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测试卷试题(二)(附答案)
1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测试题(二)(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Cl-35.5Ca-40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正常人的体液pH都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否则人会生病。下列人体体液中,酸性最强的是()A.唾液(pH:6.6-7.1)B.血液(pH:7.35-7.45)C.胆汁(pH:6.8-7.4)D.胃酸(pH:0.8-1.5)2.下列溶液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溶液质量增大的是()A.浓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3.回想你学过的盐,下列对盐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含有原子团B.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C.一定都含有非金属元素D.一定都不含有氢元素4.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不正确...的是()A.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D.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5.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俗称是()A.纯碱B.烧碱C.消石灰D.熟石灰6.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A.都有酸根离子B.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C.都有氢元素D.都使紫色石蕊变红7.下列试剂能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两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A.紫色石蕊试液B.稀硫酸C.稀盐酸D.二氧化碳8.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A.KNO3、NaOH、HClB.Ca(OH)2、HCl、NaClC.H2SO4、Na2CO3、Ba(OH)2D.HNO3、KOH、CuSO4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CO2(CO)——通入氧气中点燃B.SO2(HCl)——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KCl固体(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D.NaCl溶液(NaHCO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10.盐酸和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时,溶液pH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2的是()A.该实验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B.x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C.y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y点和z点时,溶液均呈现无色11.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有一些金属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是金属D.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和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和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12.如右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形管中的液面变得左高右低,则X、Y对应的试剂组可能是()选项试剂A.B.C.D.XH2OH2OH2O盐酸YNaClNH4NO3生石灰Na2CO31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C.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D.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至燃烧14.将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508030反应后质量(g)010020xA.反应后丁的质量x为30g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1∶473ABCD溶质的质量/g生石灰的质量/g0MgO0氯化镁质量/g稀盐酸质量/gMg受热时间/s0物质总质量/g水的质量/g0pH3C.若乙为单质,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若甲、乙、丙分别为酸、盐、碱,则丁可能是水二、填空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16分)15.从H、O、C、N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非金属单质________;金属氧化物________;含氧酸___________;碱__________;盐___________。16.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的原因是:。17.将一枚生锈的铁钉加入到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观察到,其反应方程式为,过一段时间又观察到,其反应方程式为。18.家庭饮用的纯净水,经检验其pH略小于7,说明略显________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该纯净水是____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19.右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以上反应生成的酸能与碱中和,如果将Cl2通入石灰乳中可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20.A、B、C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若A常温下为黑色固体,则C可用于冶炼金属,则C的化学式为。(2)若A是常见的一种酸,B是常见溶剂,则B的化学式为。(3)若B是食盐的主要成分,A是一种常见的碱,则C转化成B的化学方程式为。三、简答题:(本题有4小题,共10分。)21.(3分)现有氧化钙、镁、水、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用以上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1)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2分)小明先往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滴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颜色没有改变。接着他把燃着的硫放入集气瓶,过一会,溶液变为红色,集气瓶温度升高。请回答:(1)图中硫燃烧时还会产生什么现象?(2)为了证明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应补做什么实验?(实验材料自选)23.(2分)明明同学利用浓盐酸、浓氨水做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请回答:4(1)明明选用浓盐酸、浓氨水做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而不选用浓硫酸、氢氧化化钠溶液的原因是什么?(2)明明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时有白烟产生,说明了什么?24.(3分)往含有AgNO3、Cu(NO3)2和Al(NO3)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甲和固体乙。请回答:(1)康康认为固体乙可能含有银、铜和铝。但老师认为他的猜想是错误的,为什么?(2)若反应后的滤液呈蓝色,则往洗净并干燥的固体乙中滴入盐酸有无气泡产生?为什么?(3)写出引起溶液质量减小的化学方程式。四、综合应用(10分)25.化学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1)右图是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你认为它可能是()A.氯化钠溶液B.碳酸钠溶液C.氢氧化钠溶液(2)对于稀硫酸而言,溶质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_____(填“”、“=”或“”)2%的稀硫酸的pH。(3)通过学习碱的性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室的“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展开了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a.提出问题:氢氧化钙是否变质?b.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样品存在三种可能情况: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c.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样于试管中,加入足量蒸馏水振荡,静置。①取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②倒去上层清液,再向试管中注入稀盐酸。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部分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不变红②①②没有气泡产生d.小结与思考:小蔓同学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确定该样品已全部变质。e.取完全变质后的白色固体5.0g与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Na2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CCBBDDDB题号11121314答案ABC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5.O2等、Na2O、H2CO3、NaOH、NaCl16.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量增加,溶液变稀;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的量减少,溶液变稀。17.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溶液中有气泡产生,Fe+2HCl=FeCl2+H2↑18.酸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混合物19.Cl2+H2O=HCl+HClO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20.(1)CO(2)H2O(3)Na2CO3+2HCl=2NaCl+H2O+CO2↑三、简答题21.(1)2H2O通电2H2↑+O2↑(2)CaO+H2O=Ca(OH)2(3)H2SO4+2NaOH=Na2SO4+2H2O22.(1)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2)把干燥的石蕊纸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23.(1)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而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没有。(2)浓盐酸挥发出来的HCl与浓氨水挥发出来的NH3发生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24.(1)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2)反应后的滤液呈蓝色,说明有Cu2+剩余,锌被消耗完了(3)Zn+2AgNO3Zn(NO3)2+2Ag四、综合应用题25.(1)B(2)c.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②有气泡产生6①②有气泡产生全部变质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②没有变质e.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5gx100:73=5g:xx=3.65g3.65g/50g×100%=7.3%答:略
本文标题:初三化学第十单元测试卷试题(二)(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8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