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指导意见
1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指导意见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全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防止路面早期破损,确保新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实现更新更安全、更耐久、更舒适、更经济的建设目标、制定本指导意见。一、总体原则1、按照全寿设计的理念,在公路建设前期、设计、施工、运营、养护、管理各个阶段,对路面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使得综合效益最佳。2、认真研究总结前一阶段我省高速公路路面建设的经验和不足,重点研究解决沥青路面车辙、水损害和裂缝等早期破损问题。3、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有设计、施工、材料、荷载、气候等多方面的原因,应抓住重点,综合考虑解决办法。4、积极借鉴和有针对性地采用国内外高速公路路面的成熟技术、标准和规范,实验和推广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5、从提高路面设计质量入手,努力采取措施减少路面结构设计目标与路面实际使用状况之间的差异,同一项目不同路段受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不同将影响路面使用性能时,应分段进行路面设计。陡坡路段路面结构层选择与结构设计考虑防推移性能,要专门进行设计。6、重载交通或特重载交通路面要对SMA、纤维沥青砼等高性表面层进行论证。7、继续改进和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28、采取更加严格的路面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9、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沥青路面施工工艺管理和质量控制。二、重点解决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10、高速公路路面的车辙、水损害和路面裂缝等早期破损是困扰高速公路建设的一大问题,应当引起全省公路技术和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11、行车道面层沥青混合料的高压缩和剪切变形引起的车辙在我小通车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12、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水分,长时间滞留导致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各种形式的早期水损害。轻微水损害表现为沥青面层混合料松散、唧浆、坑槽、推移等症状,严重的则出现翻浆、基层松散等破坏。1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路面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提供了雨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的通道,加速了路面结构的破坏。三、改进和完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技术14、努力提高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质量,使设计与实际使用条件相吻合。第一,要保证路面设计完整性和深度要求,对于路面设计规范要求的设计内容必须在设计文件中逐一给出。第二,路面结构设计参数的选取应以实验实测结果为主。第三,切实加强沥青面层、半刚性基层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各结构层设计参数应根据不同设计阶段加以确定:3①工程可行性研究,取用《规范》提供的参考值。②初步设计阶段,借鉴项目所在区域已有成熟的材料试验资料确定。③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应通过具体实验确定。④当路面设计中采用新材料时,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15、路面基层类型应根据交通量及其组成、气候条件、筑路材料颁情况以及路基水文状况等因素加以选择:①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对于重载交通或特重交通,采用柔性基层时应将高温稳定性、抗压缩性和疲劳性能列入主要控制技术指标。②半刚性基层。为减少水损害和低温裂缝,水泥稳定、二灰稳定粒料基层的混合料应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③贫混凝土基层。16、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应加强沥青与半刚性基层间的紧密结合设计,并提高界面抗剪强度和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切强度,以增加沥青层抗变形的能力。17、路面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对路面设计进行复核和优化。当工程施工中出现与设计条件出现较大差异时,应及时对原路面设计进行改进完善。18、加强高速公路路面排水设计,对防止雨水下渗、路面结构内排水要特别注意。路面结构层和土路肩结合部、中央分隔带、超高、挖方等特殊路段应根据需要专门进行排水设计。419、上、中面层沥青混凝土应采用改性沥青。上面层宜使用SBS改性沥青,上面层矿料最大公称粒径一般不应超过16mm,根据气候等实际状况,下面层选用AH-70或AH-50重交沥青、具体实验确定。20、沥青混合料应在配合比设计基础上按照要求进行各种性能的检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具体指标应针对交通、气候、路线纵坡等具体情况适当调整。①沥青混合料要在60℃、轮压0.7Mpa条件下进行车辙实验,上面层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不小于3600次/mm,中面层动稳定度不小于3000次/mm。下面层的动稳定度一般不小于1800次/mm(最小不低于1500次/mm),并确保合理的最低沥青用量。在我省保定和沧州以南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议增加65℃、轮压0.7Mpa条件下的车辙实验。②水稳定性检验。面层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强度比应大于75%,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应大于80%。③低温性能评价。要求对热拌沥青混合料在试验温度-10℃,加载速率50mm/min条件下进行弯曲试验,综合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④渗水试验。密级配的沥青砼渗水系数不大于120ml/min,表面层采用连续密级配的不大于60ml/min;SMA混合料的不大于80ml/min。21、沥青混合料结构层厚度一般不宜小于矿料最大公称粒径的3倍,最小应大于2.5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沥青面层最小设计厚度不少于18厘米。522、沥青混合料应采用GTM方法进行设计,同时提出马歇尔方法设计混合料性能检验控制指标。级配碎石级配设计建议采用GTM法进行,提出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等指标。23、半刚性基层顶面必须设置透层和粘层,并提高渗透性及与半刚性基层的粘附力,适当提高粘层的用油量;沥青混凝土面层各层之间应设置粘层,并在中、上面层之间设防水层。24、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必须进行专门设计,加强桥面防水层设计,努力解决好沥青混合料层与桥面水泥混凝土脱离、积水等问题,探索沥青层薄层铺装技术。四、实验和推广柔性(复合)基层沥青路面技术25、柔性(复合)基层沥青路面推荐采用的结构型式:①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下面层+沥青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基层+底基层。②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下面层+沥青稳定碎石基层+级配碎石基层+底基层。各结构层具体结构层厚和组合应根据荷载、材料、气候、水文等交通与环境因素,通过计算确定。对于重载交通路面或超厚式路面积极探索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技术。重载交通路段采用级配碎石做基层时,要进行严格的试验验证和专家论证。26、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一般采用AH-50或AH-70重交沥青,矿料6最大公称粒径一般不超过31.5mm。27、级配碎石基层除执行基层技术规范标准外,细集料的塑性指数不大于4%。28、积极探索长寿命沥青路面铺筑技术。长寿命沥青路面是指连续使用50年以上,期间无须进行结构性维修,只需对沥青面层出现的病害进行处治、定期对路表功能进行恢复的路面。基本思路是在坚实稳定的路床上,自上而下按照不同功能划分,采用较厚的沥青层,上层一般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层。沥青层的厚度一般在20cm以上。五、切实把好路面原材料质量关29、路面原材料质量管理的重点是按照现有材料技术标准要求,对各种路面材料进场质量、使用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使路面施工过程中各种原材料质量始终满足要求。各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都要制定具体技术和管理措施,切实把好原材料质量关。30、沥青面层施工中要对沥青(尤其是改性沥青)、各种规格石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控制。既要保证进场质量满足要求,还要防止石料在存放过程中出现质量降低。重点解决好砂石等地方性原材料来源杂、质量不稳定、混合料离析和变异性严重、石料与沥青粘附性不足、在水作用下发生剥离和水损害等问题。31、一般情况下、沥青面层的石料建议采用工地二次加工方式和自办料场,面层碎石宜采用水洗,确保石料质量;改性沥青采用施工拌合现场改性加工或定点加工。32、沥青检验指标增加60℃动力粘度实测试验项目。7六、加强沥青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33、路面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的缺陷和漏洞是造成路面早期破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通过认真研究路面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技术、提高路面施工质量。34、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质量控制应重点检查拌和站的工作质量,保证所生产的沥青混合料满足设计要求(沥青用量、矿料级配、拌合温度等)。沥青拌和站监理人员上岗前,应就沥青混合料和拌和质量监理进行专题培训,明确监理检查重点。35、特别重视防止因施工工序干扰造成的施工污染。沥青路面开工前应完成防护、中央分隔带(绿化、电缆埋设、打护栏柱)等工程施工,杜绝沥青面层层间在施工过程中的由于社会车辆、施工国画造成的污染。36、沥青面层施工中,25吨以上的重型胶轮压路机应不少于两台。表面层沥青砼的残余空隙率一般应控制在6%以内。37、为了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温缩裂缝和基层收缩引起的反射裂缝,一般情况下,上基层采用水泥稳定粒料的7天抗压强度控制在3—4Mpa,严格控制水泥剂量。38、有针对性地增加路面施工过程中的部分试验检测项目和频率,包括路面渗水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半刚性基层干缩试验等等。39、为提高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采用水泥或消石灰粉代替部分8矿料做填料。40、沥青混合料中应使用精加工矿粉,不得采用回收粉尘。41、沥青面层混合料用砂,应优先采用优质、硬度较大的碱性石料经反复破碎得到的机制砂,使用天然砂的,其含量不应超过细集料总量的15%。42、表面层沥青混凝土中4.75mm以上矿料应采用硬质玄武岩、辉绿岩等碱性石料。43、半刚性基层碾压成型后必须及时采用编制物覆盖并洒水养生,或封闭养生。严格控制水泥碎石、二灰碎石基层顶面的路拱横坡,以利于结构内部水分向路肩渗流。44、高速公路沥青层半幅施工一般应采用两个摊铺机按梯队形式同时进行摊铺作业。45、对于沥青混合料严格控制施工温度,保证有效压实的最低温度,或采用混合料转运机(MaterialTransferVehicle),减小温度离析和粒料的离析。第二部分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第一节级配碎石1.1一般规定1、级配碎石可以用做高速公路的基层或底基层,也可以用做沥青面层与半刚性基层之间的中间层。2、级配碎石基层的颗粒组成范围可参考下表,最大公称粒径控制在31.5mm以下。做高速公路基层时,其颗粒组成塑性指数应满足9有关规定,同时级配曲线应为圆滑曲线,配料必须准确,拌合均匀,无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使用12t以上三轮压路机,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厘米,但重型压路机条件下,可适当加大压实厚,根据试验确定。级配碎石颗粒组成范围级配范围(通过百分率)液限塑指筛孔31.5199.54.752.360.60.075<25<6上限100745437207下限1008552291780注:①对于无塑性的混合料,小于0.075的颗粒含量应接近高限。②建议控制砂当量>55%,安装性(反映集料的耐久性)实验<12%和落衫机磨耗值<35%。③为了获得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CBR、三轴抗剪切强度,宜将0.075mm通过率控制在5%以下。3、级配碎石基层采用厂拌法拌和、摊铺机摊铺。拌合机可以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摊铺机可以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其它碎石摊铺机摊铺碎石混合料。4、有条件的室内实验中,建议采用GTM旋转压实法得到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5、级配碎石中间层、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应按照重型击实标准,在最佳含水量时碾压达到要求压实度:中间层控制在100%;基层控制在98%以上;底基层控制在96%以上。1.2材料要求1、轧制碎石的材料可以是各种类型的岩石(软质除外),本着就地取村的原则,可采用石灰岩。102、碎石中针片状颗粒的总含量不得通过20%:碎石中不得有泥土、植物等有害颗粒,保证好的嵌挤能力。石屑或其他细集料石可以使用一般碎石场的细筛余料,或专门轧制的细碎石集料,也可以用天然砂砾或粗砂代替石屑,天然砂砾的颗粒尺寸应该合适,必要时应筛除超尺寸颗粒,天然砂砾或粗砂应有较好的级配。未筛分的碎石一般不得用于高速公路基层和底基层。3、级配碎石基层所用石料的压碎值不大于26%,用于底基层时不大于30%。级配碎石的颗粒组成范围见下表:4、细集料应当隔离对方,并覆盖,防止雨淋。1.3准备下承层级配碎石基层施工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彻底清扫,清除各类杂物及散落材料,用土培好路肩,级配碎石摊铺时,要保证下承层表面湿润。级配碎石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紧实。各项检测指标必须
本文标题:河北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设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885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