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吉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实施意见
1中共吉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11年12月6日中共吉林省委九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目标1.进一步增强对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重要战略位置,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重要内容,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不断凝聚全省人民的精神力量;舆论导向正确鲜明,营造了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坚持改革整合与扶持发展相结合,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2惠民工程全面推进,提高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文化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文化亮点;文化交流日益活跃,吉林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但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文化发展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开创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2.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改善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繁荣发展,为实现“科学发展,努力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提供强大支撑。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原则:3——坚持前进方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多样中谋求共识、多变中把握方向,确保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坚持正确导向。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改革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加大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力度,不断提高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着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让文化发展焕发生机与活力。——坚持统筹兼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统筹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4——坚持突出特色。以吉林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在保护传承上下功夫,在整合提升上下功夫,把握时代发展要求,打造吉林文化品牌,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3.文化改革发展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到2015年,基本实现吉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性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现代传播体系基本形成,文化传播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更好地发挥文化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作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实现普惠城乡群众,人民群众能够公平、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和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多彩,文化市场全面繁荣,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强化文化的继承、创新、开放、包容,形成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繁荣的吉林特色文化;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结构更加优化,效益和质量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增速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体制改革重要任务基本完成,文化发展的体制、人才和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发展的基础、条5件和活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国家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优秀文化产品生产基地、文化艺术人才基地和东北亚区域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二、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程4.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根本,大力建设“研讨型、创新型、务实型、开放型”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切实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学习型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建设。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支持大学生开展自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省、市(州)党委讲师团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宣讲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持续开展“爱祖国、爱吉林、爱家乡”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党史教育和国防教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凝聚力量。65.深入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结合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实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具体化,提炼和弘扬区域精神、行业精神,完善行业规范、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关工委和“五老”队伍作用,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主题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楷模,培育和宣传各条战线先进典型。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拓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加强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军政军民团结和民族团结。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深化政风、行风建设。6.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方面,落实到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倡导和培育“创新、公正、包容、守法、诚信”等价值取向。倡导“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机制和环境,持续深入地推进解放思想,推动思想解放的7成果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以思想的不断解放推动事业的持续发展。倡导“公正”,推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公道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行事,形成崇尚正义、追求正派、维护规则、遵守秩序、平等待人的社会氛围。倡导“包容”,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着力培育理性平和、宽容大气、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社会成员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中的矛盾问题,促进人与人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倡导“守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依法按章办事,切实维护群众权益,有效调整社会关系,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表达诉求,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倡导“诚信”,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在全省大力培育创业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法治文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整个社会风气,以优良的干部作风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三、实施现代传播体系建设工程87.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突出“发展”和“民生”主题,坚定共同理想、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维护和谐稳定、鼓舞凝聚人心,营造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统筹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宣传资源,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健全应急宣传体系和舆论引导机制,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县以上健全网络管理机构和队伍,加强网上宣传舆论引导,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用好全国重点新闻网站。各级领导干部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8.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完善吉林日报、吉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和传播平台建设,扩大有效覆盖面。完成全省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技术体系建设。加快吉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宽带网络与业务平台建设。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做大做强中国吉林网、吉林省网络广播电视台等重点新闻网站。建立吉林省数字出版基地。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党报党刊、广9播影视节目、出版物等译制播出出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提高办报办刊办台质量。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推动我省优秀历史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融合。9.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对外文化宣传。拓展与境外、涉外媒体的合作,构建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为补充的对外文化宣传机制,推动境外、涉外媒体加大对吉林的宣传。搭建多层次、多渠道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提升东北亚博览会等综合展会办会水平,办好各类专项展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办好中国长春·东北亚文化艺术周,逐年在东北亚国家举办“吉林文化周”,每年在境外举办“吉林广播电视周”等大型文化推介活动。加强文化产品输出,扶持省内品牌文化产品申报进入国家出口指导名录,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企业到境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四、实施公共文化强基惠民工程10.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体系。省本级及省会城市:“十二五”期间,完成吉林省图书馆、吉林省演艺中心、吉林省文学艺术中心、10长影电影艺术馆、吉林东北二人转博物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吉林省方志馆、长春市博物馆、长春市城市规划展览馆、长春市文化艺术展览馆、长春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吉林警察博物馆等场馆建设。继续建设和提升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长春国际汽车公园、伪满皇宫博物院。市(州):尽快完成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剧场、电影院和档案馆建设和改造。县(市、区):尽快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新建扩建和改造,完成剧场和多厅数字影院建设改造,有条件的县(市、区)还要建设博物馆。乡(镇):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标准,建立“数字小影院”,拥有一块硬化文体活动场地。城市社区: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配置基本设施。建制村:全省建制村建有村部文化室,使用面积不低于100平方米,有开展文体活动的场院。把农村文化大院作为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最实际、最方便、最常用的活动平台,作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重
本文标题:吉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实施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7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