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 “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
“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摘要:成熟的国家发展模式应具备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创新性和影响性五个特征。按照这五项标准检验,“中国模式”还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尚未定型且有待成熟的发展模式。针对现阶段“中国模式”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实际运作中面临的问题,有必要从政府主导、自主创新、发展布局和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着手,提高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关键词:中国模式;验证标准;特征;可持续发展abstract:amaturedevelopmentmodelshouldberemarkedwithfivefeatures,i.e.effectiveness,efficiency,cost-benefit,innovationandinfluenceofthemodel.consideringtheseindicators,china’sdevelopmentmodelisstilldeveloping,unformedandimmature.inviewofthecharacteristicsofpresent“chinamodel”andchallengesaccompaniedwithchina’sdevelopment,it’snecessaryfor“chinamodel”toimproveits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fromthedominanceofgovernment,autonomyandinnovativeness,layoutofdevelopmentandtheculture’ssoftpower.keywords:chinamodel;verificationandindicators;characteristics;sustainabledevelopment学术界对“中国模式”是否成立存有争议。有学者提出,“中国模式”的提法尚为时过早,应称其为“中国道路”或“中国经验”。笔者认为,三者都是中国在现代化、全球化背景下为自身发展所做出的一系列战略和策略选择,其核心区别在于对其发展程度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认识。较“道路”和“经验”而言,“模式”的发展程度更高、影响更广泛,也更具备研究价值。本文试图对所谓的“中国模式”进行验证和分析,以回答下面几个问题:“中国模式”是否可以称之为一种发展模式?如果是,在它的演变过程中,这个模式又存在哪些特征?其中哪些特征有利于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解决中国的发展难题;又有哪些特征需要进行扬弃或改进?一、“中国模式”的验证:五项标准《辞海》对“模式”的定义是:亦译“范型”。一般指可作为范本、模本、变本的式样。换言之,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处理、解决问题的一种经验的总结。只要条件相同或相似,按照该方法就能处理、解决相同问题,得到相同或相似的结果。例如东亚模式,是东亚各国(地区),以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为目标,成功创造的落后国家(地区)经济高速发展,赶超发达国家的共同的成功做法或经验。目前普遍认可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不难发现,它们正是具备了相当的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创新性和影响性,才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发展模式。下面将按照这五项标准来检验“中国模式”能否成立:(一)发展模式的有效性——是否成功解决了发展中的棘手问题一种国家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为有效解决国家发展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其发展模式在以下的四个方面体现了卓越的有效性:一是经济长期的高速增长;二是贫困人口数量的下降;三是社会相对稳定;四是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已保持了30多年的强劲增长,年平均gdp增长率高达9.8%,远远高于3%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再从人均gdp来看,1980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00多美元,28年后的2008年超过了3000美元。在此期间,中国使近3亿多农村人口摆脱了赤贫,2亿多(就地或异地)实现了非农化,且没有发生波及较大的社会动乱(革命、起义、暴动、灾荒等),也没有导致较大规模的对外移民、殖民、战争、侵略。同时,中国还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整,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开始为构建和谐社会,或者说一个更加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奋斗。这可以说是自英国工业化以来,甚至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1]与此相伴,中国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完美呈现。(二)发展模式的效率性——是否快速高效地解决了发展中的问题,达到预期目标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模式”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中国不仅30多年来gdp年均增长率高达9.8%,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增幅也非常高。“据统计,英国从1780年起用了58年使其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德国从1780年起用了43年,美国从1839年起用了47年,日本从1885年起用了31年,韩国从1996年起用了11年。”[2]28中国在1978-1987年期间只用了10年,就实现了人均收入翻一番。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基本上达到了7年或者8年翻一番,人均gdp在2002年突破1000美元后的第四年,2006年达到2010美元,比2002年翻了一番;仅两年后的2008年又突破3000美元,2010年达到4382美元。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曾评价,工业革命期间,欧洲的平均生活标准在40年中大约提高了50%,而在中国,人均生活标准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要上涨100倍!中国用20年的时间经历了欧洲人用两个世纪才完成的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3]可见,正是中国模式的超高效率使得中国在其现代化进程中日新月异。(三)发展模式的效益性——是否用较小的代价换取上述效果1.从经济代价来衡量中国发展的效益。与“拉美模式”付出的“失去的十年”的惨痛代价相比,中国强调自主性的发展模式从未让经济发生大起大落的震荡;与“东亚模式”下的各国不同,中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成功抵御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2.从政治代价来衡量中国发展的效益。与前苏联所采取的“休克式疗法”的发展策略不同,中国采取的是渐进式发展。在其发展中从未发生过像俄罗斯那样对政治体制造成颠覆性影响的政治事件,而是对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增量改革。3.从社会代价来衡量中国发展的效益。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行修正,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地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重要方针战略,对缓解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维护了社会的相对稳定。(四)发展模式的创新性——是否相异于已有模式简单来说,中国所走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所体现出来的创新、自主、务实、发展等特性使其明显不同于原有的五种模式,彰显出了其独特一面。与西方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北欧模式和拉美模式相比,首先,在所有制方面,中国不实行全面私有化,而是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的混合所有制;其次,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市场经济受国家调控和干预的程度要强大得多。另外,与东亚模式相比,虽然在政府主导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中国奉行马克思主义,中国不实行多党制和议会政治,不搞“三权分立”。(五)发展模式的影响性——是否造成了广泛深远的国际影响回顾以往的五种发展模式,无一不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在雄厚经济实力基础之上、以新自由主义为特征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作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典范,具有悠久历程,对现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东亚模式则让东亚多个民族国家和地区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工业化,成功摆脱落后的地位,追赶上发达国家,领跑亚洲;拉美模式曾使得拉美众多国家一定程度上使恶性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一度实现了经济繁荣,虽正面效果只是昙花一现,随后付出了惨重的经济、社会、政治代价,被证明是一种失败的模式,但它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无可置疑的。相形之下,“中国模式”除对自身解决发展问题卓有成效外,对外同样也具有宝贵的价值,如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4]59然而,由于它存在的时空存量仍然较小,模式本身诸多的独特性以及该模式还在不断调整、发展等原因,一些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对它还处于观望阶段,没有迈出实质的效仿步伐。因此,客观来说,中国模式的影响力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但我们不能因此一点否认中国模式的存在,它的有效性、效率性、效益性、创新性等方面足以证明其存在的基础,至于影响力广度的问题,只能说明中国模式并没有完全成熟和定型,尚未得到普遍认可。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对“中国模式”的验证结论:中国模式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尚未定型且有待成熟的发展模式。然而,也正是由于它尚处于发展中一些典型特征开始显现出来的同时却尚未定型成熟的阶段,在我们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的背景下,我们更有理由也更有必要对其特征进行审视,以强化有利于中国持续发展的特征,扬弃或改进失当之处,使中国模式日臻完善和成熟。二、中国模式的特征分析(一)政府的主导性中国经济的腾飞,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政治社会的发展……这些成果都是在一个具有卓越行政能力的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这种主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发展意愿和发展方向方面所体现出的国家意志和强力导向。如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邓小平提出了分“三步走”发展战略;到1995年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再到十五大进一步提出了21世纪前五十年的奋斗目标。2.在动员社会力量、调配资源方面体现出的强大领导力和效率性。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中国并未被震倒。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强大政府能力的支持下,生命的营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透明度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赞誉。3.在宏观调控方面体现出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指的是对两方面关系的调控,即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控和对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调控。在发展之初,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国家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发展方式确实赢得了发展的速度、成果和稳定,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日趋发展和其内在客观规律的要求,以及政府主导模式存在的固有弊端的逐渐显现,这种主导模式开始面临挑战。(二)改革的创新性改革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照搬照抄现成的发展模式;二是按照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实行增量式的、渐进式的改革;三是制度的内生性。新中国成立后有一段时间是在学习模仿“苏联模式”,直到改革开放创新地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式宣告了对苏联模式的突破。国内学者提出了“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三个重大原则区别,即在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和如何构建新社会的问题上的区别;在对待商品市场和资本主义的问题上的区别;在发展观上是坚持“民本”思想还是坚持“国家至上”(实质是“君本”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还是“唯意志论”发展的区别。[4]59另外,在其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清醒地意识到了本国国情所具有的特殊性,明确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发达国家新自由主义或是社会民主主义的发展模式,创新地开辟了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独创性地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在改革力度方面,中国拒绝俄罗斯那样的休克式激进改革,转而结合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采取一种增量式的和渐进式的改革。同时,这种从具体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自主自愿的改革又使得整个制度变迁过程具有了内生性的特点。不过,在整个改革过程中也体现出了政治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和制度创新不足等特点,需要我们引起重视。(三)开放的自主性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但如果把握不好开放的方式则有可能导致国家丧失国际竞争力。拉美模式就是这样的实例。拉美国家在开放国门,实施一系列经济放任自由的政策后,一些民族工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政府失去了对经
本文标题:“中国模式”的验证、特征与展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1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