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辩论赛注意事项和辩论技巧
辩论赛中的注意事项和辩论技巧辩论赛主要是分为团队配合和个人表现,打分也是从这两项来进行评分。团队的注意事项1、团队的服装,虽然没有特别要求,但是最好是穿的比较正式的工装,这样整体的效果就有了。2、团队的气势体现。可以在开场的时候准备一段话,四句,每人一句。要体现本队的观点和特色。3、团队之间的配合。首先团队之间的意见要统一,不能自相矛盾。其次,就是在演讲过程中,要互相配合。(这个在每个具体的环节会详细说明)4、一定要注意礼貌,在发言之前要先谢谢主席和对方辩友,辩论过程中不能出现粗鲁的言行举止,尤其是不能拍桌子或者拿手指对方辩友,这是不礼貌的行为。下面的小动作尽量少,互相之间不要交头接耳,最好准备小纸条,方便交流。在对方辩友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不能抢话。比赛环节的注意事项一、立论环节立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陈述本方观点,首先说明本方观点,其次,不能否认对方的观点不正确或者不重要。以汽车企业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为例。假设本方辩题是做强。我方观点是汽车行业应该先做强。当然,我方并不否认汽车行业也应该做大,做大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后顺序,所以我方观点认为汽车行业应该先做强,然后再做大。(这点很重要,在辩论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不能完全否认对方观点,这样就犯了片面的以偏概全的错误。)2、陈述本方观点的立论依据。要分清楚一、二、三点,给人清晰且一目了然的感觉。3、可适当举例为本方观点提供例证,但例子一定要是完全能证明本方观点的,否则会被对方抓住漏洞。4、结束时,应该在重申本方观点。个人应该注意的问题:声音洪亮,有气势,且普通话要标准,最好能脱稿。二、驳立论环节这个环节可以根据辩题先设计对方可能出现的漏洞,如果对方出现这样的错误,可以直接使用准备好的资料。但如果对方没有出现这样的错误,则不可照搬。这个环节需要队友的配合,在对方一辩发言时,大家要认真听,并且把发现的漏洞记下来,传给二辩,再由二辩进行总结分析和组合,注意发言时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对方可能常犯的错误有:1、完全否定对方辩友的观点,以偏概全,这样的话辩题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2、立论不够清晰有力,论据不足以证明对方观点。其他的问题一般就是在对方的论据中去寻找漏洞。注意在驳立论结束后要重申本方观点。三、盘问阶段这个阶段是整个辩论赛的一个亮点所在,发挥好了会很占优势。1、问题可以首先商量好,或者是从对方一辩的陈词中寻找漏洞来提问。问题的形式最好是“是不是”或者“对不对”这样的比较简单的判断题目。不能给对方长篇大论的回答时间。如果对方要解释,可以直接告诉对方辩友:谢谢对方辩友的回答,我已经知道对方辩友的答案了。然后提问下个同学,因为提问时间有限,如果全部拿给对方辩友去回答,无疑是浪费自己小结的时间。2、对于对方的回答,要提前做好应对。因为是判断题,那么一般都是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这样可以提前设计好,以便应对。3、小结时要注意,把对方的回答全部分析遍,然后指出对方辩友的错误,或者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还要重申本方观点。当然,在回答对方辩友的盘问时,也要注意几点1、对于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或者大是大非上不能错得问题,不能为了不支持对方辩友而胡说。我们可以先暂时支持对方辩友的回答。因为这肯定是对方给你挖的陷阱,所以一定不能犯常识性错误2、回答完问题以后我们一定要记住,在自由辩论的时候要把这个问题拿来重新解释,并且要找到论据能足够的支持本方的观点。不能回答完就完了,这样的话,就会无形中支持了对方的论点。四、自由辩论阶段这个阶段是辩论赛最重要的地方。1、辩论赛是需要团体配合的。在第一次发言的时候,可以先让团体中逻辑思维和反应能力较弱的队友先发言,可以念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这样才能平衡队友在自由辩论中的发挥。2、不能抢自己队友的发言。这点一定要注意3、这个环节主要需要的是灵敏的思维,同时不能被对方绕进去或者牵着走,当陷进一个问题说不清了,那就跳出来,从新说一个问题,切忌在一个问题上浪费时间。4、这个计时应该是双方分开计时,所以不能浪费时间说太多废话,不然最后时间用完,就只能被动挨打。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最后一个总结的环节就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找出来回答,并且反击。五、总结总结的时候注意:1、先总结全场辩论赛,先称赞对方辩友的表现,这是起码的礼貌问题2、抓住对方的漏洞,分一、二、三条理清晰的说明。常犯的错误只要有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可以事先准备几个,以防不时之需。3、在抓完对方漏洞以后,就要总结本方的观点了。可以先把辩论赛中本方出现的失误或者错误进行改正,但不要太明显。然后总结我方观点,同样,条理清晰。4、最后是重申我方观点,并感谢全场的观众,评委,主席和对方辩友。
本文标题:辩论赛注意事项和辩论技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4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