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反危机:刺激方案定输赢
反危机:刺激方案定输赢从华尔街→全美国→欧盟→新兴体国家→全球,金融危机就像瘟疫一样向全球的每个角落扩散、蔓延。从2008年9月到现在,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深感不安。为平息肆虐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当下,各国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在忙于做同一件事――反危机,而反危机的核心又在于经济的刺激方案。刺激方案的成败,将决定经济的状态,也将在全球竞争中决定国家的成败。世界仍处在危机之中记者:美国在实施了一揽子救市计划后,好像市场没什么正面反应,而且2008年11月的最后一周里,世界又一次被它攫入旋涡。如美国花旗集团濒于倒闭、三大汽车厂朝不保夕,硅谷企业大量破产、失业人数继续高涨、消费者支出降到“9?11”以来最高水平、新房销售量降至18年来的最低点,工厂订单量骤减等,世界各国又推出了一些新的措施,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赵昌会:的确,美国分别于2008年11月24日、25日拿出3060亿美元担保、200亿美元现金拯救花旗集团、8000亿美元的救助银行计划。但这些行动表明,美国的态度是如果需要,要多少钱就印多少钱,2008年11月26日,欧盟公布的2000亿欧元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不仅是各国计划的大杂烩,还遭到普遍质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分歧,德国公开反对美英不计代价的“一钱不值的政府之钱”;于同一天,中国再次语惊四座,降息1.08%(108个基点),成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最大的一次降息。关于救市,各国的具体做法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宏观经济政策,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因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宏观政策拉动经济,或保住需求。由于境况各异,美欧的反危机举措重点在金融稳定,中日的应对办法是刺激政策。中国的刺激计划震惊世界记者:在这非常时期,中国政府提出的4万亿的刺激经济方案可以说是非常之举,牵动了全球经济的神经。请问您如何看待中国政府的这一举措?赵昌会:4万亿的金额数目确实是惊人豪举,大大超出了许多最大胆的经济学家和投资者的预期,但它显示了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这笔资金相当于中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6%,即1/5;或者说,相当于中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3%~14%。形成参照的是,美国7000亿美元,占其GDP的6%;俄罗斯5.4万亿卢布,约占其GDP的11%~12%,法国1990亿欧元;德国120亿欧元;意大利不超过60亿欧元;西班牙400亿欧元;英国200亿英镑;韩国和日本的计划只能算平凡普通。英国《泰晤士报》11月10日惊叹道。“这实在是一场北京金融刺激奥运会――惊人,过度,铺天盖地。”“正如奥运一样,中国的救市计划击败了所有对手。”这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措施,属于新增政府支出,或者提前支出,将于未来两年之内推出,投资到10个领域当中,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项目。至于有经济学家坚持,只有赤字财政或纯粹的、新增的财政支出才叫刺激方案,则是陈旧的教科书观念。事实证明,基础建设是屡试不爽的救市良策。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经济衰退的蔓延,危机发源地美国和重灾区欧洲,乃至遭受波及的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把投资基建当成摆脱经济下滑和避免深度衰退的首选。比较发现,中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国家支出扩大内需,以部分弥补外部市场萎缩造成的损失。“堤外损失堤内补”最终效果如何,取决于诸多限制条件和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形势,但毋庸置疑,中国的计划更具社会保障性质。也就是说,中国的计划固然庞大,但力度也更大,并且更细致,更具操作性,更有远见和信心。救市的时机关乎市场人气和信心,需要极其迅速有力的政策响应。所以,温家宝总理对实施这些措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4万亿是一个震慑性的刺激方案。相对于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而言,这是中国迄今最为重大的惊世之举,凸现出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日趋严峻。中国的经济前景已经迅速恶化,但仍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此时将可观的财政资源用于加强经济,既是未雨绸缪,也是亡羊补牢,或两者兼而有之。如此的大手笔,我个人认为其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坚定信心,提升预期,直接的益处是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或软着陆。第二,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的某些持久缺陷。这项一揽子计划,可谓安抚和刺激并举――安抚有史以来最大的流动人口和可能失业的工人,刺激逐渐成为长期发展瓶颈的问题。比如,社会福利和公共交通问题,暴露在全球危机之下的这个不利条件将被转化为一个机会。第三,这个计划,不仅使中国经济免于衰退,而且使之成为全球危机的稳定堡垒和经济复苏的发动机,因而是一项了不起的大博弈战略。外国有媒体对此的评价是“北京端出的是一杯猛烈的政治宣言鸡尾酒,是大博弈外交,是国内的‘取缔闹事法’”。反危机,国际合作下各奔前程记者:请问此次危机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何不同?赵昌会:此次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只需稍加说明,便不难看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异同点。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极具地区性。它的主要牺牲品是少数几个经济结构脆弱和国际储备低下的国家,比如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以及纯粹以高额投机赢利为目的的对冲基金猎物,比如中国的香港地区。后来,受亚洲的波动而逐步牵连进去的,是亚洲以外的若干国家,比如欧洲的俄罗斯和南美的阿根廷等零星个案。而此次的金融危机,发端于“世界金融首都”华尔街,由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蔓延到欧洲、亚洲,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许多原本自身没有任何过错、经济健康成长的国家和地区,比如非洲、拉美、大洋洲等众多国家,也遭到池鱼之殃,尽管程度各不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就危机的广度而言,1997年的危机都是相对的、局部性的,但这一次,全球金融市场都受到了打击。美国经济几乎方方面面触礁,发达国家统统落水,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难逃厄运,连中国这样增长强劲、储备丰裕、政策对头的大型经济体也切实地备感威胁。就影响的深度而言,美国隔三差五的大手笔,已经令人对超大金额一举震惊、再而眩晕、三而麻木,但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依然动荡不已,而且深不见底,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影响只是刚刚开始。记者:此次危机的严重性有多大?赵昌会:就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来说,现在,人们较为熟知的说法,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的断言,他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之中。但我觉得这种说法显得不妥。首先,自1950年以来,美国经历了9次经济衰退和9次经济复苏。美国将经历第10次复苏,这是肯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这次危机与以往的任何危机都不同,不仅是原因不同,规模不同,影响不同,而且危机的作用方式也大相径庭。实际我们在经历的危机比1929~1933年的大萧条时期可能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我们的判断是,此次金融危机史无前例。它相当于金融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其次,人们通常认为,历史不会重演,原因在于以史为鉴,历史教训会帮助人们少犯或不犯同样的错误。或许是这样。历史在前进,知识在积累,但人们往往高估自己避免错误的能力。那些对历史作出错误解释的人很可能再犯完全相同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正是导致美国大萧条程度加深和破坏力加剧的原因。当前的金融危机总使人们再次联想起美国的大萧条时期,因为回顾历史,只有大萧条时期可以相提并论。而有关大萧条,存在着几个影响颇广的误解。误解之一是,市场可以自我更正。而事实却令人大开眼界。由于意识形态作祟,美国输出民主、在全球推广原教旨主义般的市场模式,证明是一条通往灾难的道路。在截至目前的金融危机中,凡是跟随美国的市场理念或模仿美国模式的国家,特别是所有的所谓西方国家,几乎一网打尽,无一幸免。相互关联的误解之二是,一旦市场无法自我矫正,政府就会介入以保护普通大众的利益。事实是,自2007年8月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政府已经代表美国纳税人拿出7.4万亿美元。此外,美国政府采取了灾难性的工业政策,其中,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已经饱尝酸甜苦辣。布什政府及其共和党议员认为,汽车产业不是未来产业,所以不应得到救助。这种以危机为契机,趁势实现产业升级的设想,在正常情况下是正确的,在危机时期则是难以被接受的。令人惊讶的是,1929年之后,美国也采取了错误的农业政策,从而加快了危机的步伐。误解之三是,历史上挽救最严重经济危机的都是开明政府。事实恰恰相反,它们往往是逼上梁山的结果。大萧条时期,胡佛和罗斯福政府每次都置市场信号于不顾,他们共同造成了美国经济从恐慌到严重衰退的后果。现在,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处于危急时刻,迫切要求政府实施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而美国的救市政策却表现得实在平庸。美国救市措施的两大支柱,一是联储通过贷款项目扩大流动性,一是财政部的不良资产清理计划(TARP)。现在,这两大措施无一奏效。联储的行动上面已经提到,而财政部也在11月12日承认,它打算重新设计救援目标,“不良资产清理计划”的初衷彻底宣告破灭。但是,它却白白地耽误了救市的最佳时机。误解之四是,萧条经济学能够使人清醒。事实上,这一次,人们又痛苦地领略到了对形势错误判断的后果,经济增长的好消息是个假象。此次金融危机初期,美国的就业率和经济增长形势良好;2008年第二季度GDP增长2.8%,第三季度-0.5%。有理由认为,救市措施能使纳税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并且分享未来的资本收益。然而,考虑到本次危机屡屡比预想的结果糟糕,所以一切还是老一套――金融危机启动了经济衰退;实体经济朝错误的方向发展;既然无力避免衰退,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控制损失,为复苏打基础。严酷的现实说明,危机只能管理而不可防范。总之,此次金融市场的危机严重拖累了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欧盟的财政方案也正面临更大的困扰。德、英、法、意、西5大经济体,即便在国家层面上使用了准确的政策工具,但在欧盟层面上依然是八仙过海,各自为政。日本与欧盟的共同点是,经济陷入了衰退,惟一的问题是将陷多深;与此同时,中央银行的官方利率已经黔驴技穷。眼下,“及时、暂时。目标明确的”政府行动成了惟一的依托。金融危机除直接影响经济和就业之外,还会产生多方面的破坏性后果。记者:现在,美国人为了挽救自己、挽救美国,他们把赌注都下在了以奥巴马为首的新一届政府身上,那么美国的新一届政府到底能否挽救美国?赵昌会:美国政府换届,奥巴马以绝对优势获得了胜利,一方面美国人都抱着“换医生也换处方”的想法,另一方面政府更迭人为地造成了时间上的耽搁。1929~1933年胡佛和罗斯福是这样,2008~2009年布什和奥巴马也是如此。经验说明,金融危机通常会非常快地升级,当局者需要果断决策,迅速出手,避免危机蔓延。但是,我们已经看到,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刺激计划,主要集中在道路,能源、教育三个领域,与布什政府的方略没有本质区别。布局今日,决胜未来记者:之前,在与您的交谈中,您曾多次提出中国要充分利用此次危机所创造的机会。请问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应如何做才能把握住机会?赵昌会:毫无疑问的是,中国需要抵御金融危机。随着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全球均势正在发生变化。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金融危机都是新的全球政治版图的催化剂。中国必须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在反危机过程中,成为一个成熟的经济强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为此,中国需要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起点,顺势而为,把经济发展转向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理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个方面。首先,把握机会向所期望的经济发展模式迈进。这涉及到改善地方行政能力,缓和与经济困难和贫富差距有关的社会不稳定因素,重视缩小贫富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卫生与教育支出的政策方案。其次,发展依然是硬道理。中国需要保持9%~10%的经济增长率,才能吸纳每年新增的2400万就业人口,并将每年1200~1400万农民迁移到城市工业部门。如果增长率下降到5%~6%,容易形成硬着陆。第三,刺激经济方案必须设法增加民众消费。此前,虽然经济和资产价值迅速增长,但大多数家庭没有感觉至4任何财富效应。中国大陆可以向台湾学习,尝试将一定数量的财政资源按人头分发给大陆居民。第四,以充分的决心挖掘国内潜力。中国的经济问题不在于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全球经济危机,应该做的是在实质上调整经济结构。从长远来看,基础设施投资不会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如果
本文标题:反危机:刺激方案定输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01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