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千古兴亡多少事——咏史怀古诗鉴赏总结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余秋雨概念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基本特点历史评说“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写作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语言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一、怀古咏史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1.怀人伤己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对比失落型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2、吊古伤今:凭吊古代感伤今世。(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物换星移、朝代更迭、人事沧桑、岁月倏忽变化等)《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金陵图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3、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4、理性反思:作者跳出来,站在历史的高度,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唐代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①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③。想当年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⑤,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⑥,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⑦,一片神鸦社鼓⑧!凭谁问:廉颇老矣⑨,尚能饭否?分析:上阕:孙仲谋、寄奴这些京口历史人物建立丰功伟绩——对比自己,隐约地表达自己的抗敌救国的心情。(怀人伤己)下阕: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昔盛今衰的伤感(怀古伤今)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廉颇——同病相怜,不忘为国效力(怀人伤己)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二、怀古咏史诗常被吟咏的对象1、金陵、石头城、台城、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南京(六朝旧事)(1)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①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②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③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2)石头城:南京石头城全长约3000米,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称。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头城便开始废弃。(3)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市东面的长江边上。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4)台城,古城名,本来是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时改建,遂成为南朝台省和宫殿所在地,所以叫台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鸡鸣寺南。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5)乌衣巷: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6)朱雀桥: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7)《玉树后庭花》:曲名,为南朝最末一个帝王陈后主为其爱妃张丽华所制,一向被当作六朝荒淫的一个标志,被称为“亡国之音”。“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杜牧《台城曲》)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宴张侍御家有感(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刘禹锡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诗。此诗表面看是写历史变迁,世事无常,兴衰难料之感,但若联系当时藩镇割据的局面和刘禹锡密切关注国事的心态来看,则可知怀古之意实因伤今,作者是在以古为鉴,警示时人:三国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历史,唐王朝还算是个统一的大国,但各藩镇拥兵自重已经多年,“四海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隐忧。2、隋宫:是古代诗人咏史怀古常使用的主题。内容主要是吟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以启讽谏之意。•隋宫•李商隐•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3、马嵬:马嵬坡,又称马嵬驿,是唐代“安史之乱”缢死杨贵妃的地方。•《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当年流传的而且又写入《长恨歌》中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七夕相会的爱情故事,并不值得歌唱,因为人世间还有能拆散夫妻的“银河”,不知有多少夫妻经受了生离死别的痛楚。像石壕村里那样儿子战死而媳妇守寡,老翁逾墙而老妪应征之类夫妻诀别的情景,比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更能催人泪下,涕零如雨了。4、华清宫:中国古代离宫。以温泉汤池著称。在唐玄宗时代,他先后到华清宫49次之多。唐玄宗因迷恋杨贵妃而不思政务。公元751年(天宝十年)冬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居住96天。此时的华清宫行宫,成了帝王的临时办公场所,也成了唐玄宗时代的临时政治中心。但就在安史之乱后,这座盛极一时的行宫走向了没落。•《华清宫》晚唐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华清宫》唐崔橹•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5、吟咏的人物:王昭君、贾谊、诸葛亮、苏武•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三、怀古咏史诗主要手法•1、借古讽(伤)今•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念奴娇·赤壁怀古》)•3、用典(辛弃疾)•4、(今昔)对比•5、议论•【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府元代乔吉•笙歌梦断蒺藜,罗绮香馀野菜花。(对比)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哇。(借景抒情)铺锦池埋荒甃,流杯亭堆破瓦,(对比)何处也繁华?•笙歌曼舞的宫殿如今已成杂草丛生的沙地,锦衣罗裙的凄香风已化成山野菜花。乱云飞度,夕阳下老树栖息昏鸦,归来的春燕休要再去寻找王谢贵族之家。兴亡的余恨使池塘的青蛙也恼怒鸣叫喧哗。铺锦的池塘埋着颓垣老井,流杯亭里堆着破瓦,何处有什么繁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怕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他隐居后,决意不再涉仕途,但听说重召他是为了赈济陕西饥民,就不顾年事已高,毅然应命。他命驾西秦过程中,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遂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他死后,“关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张养浩传》)。《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养关中的途中。四、各代怀古咏史诗内容概括•1、唐代:⑴初唐咏史怀古诗:•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如《登幽州台歌》•⑵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八阵图》等。•⑶、中晚唐咏史怀古诗:•咏史诗辉煌的顶峰是中晚唐。随着唐帝国迅速由盛转衰,安史之乱的现实和六朝朝兴夕败,隋帝国短暂的辉煌等旧事,犹如巨大的阴影时时笼罩在诗人们头上,给他们的咏史怀古留下了更宽阔的天地。诗人们通过怀古,或警策当朝统治者(借古鉴今),或感叹唐帝国江河日下(借古伤今),或抒发自身在覆巢之下的忧畏之情(借古抒怀)。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砭时弊,寄托怀抱。•中唐刘禹锡,晚唐杜牧、李商隐。•2、宋代: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桥》等词作将咏史与抒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刘过的《六州歌头》(镇长淮)以扬州的兴衰痛陈金兵的罪行与南宋统治者偏安思想。陆游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最激烈之时,北宋亡覆不久,创痛仍在,南宋仍有收复失地之心。值此际,辛、陆二人登高临远,怀古感今之作便应运而
本文标题:怀古诗鉴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790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