝土喷头垂直受喷面,喷头
本文标题:联络通道施工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43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