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章----6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
六、宋元时代城市的发展(一)宋元社会经济背景(包括五代十国,907~1368年)五代十国:在中原一带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在南方及河东地区先后出现过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北宋: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定国号为宋,史称北宋。南宋: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灭辽,后攻陷东京,掳走宋钦、徽二宗,北宋灭亡。钦宗之弟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元:蒙古势力在北方兴起,并多次南下攻战,金和南宋则渐次衰败下去。蒙古改国号为元,进攻南宋,南宋灭亡。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宋时期:农业:耕地面积扩大,水利事业发展,推广优良稻种和扩大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手工业:采矿、冶铁、制瓷、纺织、造纸和印刷、造船业等,都有很大进步。商业:产生纸币,征收商税,农村定期集市出现,行会组织增加。(二)城市的发展1、城市发展概况①南方城市增多,北方城市减少②兴起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③东部沿海城市兴起④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⑤都城(政治中心)迁移频繁2、城市类型①都城北宋——东京(开封)南宋——临安(杭州)辽——陪都南京(北京)金——中都(北京)西夏——兴庆府(银川)元——大都(北京)2、城市类型②宋元时期中等商业城市、州府城市建康、苏州、扬州、南昌、长沙、福州、绍兴、泉州、广州③一般集镇④辽、金和蒙古地区城市辽上京、金上京、西夏黑城、元上都、集宁路城、应昌路城等。3、城市规划布局的发展(1)都城保持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城,前朝后寝(2)严格的坊里制过渡到自由的街巷制,“关厢”产生(3)集中市场发展成为商业街(4)文化娱乐场所出现(5)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6)城市防御技术提高(7)受经济因素的影响,除都城外,城市布局多不规则。(三)宋元时期名城举例1、北宋东京(开封)(1)历史背景开封始建于战国,郑国公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意思,命名开封。开封建都一共有七个朝代:①战国时期②后梁③后晋④后汉⑤后周⑥北宋⑦金(三)宋元时期名城举例开封一跃代替了长安、洛阳的政治地位,其主要原因:①全国经济形势发生变化,经济中心转向东南②五代十国在开封整顿街道、疏通水陆交通,为开封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2)地理环境处华北大平原边缘,地势坦荡,处汴水南岸,位于水陆中心,紧临南北大运河,原是皇帝漕运转运点。城内贯穿水道有四条: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汴河为主要河流,接淮河连通南北。(3)城市规模宋东京人口大约120~170万。(4)城市建设文献改建诏书北宋漕运四渠图北宋东京(开封)复原想象图(4)城市布局特点①三套城,宫城居中②井字形干道系统,道路密度增加,便捷的河道系统③商业街代替了传统的集中市场(夜市、晓市)④居住由里坊制转变为院落式的街巷制,新设管理单位“厢”⑤城市园林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城市建设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开封的扩建和传统的新建都城不同,城市比较顺应自然,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市场制改革为自由街巷制,城市面貌有了很大变化,反映了封建经济发展的又一阶段。开封城三套城防,宫城居中,井字干道系统等布局对后世影响较大,如对金中都、元大都、明北京等。2、临安人口规模:130万布局特点:①城市南北长、东西窄,形若腰鼓②城内只有宫城和大城,无皇城③宫城偏于城市南端,外形不规整④仓库塌坊集中,寺肆瓦子繁荣城市布局特点:①外城和子城结合外城——居住商业区子城——府治②方格网形陆路、水路两套交通系统③坊里和有分工的商业街④园林和宗教建筑3、宋代平江府(苏州)4、泉州布局特点:①因自然地形及城市扩建,平面呈不规则形②子城、衙城、罗城③两横一纵干道骨架,不规则方格网道路系统④蕃坊5、元大都北京自战国→唐,一直是北方重镇,辽、金曾在此建设。大都规划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城市。元大都元大都规划布局特点:①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②井字形干道系统城市干道基本围绕皇城通过每个城门所组成,由于城中央的水面阻隔有些干道不能相通。城市干道系统分为三级:主轴线28米;其它干道25米;胡同5~6米。③完善的上下水体系④左祖右社,前朝后市⑤商业成街,居住成坊⑥宫苑结合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意义:自唐长安以来新建的最大都城,规模宏大,规划整齐,它总结了历代城市建设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城市规划传统。在城市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艺术布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后代城市建设。
本文标题:第1章----6宋元时期城市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14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