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民主集中制刘怡静讨论主题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在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和无产阶级国家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集中”,怎样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和实质,今天大家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个问题。民主集中制: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每个政党都要采取一定的形式把它的成员组织起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和各个时期的任务,这就形成了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十七大报告明确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一·民主集中制的发展民主集中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萌发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形成阶段:列宁丰富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民主集中制的萌发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伴随着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而萌发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并领导世界上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时,虽然还没有直接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个科学概念,但却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民主原则和集中原则的一些重要思想。民主集中制的萌发马恩在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过程中,既提出了民主原则:“组织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员会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仅这一点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51页。)又提出了集中的原则:“为了进行斗争,我们必须把我们的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并使这些力量集中在同一个攻击点上。如果有人向我说,权威和集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两种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么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不过是口头革命派”。(《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378页。)民主集中制的萌发恩格斯《卡尔.马克思“1848至1850后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德国工人仅仅以自己作为最强有力、最守纪律并且增长最快的社会主义政党的存在,就已经对工人阶级事业作出头一个重大贡献。”等等。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的概念,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真正实现了组织上的民主,才能造成一种自觉的、自上而下的、具有巨大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集中统一。由于他们对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建设最深层次的问题给予了深刻阐述,所以列宁将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确立归功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列宁在创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和领导俄国革命的实践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列宁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初步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从1899年至1905年,列宁在建党过程中,分别提出了“民主制”和“集中制”两个概念,在创建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同时,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个概念、并且将其作为建党原则。他认为:无产阶级的无条件的集中制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的基本条件之一。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在1905年12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党的改组》决议案,列宁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概念,列宁明确指出:“我们在自己的报刊上一向维护党内民主。但是我们从未反对过党的集中。我们主张民主集中制”。1906年4月,正式把民主集中制载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党章。指出:“党的一切组织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从而最终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无产阶级政党中的重要地位,使民主集中制从理论转化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法规和根本组织原则,成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同本国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物质武器。1920年7月,列宁在《加入共产国际的条件》中规定:“加入共产国际的党,应该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从此,民主集中制就成为各国共产党共同遵循的建党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列宁对民主集中制理论的贡献,主要在于:(1)明确提出了民主集中制的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2)把民主集中制思想贯穿于党的章程之中,从而使民主集中制有了党内法律和组织的双重保证;(3)确定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党内既要实行民主制,又要实行集中制;党内实行“三个服从”的原则和纪律(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部分服从整体);实行选举制和报告制;党的中央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机构,有最高最后决定权;加强党的纪律和监督等等。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是按照列宁的建党风格建立起来的。从党的“二大”起,我们党就承认并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927年6月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首次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民主集中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给民主集中制赋予了更新、更深刻的内容。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毛泽东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新民主主义的政权组织,应该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它是民主的,又是集中的,就是说,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只有这个制度,才既能表现广泛的民主,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有高度的权力;又能集中处理国事,使各级政府能集中地处理被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所委托的一切事务,并保障人民的一切必要的民主活动。”——1945.4中共七大报告《论联合政府》把民主集中制运用于国家政权并作为国家政权的根本组织原则1957年7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六有”政治局面论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在人民内部,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法律;不可以没有民主,也不可以没有集中。这种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就是我们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但是,我们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不同时期,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特别是在毛泽东同志的晚年,由于一言堂、个人崇拜、个人说了算等家长作风的滋生和蔓延,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出现了严重挫折,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以后,制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出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促成了民主集中制原则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又一次新的发展。一是突出了民主与集中的结合。二是首创了“核心”的新思想。三是强调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民主集中制建设的丰富和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刻领会党在新时期关于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新认识、新论断,认真研究解决新时期实行民主集中制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把党内民主作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灵魂。二是把制度建设作为民主集中制建设的核心。1999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中纪委第三次会议讲话中,提出了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党委工作“十六字”方针。这说明党对民主集中制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主集中制建设,制定并颁布了《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把加强党内监督严格纪律处分与扩大党内民主结合起来,将民主集中制建设推向深入。“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拒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党组织作出的重大决定,或者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摘自《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民主集中制的丰富发展我国制定了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规定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必须坚持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党性,根绝派性;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接受群众监督,不准搞特权;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严格党的纪律,加强党内监督等重要原则,以规范党员的政治行为,正确处理党内关系。二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全新的、赋予有深刻内涵的科学概念。它既不是民主、集中和制度三个概念的简单组合,也不是民主制与集中制两个概念的算式相加之和,而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有机结合,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正如刘少奇所指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是矛盾的统一体”。(《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322页)“民主”与“集中”“民主和集中——这是两个矛盾的概念。它反映出客观事实上的矛盾,反映着党的矛盾的结构。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就是反映党员与党、下级对上级、上级对下级的矛盾关系的”。(《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326页页)只讲民主就变成了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只讲集中就变成了专制政体,在党内就成了家长制。家长制不是党内的正确结构。正确的结构是民主集中制。“民主”与“集中”“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即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表现。“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即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民主集中制的集中的基础和源泉。没有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党就不能高效地凝聚全党的意志和智慧,就有可能变成个人或少数人的独裁。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的体现和归宿。党只有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全党的智慧、意志高效地凝聚在一起,才能实现党在意志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一致。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及辩证关系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是民主集中制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党内民主:指尊重党员权利、使党员管理党的事务、使党的领导权得到正确行使,是全体党员直接或通过党员代表一律平等地参与党的领导和管理党内一切事务的根本制度。(包括选举党的领导人、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调动党员积极性,发挥创造性,是党内民主的关键。党内集中:一是应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对多数人和集体意志的集中。一切个人或少数人决定重大问题的做法都是同党的集中格格不入的。二是集中多数人意见和集中正确意见的统一。要求我们必须运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和充分走群众路线、采纳群众正确意见原则,才能真正形成党所需要的集中。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没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是空洞乏味,毫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没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是涣散危险的。党内民主实质刘少奇更是直截了当地揭示了党内民主的实质。他说:“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党员的自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发动党员或党员的代表在党章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发表意见,以积极参加党对人民事业的领导工作,并以此来巩固党的纪律和统一”。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归宿。“统一不只是集中,而是民主的集中。没有民主就没有集中;同时,没有集中,也不能有真正的统一”。(《刘少奇论党的建设》第327页)因此,民主集中制是一个完全新的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集中制就是民主与集中全部关系的总称。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民主集中制的实质,就在于充分发挥全体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凝聚全党的意志、智慧,确保党在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提高党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民主集中制是构建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在民主基础之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内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正确处理党内关系以及国家政权生活和政权关系的基本准则。民主集中制所要实现的目标,是要把党组织建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有强大战斗力的统一整体。小结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与实质作这样的概括:第一
本文标题:民主集中制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5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