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以台湾公司为例
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以台湾公司为例姓名:杨炯星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企业管理指导教师:芮明杰20070530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以台湾公司为例作者:杨炯星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杨朋基于独立董事经理人身份的审计委员会机制研究2005作为一篇规范性的论文,本文意在从美国审计委员会失效出发,探究审计委员会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案。通过分析,本文得出审计委员会的失效在于公众对其组成成员即独立董事的理解上出现了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经济人假设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本文得出独立董事的身份应该是经理人。本文认为,将独立董事视为经理人身份为我们理解审计委员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这具体体现在它突破了以往对独立董事形式化的认识,彻底将独立董事视为社会经济人,要求独立董事实实在在对公司价值做出贡献,而不仅仅充当董事会“正名”的工具,成为花瓶或者装饰品。独立董事本身就是委托代理问题的一部分,要像其他经理人一样接受股东为主的利益相关者的选择、激励和监督。同时本文认为独立董事的经理人身份,不会导致独立董事独立性的削弱,反而会加强它。以往我们对独立性的要求仅仅停留在准入的门槛阶段,现在将独立董事像其他经理人那样加以激励和监督,可以将独立性的维护推入一个过程,从而切实落实对独立性的维护。本文进一步以独立董事经理人身份为基础,并结合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特点,对审计委员会的选择、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设计。在选择机制中,本文探讨了审计委员会成员应具备的素质和选择形式;在激励机制中,本文认为单纯的声誉激励不能生效,需要与经济激励相配合,并运用组合激励模型做出了分析;在约束机制中,本文在自我约束、他方约束、机制约束上对审计委员会的约束进行了探讨。文章最后,根据中国现阶段的特征,分析了审计委员会在中国的发展,认为要使审计委员会在中国生效,要渐进的方式协调好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关系,并且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要以规则为导向。2.学位论文刘惠萍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独立董事制度相关运行机制研究2005自从独立董事制度被引入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以来,独立董事虽然发挥了一些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各种具体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我国独立董事在有效监督经理层、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受到限制,使得对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具体运行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然而,目前对独立董事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对定量研究非常缺乏。本文运用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主要针对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防范串谋机制、评价机制、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定量化研究与分析。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就我国独立董事最优监督水平决策问题建立了模型,并对最优监督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制度尤其是企业家选择机制和社会信誉评价机制不健全的实际国情,设计了一个声誉激励机制与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并对于如何有效发挥声誉激励机制在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的激励作用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3)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和管理层之间串谋行为的可能性及其原因,分别建立了内生报酬来源情形、外生报酬来源与再监督机制情形、同时防范事前串谋与事后串谋情形三种情形下的独立董事最优防范串谋契约模型,分析了最优契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与防范措施。(4)根据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特点,建立了适于我国独立董事的个体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5)从市场、法律、组织、机构、提名制度等几个方面对设计与完善独立董事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提出了建议;采用博弈论方法,建立了独立董事市场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及引入市场清退机制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市场清退机制与市场信用制度替代关系等结论。(6)分析总结了我国独立董事面临的风险,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独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与独立董事利益保护机制提出了有益的建议。(7)对于本文所建立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进行了模拟分析;对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独立董事模糊综合测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3.学位论文陈留平独立董事制度研究200420世纪初,英美国家的公司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股权高度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分离。股权的高度分散使股东不能有效地监督经营管理层;两权分离导致内部人控制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认识到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在“一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下,董事会集决策与监督于一身,如果董事会成员兼任公司的高管人员,则决策、监督与执行三合一。英美国家开始改善“一元制”的公司治理模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的职能,防止内部人控制及大股东操纵。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而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则刚刚起步,还很不完善。特别是我国的公司治理模式、资本市场、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等都与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不可能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尤其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理论总是落后于实践。因此,应加强对独立董事制度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侧面定义了独立董事的概念,综观各家之说,“独立董事”应该是指“具有完全意志,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和经营活动以及那些有可能影响他们做出独立判断的事物之外,能代表公司的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的董事会成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主要有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契约理论。独立董事的核心是“独立性”,虽然各国的相关机构和组织对独立性都作了规定,但作为独立董事要保持其“独立性”,必须要财产独立、人格独立、业务独立、利益独立和运作独立,只有这样才能对公司的业务作出客观公正的独立判断。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的独立董事制度,客观地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都存在权力与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独立性难以体现、工作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缺陷,并对国内外的独立董事制度的制定、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考察了国外独立董事对CE0、管理层报酬、企业购并、企业绩效等方面的影响。深入地探讨我国现有独立董事制度的内容以及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剖析了我国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的环境。基于国内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并结合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实例,从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完善法律和制度环境、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明确独立董事的职权、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独立董事制度的构架和成立独立董事自律组织等八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4.学位论文吕筱宁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研究2009关于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作过大量研究,但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特点和治理现状,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验证我国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有效性。br 理论研究部分,本文在比较公司治理的国际模式后,对我国公司治理及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现状进行分析。结论显示我国独立董事的功能包括监督、制衡职能和顾问职能,从制度运行现状来看,顾问职能作用较明显,而独立董事的监督制衡作用不突出。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对独立董事激励机制的研究,证明了目前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在独立董事制度改革中声誉激励机制应该被给予足够重视。br 实证研究部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从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薪酬两个纬度研究制度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平均接近1/3,且各公司相差不大,但独立董事薪酬各公司的差异比较明显。以2007、2008年上市公司的治理数据为样本,拟合结果显示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但存在较弱的倒U型关系;独立董事薪酬与公司绩效显示负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因此,健全独立董事制度应该从独立董事比例和薪酬激励模式两方面入手。br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相关政策建议包括:适当提高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改革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管职能、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独立董事行权的信息环境。5.学位论文王磊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2004证券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在证券市场中居于核心地位.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公司治理,既是个法学课题,也是经济学问题.作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中国从2001年8月起正式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两年以来的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需要大量的探索工作.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英等西方国家,主要是为了解决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而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在经济转轨时期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现象并存.因此,探索建立健全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立董事制度,具有现实意义.该文分四章.第一章从分析独立董事的概念和内涵入手,追溯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并阐述了该制度的现状和发展特点.第二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现代企业由于两权分离而导致的代理问题,引入公司治理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原因.第三章,简单回顾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设历程,描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重点分析了该制度目前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是该文的重点.首先,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原理分析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缺陷,并以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佐证,目的是要说明,对独立董事制度必须要辨证看待,扬长避短.其次,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实际治理结构缺陷的基础上,得出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功能定位,应该主要是强化董事会的独立性,制约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接下来,针对第三章所列的主要问题,在借鉴西方独立董事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如何正确处理与监事会的关系,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提出了思考和建议.文章最后提出,为了保障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外在环境的配套措施也非常重要.6.学位论文耿云江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研究2001该文从监督约束经营者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论述了加强中国经营者监督与约束的必要性,研究了美、日、德三国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介绍了中国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现状,提出了完善这一机制的措施,以期望对中国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全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理论基础、客观要求、现实需要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其中,委托——代理理论是加强经营者监督与约束的理论基础,内部人控制失控是加强经营者监督与约束的客观要求,对优秀企业家的渴求是加强经营者监督与约束的现实需要.第二部分:在对西方国家,主要是美、日、德三国企业内外部监督约束机制进行研究、比较的基础上,指出了西方国家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对中国经营者监督束机制建设的指导意义.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现状,并从企业内部、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及激励约束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中国经营者监督约束机制的意见和建议.这是该文的主体部分.7.学位论文曹庆华董事会监督对经营者激励约束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2007企业作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微观构成体,它们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经济腾飞的源动力,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我国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委托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主流公司治理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中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一直都被学术界广泛研究,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解决这一委托代理问题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也是创建合理的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
本文标题: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后公司治理与其绩效研究——以台湾公司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