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2章-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第二章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一)研究中国近代城建史要注意的问题1.外国帝国主义侵略2.本国资本主义势力发展影响3.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二)城市发展的不同类型1.新建和变化较大的城市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较大变化和新建城市。①租界大城市②帝国主义独占城市③新兴工矿城市④因交通枢纽发展的城市2.局部变化的城市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资本主义发展发生局部变化的城市。①各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②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有了一些变化的城市③因开商埠或租界局部变化的城市④相对衰落城市(三)中国近代城市发展阶段共分五个阶段:1.1840~1895年2.1895~1914年3.1914~1927年4.1927~1937年5.1937~1949年一、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下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一)由租界发展的大城市的共同特点①这些城市都为我国原有经济中心,地理条件好,交通条件优越,往往是江河入河入海口。②旧城区和新辟租界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各租界之间也壁垒森严。③城市建筑面貌多样,各国各时期不同建筑形式夹杂陈列在一起。④规划上反映了当时一些新的规划理论和思想。上海:简称“沪”、“申”。宋设镇,元设县。明时成为全国棉纺织手工业中心。南京条约签订后辟为商埠。帝国主义相继进入,上海逐步发展为中国及远东最大城市,旧中国工商业中心,帝国主义侵华最大基地。(二)城市举例1840年50万人1880年100万人1915年200万人1930年300万人1942年400万人1948年540万人1.城市发展现状(1)人口增长(2)工业的发展及工业区分布工业主要是加工业,1930年调查表明,上海所有大小工厂有1781个,主要分布在沪南区、曹家渡区、杨树浦区三处,此外徐家汇区、闸北区、吴淞区、浦东区也集中了不少工业。①工厂与住宅混杂②工业分布盲目性,造成城市内部交通不合理。③工业分布与市际交通不相配合④工业生产具有依赖性(3)对外交通①港口a、码头过分集中b、码头分布与工厂、人口分布不相适应c、港口与铁路无直接联系d、黄浦江航道淤塞失修f、码头各自割据,分工不明,设备简陋②铁路a、铁路包围城市b、铁路客运站位于市中心,铁路与城市道路交叉严重c、无编组站,站场无分工③机场修建了江湾、虹桥及龙华机场(4)城市道路交通旧城小方格网道路系统,路窄。租界棋盘街,道路间距小。城中道路交通东西有余,南北不足。蜂腰、瓶颈交通道多道路系统混乱,盲目划分街坊,交叉口多,道路用地比重大公交各自为政,不成系统(5)建筑及居住区商业(租界内)建筑繁荣,居住建筑混杂全市,建筑密集,卫生环境较差。居住建筑:里弄建筑、花园洋房、高层公寓。居住分布:工业区周围形成棚户区市中心为中小资产阶级及一般居民居住区近郊区为外国人及上层统治阶层居住地人口增加与用地扩展不成比例,居住高度密集(6)市政工程及公用事业上下水、煤气电力、管线不成系统。反映了各帝国主义占据下半殖民地城市特征,各租界及中国地界管线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分布不合理。反映了殖民地民族矛盾:租界内水、电、煤气齐全。反映阶级对比:水只供给外国人和有钱人公共事业反映资本主义营利性质。(7)城市绿化公共绿地缺乏租界内公园主要为外国人服务在租界区内有道路绿化2.上海的城市规划(1)1927年大上海都市计划①在中心区划地500余亩建设政治区,在中心区的外围规划商业区和住宅区。②对外交通设施,包括铁路和港口。③道路系统,路网采用小方格加放射路的形式.④建设资金采取发行市政公债、拍卖土地方式筹集。大上海都市计划图1927上海中心区关怀道路系统图(2)日伪时期规划该计划范围以苏州河口为中心,半径15公里,面积约5.74余万公顷。第一期计划建设面积7750公顷,特别强调军事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特殊要求。军事方面,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的修建。交通运输方面,港口码头的开凿、铁路线的敷设,以及重点地区用干道相联。大厂机场江湾机场(2)日伪时期规划该计划范围以苏州河口为中心,半径15公里,面积约5.74余万公顷。第一期计划建设面积7750公顷,特别强调军事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特殊要求。军事方面,军用机场、军事机关的修建。交通运输方面,港口码头的开凿、铁路线的敷设,以及重点地区用干道相联。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又建立都市规划小组,制定都市计划图,前后共三稿。这时的规划受国外新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对人口规模、居住区、城市功能及交通等问题作了探讨。对近代新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3)上海都市规划1、2、3稿上海都市规划1、2稿1稿:运用先进的规划手法:确定城市性质、预测人口、用地规模;布置完整的道路网系统;运用有机疏散理论组织市区单元,采用卫星城理论疏散城市人口。2稿:在1稿基础上人口规模扩大,密度提高,用地变动小。1、2稿基本上用铁路来分区,各分区沿铁路向外指状扩展。工业和居住分列铁路对侧。商业集中在市中心。上海都市规划1、2稿1稿:运用先进的规划手法:确定城市性质、预测人口、用地规模;布置完整的道路网系统;运用有机疏散理论组织市区单元,采用卫星城理论疏散城市人口。2稿:在1稿基础上人口规模扩大,密度提高,用地变动小。1、2稿基本上用铁路来分区,各分区沿铁路向外指状扩展。工业和居住分列铁路对侧。商业集中在市中心。上海都市规划3稿•分区块状布置除中心区外,各分区也有商业中心•增加园林绿地的规划•对外交通方面:①铁路线路联结的设计②编组站的设计③集中引入式港口④三个机场•市内交通方面:市中心及市区之间快速干道及环路系统的完善由于缺乏实施规划的经济实力和社会环境,所以无法实施。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由某个帝国主义国家,或先后在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独占下发展起来的新城市有青岛、大连、哈尔滨、台湾、香港等。(一)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特点①规划建设体现明确的意图。②规划总图具有明显殖民地城市特征,城市建设体现民族矛盾。③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④城市面貌体现资本主义城市特征和阶级差异。⑤帝国主义独占的城市,可以统一规划、按规划进行建设。城市布局和建设风格相对合理、统一。(二)举例青岛: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部胶州湾东,明为防倭寇设浮山防御千户所,鸦片战争后清设总镇衙门,派兵驻守,这被认定为青岛城市建置的开始。清代初步形成较繁荣的市镇。德国于1897年借口曹州教案派兵强占,次年强迫清政府订“中德租界条约”租青岛99年,并建胶济铁路。1900年以前,为侵清德国人早期建设时期,集中进行军事设施和应急性房屋的建筑。1900年编制城市规划图。1905年胶济铁路及大港码头建成,1910年编制城乡扩张规划进行城市建设。1914年,日本人利用一次大战机会派兵占领青岛,日本人和中国资本家相继在此处建了一些工厂,城市功能起了很大变化。1937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将其建设计划列入“北支产业开发计划”中,并拟定“青岛特别市地方计划”及“母市计划”企图扩大城市成为华北战略基地及掠夺物资港口。1945年日本投降,又成为美国海军港口。1.青岛规划意图及建设方针德国帝国主义侵占时间,基于侵略的规划重点,在军事据点及贸易港口、市政工程建设几方面。日本占领时期着重于经济侵略方向,具体执行其“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侵华总方针,偏重于工业及交通建设,城市功能起了很大变化。青岛规划总图(1900)2.规划分区德国区:沿海及风景优美地段,背靠观海山,沿着东南向海湾,利用两个海湾。中国区:青岛北部,居住工业商业混杂港埠区:大港,停大船对外海运;小港,附近海运。有防护堤,铁路直接到港口。工业区(日本人占领时期):在青岛北面四方区,港口交通便捷处,沿胶济铁路设。日本人占领期间大青岛母市规划图3.对外交通城市铁路线中货运、客运线分开,货运沿海滩走经过工业区到大港;客运铁路线进入市中心,各尽其职,城市带形发展。青岛规划图(1910)4.道路系统1900德国人规划的道路结合地形,为不规则方格网形。德国区:干道宽20-25米,道路间距80~100米;中国区:干道宽10-12米,道路间距一般40米左右。道路网密度高,增加商业店面。城市道路与建筑布置考虑“对景”要求。道路与绿化结合较好5.市政公用设施道路:道路坡度10%左右,路面据不同坡度采取不同材料。电灯:德国区内沿路设电杆,部分用地下电缆上下水:给水环状管网,排水德国区分流制;中国区为合流制。污水管深入海里1km。绿化:有林务署专门管理绿化,德占期间共造林19800亩。6.居住区和城市面貌德国区都为别墅花园洋房,密度低,绿化好,结合地形,建筑大多为欧洲中世纪样式。中国区居住集中在小港一带,大多为二层房子。四方、沧口一带日本人时造了一些很差的棚户区,拥挤凌乱。城市面貌反映了殖民地色彩,建筑布局结合地形,注意城市整体轮廓和对景。值得借鉴的地方:①港口完全符合科学原则,工业布局合理,城市整个形态比较合理。②突出城市中心,把城市主要中心部分面向大海,沿海重点绿化,注意整个城市轮廓,建成比较好的面貌。③建筑色彩的运用。三、由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城市近代中国工商业从清后期开始,经洋务运动、新政,全国各地办了一些官办和私办企业。由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多在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左右发展起来的。(一)由近代工商业和交通运输发展起来的城市特点这类城市大多分布在沿江或沿海地区,城市建设的自发性很明显,一般都不按计划或规划建设。如南通、无锡等。(二)城市举例1.无锡近代发展的工业城市中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资源丰富、交通条件便利、商业手工业基础雄厚、接近上海可以得到有关技术支撑。历史悠久的商业城市、历代江南大米的主要集散地。家庭棉织业兴盛、蚕丝贸易十分活跃。戊戌变法后,清政府放松对民间兴办实业的限制,实行某些提倡工商业的措施。民族资本工业迅速兴起。无锡迅速发展,带来许多矛盾。1929年,国民党做了无锡都市计划。无锡市分区及干河计划图(1929)无锡城市平面图(1948)126城市发展特点:①工业、居住混杂②城市建设量少③旧城拥挤(街道狭窄弯曲、建筑密集凌乱)④商业区沿通向火车站及沿运河的街道集中⑤受河道限制,道路系统以旧城厢为中心环状放射⑥缺乏现代化的公用设施、基本无城市绿化2.南通原为一州府城市,后为近代发展的工业城市。南通的发展与民族资本家张骞有关,他在南通建工厂、修马路、建学校、开垦农田,创办了一系列社会事业,到1925年城市已发展起来了。南通历代发展图南通城市发展图城市发展特点:1.整个城市集团式发展2.合理布局的唐闸工业区、天生港区3.旧城区向城西及西南的濠河两岸发展,增设城市文化、教育、商贸、电讯、公园等设施。南通县城厢图(1917)四、旧城市新变化鸦片战争后,城市社会经济有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城市的因素,如:①由于帝国主义一些不平等条约,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与原来城市不同的区域②西方宗教的传入③民族资本的活跃、近代交通工具的出现④战乱使城市受到破坏这些城市有北京、西安、南京、济南、淮阴等。(一)城市共同特点①由于社会发展的新的影响因素打破了中国旧城市原有格局,使旧城呈现新的内容,但普遍是杂乱的②没有统一规划,自发地建设,造成许多功能不合理③城市面貌相应起了变化,呈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特点④现代城市公用设施缺乏,城市生活环境、卫生条件进一步恶化。(二)城市举例1.北京北京近代的发展主要集中在:①教会建筑与使馆区的出现②铁路包围老城,在交通车站周围形成商业、金融区。出现了一些近代工业,多在郊区③皇家禁地开放,洋式建筑出现④交通格局重新布局,局部地区变化很大⑤近代市政、公用设施(教会学校、医院等)出现。1860-1931年北京老城铁路线、战场示意图2.南京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侵入,津浦、沪宁铁路通车,城北下关沿江一带形成新的市区。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此后除了1937年~1945年抗战期间将首都迁往重庆11年外,到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此建都14年。南京发展变化主要在1927—1937年国民党迁入阶段。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28年定南京为特别市,1月成立首都建设委员会,着手
本文标题:第2章-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15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