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复习第一招:对待申论要像对待上司——领导心思你只能猜既然是把“申论当上司”,那么首先你就要摆正自己在他面前的位置。你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不是你的朋友,你不用也不能在他面前做不必要的倾诉、抒情、发表过于偏激的言论,否则你会吃大亏。你们之间的每一点点交流都是有一个大体不变的框架的、而且都是有着非常明确的指向性的。其次,要知道他想听到的是什么,你们之间正在进行的这个必须是个有效的沟通。你不必做他思想的克隆人,事实上你也做不到,但你至少应该知道他在向你提问的时候,希望你做出大体怎样的回答。你的态度必须是积极的,你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往后退;你的看法和建议必须是有建设性的、切实可行的,否则他凭什么提拔你呢,对吧?等着他关注的人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大长队呢。最后,要懂得包装自己。想让上司重视自己不是那么容易的,肚子里有货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要能把他们唱出来、唱的好听。这一方面一直是我的弱项,不过好在申论相较真实的上司来讲毕竟情绪啊、个性等等这些主观因素都已经很少了,所以困难并不是特别大!所以你在他面前至少要做到:形象整洁——一手漂亮的至少是工整的字,表达流畅——沟通的必备要件,措辞恰切——不说不该说的话,观点合理——如果你有真的很漂亮的建议那当然好,如果没有,那么切记不要为了标榜创新和个性而过于出位,朴实一点的表达出你的实际水平不知道要比花枝招展却言之无物的大花瓶儿要好多少倍!接着说下“领导心思你只能猜”这点,当然这点是我自己总结的,我觉得申论考试这玩意儿考前是很忌讳押题的,因此我会建议大家最好多做一些有深度的分析跟预测比较好。其实押题跟预测是有根本区别的。押题是赌博式的在纷繁复杂的微观事实中的胡猜瞎蒙,能不能押中,完全靠运气。但预测不同,预测从本质上说,是在对当下热点理论的深刻理解下,对社会现象的系统梳理,是由宏观理论到微观事实的提纲挈领式的全面把握。是从根本上、实质上把握社会现象,而不是相反。因此,预测是科学的。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是用基本理论和系统思维去牵引社会现象,而不是在碰大运。总之,申论其实并没有大家直觉感知的那么悬乎,总的来说它也能算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考试形式,只要大家理解了其中的规律,并能在平时锲而不舍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明年的国考笔试中取得傲人申论成绩。三大突破让申论获高分为什么申论不容易得高分?其因素有三个,第一个是阅读,这是最大的因素,第二个是语言,第三个是结构。第一个是阅读,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同学们做一些解释,比如说阅读,有的考生刚看到社会公平、贫富差距、土地征收、农民征收难、公共突发事件等等词汇,就认为抓住关键词了,下面的资料就不想看了,就直接的作题,而且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这样我就比其他同学聪明,抽出十分钟甚至是二十分钟来做申论的答题,实际上这样的同学是非常非常愚蠢的。为什么这样做是非常愚蠢的呢?因为申论的考试无论它考什么都是以材料为中心来命题的,因此你离开材料,你去答题不行。有的同学以为答得很好,但是分数下来却不行,这就是历年来申论分最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知道阅读材料。第二个就是语言,语言的要求就是规范,规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接近于公文的程度。我们大家知道,我所说的是接近于公文而不等于公文,接近于公文的特色最主要是表现在申论试题的概括试题,分析试题,对策试题和理解试题,这种试题的这种语言不允许同学们丝毫的用文学语言和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述,一旦用生活化语言表述恐怕你很难得到比较高的分数。最后一个就是结构,过一会儿还要给同学们仔细的介绍,我们要按照某一种结构来写,申论的结构和其他的普通的应用文章和记叙文章有很大的不同。我教你们一个绝妙的方法,比如说申论有十个阅读材料,那么这十个阅读材料因为所有的概括只有两个字的要求,概括一点要全面,如果不全面不叫概括叫抽筋。你看每一个材料里面你总结两到三句话的关键句,抽出来正好是30句话,大概是400字左右,其中有几个材料肯定是重复的,你把重复弄掉,剩下的一排列就是,很经典,一分都扣不下,这是概括的试题。下面我们说对策的试题,对策的试题有两种作题方法,一种是从资料上来寻找答案,第二个是自己要根据生活实际来编写答案,所有的对策类的试题答题原则都是可行的。要是可行我们大家知道我们的资料里面给我们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对策,比如说专家对这个社会问题,你看所有的资料里面有增长官员的观点,专家的观点,都有。对这个社会问题出来了,大家都在出主意想办法,那么你想的主意,你想的方法永远没有政府官员和专家的全面,那么资料上专家的观点和政府官员的观点你为什么不用呢?你把它抽出来用成你的对策不就是很经典吗。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能从资料上抄吗?同学们你们作为一个公务员,你桌面说的材料堆积如山,各种各样的方案都在你的案头里面,所以你必须把这个材料总结一下归纳出来,把对策往资料上一写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从材料上归纳的,归纳政府官员和专家的。因为他们是考虑问题比较全面,又是专家,你的语言的规范性永远没有资料上的规范性要高,因此借鉴资料往往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第二个是自己编写,根据生活实际编写,资料上没有对策了,你就编好了,从政府该怎么做,行业该怎么做,财政上该怎么做,监督是不是缺位,法治法规是不是健全,体制是不是需要改革,从这几个角度一编就出来了,非常简单。就是我们平常的工作实际,就是从这几个方面考虑的,因此我们从这几个方面答完全是可以取得高分的。最后一个就是后面的论证文章,这个很简单,开头第一段就是现象,就是提出问题,第二就是原因,第三段就是原因分析,第四段影响分析,第五段提出对策。就这么一个结构,天衣无缝,同学们考高分很简单,申论操作性可行的方法,因此我希望同学们照着我的方法去写,因为我认为老师这种方法经过实践不是误导同学们,而是给同学们指的是比较正确的道路。就这个问题我就回答到这儿。阅读材料,就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对给定材料进行仔细的分析阅读、理解、把握,以确定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主要问题,从而为下一步回答问题做好准备。阅读材料是申论考试的第一道屏障,必须谨慎对待。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将事实上升为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分散的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阅读材料时,重点是理解材料的内容,然而也不能忽视材料的形式。只有全面掌握材料的形式、范围和文体等,你才能准确理解命题者考察的思路,有效地把握住关键问题。否则,便会跑题,文不对题的现象在历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屡见不鲜。二、阅读材料的原则申论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所给资料的归纳总结的能力,然后概括主题,提出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并进行论述,这是申论考试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笔者提醒广大考生,申论所给资料的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考官的考查意图,广大考试不要忽视这一点,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提出如下建议供广大考试参阅:1、选择性。试卷材料中很可能包含着多余的迷惑信息,如果你不能总体概括材料的真正含义,以及命题者的意思,而只是抓住“只言片语”,匆忙下笔,急于写作,往往就会陷入命题者设下的圈套,抓住芝麻,丢了西瓜,就很不值得了。2、本质性。在拿到给定材料后,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快速的抓住材料的本质关键,找出给定材料的隐含信息,和命题者所要考察的本质意思,紧扣本质属性来拟题。3、辩证性。在阅读中要注意把问题归类、归层;善于区分轻重缓急,善于捕捉材料之间的相同与区别之处;在阅读中要做到读懂、读深、读透。还要扩散自己的思维,列出几个可供自己选择的观点,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角度去完成。这也是非常实效的做法,就是说,只要紧扣给定材料,写哪个角度对你有利,能使你发挥得更好,你就写哪个角度。三、阅读材料的技巧1、透过现象看本质。考生不要被材料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你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这时你才能将事实上升为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考生一定要以避免在提出对策和可行性方案时犯就事论事的弊病。2、运用扩展性思维,明确针对性。要使议论紧靠主题,阅读材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借助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而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3、概括主题要忠于原文。阅读材料后的第二步就是概括主题,认真阅读材料后,抓住了材料的实质问题,以及摸透了考官的意思,那么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要把你自己的位置放准确了。首先在提出问题时,个人定位要准确;其次是善于在阅读材料时抓住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办法;再次是你提出的意见和办法要合情、合理、合法。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以上三个问题是否能做的很到位,会直接反应到你阅读材料时是否抓住了材料的关键所在,是否摸透了考官的意图。如果说你前面的问题都做到位了,那么后面的论述就轻而易举了。你自然就会针对给定材料,集中论点展开你的论述。你胸中有数,胸有成竹,那么自然就会做到中心明确,言语通顺,逻辑严谨说服有力,内容充实论述深刻。申论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笔试的必考内容,从申论的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分析,申论考试是一种以写作为主的答题方式,所以申论作答要求成为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但是目前围绕申论写作的众多辅导教材中,大多把这种体裁归结为一种议论文体,即议论文的写作,而有的则定性为评论写作,或具体的某一写作形式,如讲话稿、报告等。由于申论写作和试卷阅判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所以写成何种文体就成为无数考生迫切渴望掌握的秘笈。虽然每年的试题不尽相同,但文体的确定对于考生应对申论写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那么这个文体是什么?笔者以为,把申论写作定性为公文写作是比较适合所给定资料的写作要求,而且从近几年的阅卷看,写成公文形式的申论作答成绩比较突出。把申论写作界定为公文文体的写作有着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现简述如下。一、申论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公文文体。申论作为国家公务人员选拔的一种能力测试,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是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一次扬弃。申即申述、说明,论就是阐述非同一般的观点。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所以申论就是对某一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为此进行论述和表明观点、意图。作为一种对人才的选拔方式,最早来源于汉代对策。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试者通常把自己的见解和策见以密封的形式向帝王呈送,根据帝王的要求陈述各种政见,以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和见解。对于这种文体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中,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王庭之美对也。这说明,对策要宣扬治国之道,精深于政治变化,符合时代要求,不能高谈阔论或浅薄虚假,这与申论的写作要求是一致的。从公文发展史来看,一些公文名篇的内容就是作者对治理国家所提出见解,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在中学课本中把它当作政论文,实际上,从标题的疏字中可以得知,这是作为大臣的魏征向当时的唐太宗呈现的一则意见,属于公文的上行文。虽然提出了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进行论述,但重点是要求唐太宗十思。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的名作,多体现在治理国家的策见上,而这些策见就是典型的公文。现在的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述,其实类似于古代的对策,所以申论写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公文的写作要求和目的。二、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既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又是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能来化解存在的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分解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解决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落实到行文上,通过制发公文的形式来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意见、办法,是必然的选择,作为政府部门决不能只提出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原因,或者发一通牢骚。用制发公文的形式解决给定材料的必然选择对完成申论的作答要求有着深刻的启发性:选择正确的文种作为写作的标题;运用公文的结构安排布局;使用公文的语言组织词语、句式等。申论作答要求有的是对给定资料给予概括以供领导审阅,或是虚拟某一角色提出对策,或是确定范围进行论述作文,但无论哪种题
本文标题:申论高分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981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