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章__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
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任务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第四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活动第五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评价一桩奇特的官司1968年,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名叫伊迪斯的3岁女孩,说她认识母亲买给她生日礼物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年轻的母亲听后非常惊讶,并一纸诉状把女儿所在的劳拉三世幼儿园告上法庭,理由是:该幼儿园剥夺了伊迪斯的想象力。因为在女儿认识“O”以前,能把“O”说成是苹果、太阳、足球、鸟蛋等圆形的东西,而自从薇拉老师教会女儿识读了26个字母后,伊迪斯便失去了这种能力。他要求劳拉三世幼儿园赔偿精神伤残费100万美元。这桩奇特的诉讼,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劳拉三世幼儿园认为这位母亲疯了;家长也认为这位母亲是小题大做;律师认为这场官司必输无疑。三个月后,此案的结果却大出人们所料:劳拉三世幼儿园败诉。为什么会这样呢?且听这位母亲在法庭上的辩护词: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个公园里见过两个天鹅,一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减去翅膀的被养在一片较大的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就请教那里的管理员。他们说,这样能防止逃跑。我问为什么?他们解释,减去一边翅膀的无法保持身体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在小水塘里的天鹅翅膀虽然完好,但起飞时会因为没有必要的滑翔路程,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水塘里。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为两只天鹅感到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斯变成了劳拉三世幼儿园里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斯的一只翅膀——一只想象的翅膀,人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水塘,那片只有ABC的水塘。请大家思考:①、本案例的奇特之处在哪里?②、伊迪斯的母亲对您的启迪是什么?这段辨词后来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现在美国的公民宪法规定:幼儿在学校有玩的权利、问为什么的权利。美国的科技领先、年轻的百万富翁比世界其他国家多,是否和这位母亲的辩护词有关,不得而知,但是注重儿童的创造性培养,却值得我们思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要想一想:我们的教育,是否忽视了儿童创造性的培养?甚至是否也在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路甬祥院士在《时代、科学与教育的未来》中这样写道:“人区别于动物正在于其有主动地认识欲望和认识能力,在于具有思想性和社会性,教育的目的在于鼓励、引导和发展这种认识欲望和认识能力,发展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体魄和社会工作能力及爱美、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把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型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趋势,主张从“年轻人开始,从中小学开始”,“以鼓励青少年的幻想、创造性、独立性”,甚至以立法形式,注重“国民创造能力的”培养。一、学前儿童创造力的概念和特点1、概念(P33上):关于创造力概念的表述虽然有所不同,有的是重视“方式”、“过程”,有的认为创造力是一种“能力”,但它们都强调新颖和独特。2、学前儿童创造力的特点:(1)模仿性:模仿的基础上创造(2)自发性: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不强(3)灵活性:喜欢独立探索(4)发展性:潜在的创造力。(5)差异性:性别、个体、早晚、内容。(6)无价性:不等同于发明专利。二、我国幼儿创造力的现状:中国人有没有创造力?中国孩子是否缺乏创造力?举身边的两个例子来回答。其一:有一次,早上学生到校,预备铃声一声接一声响起,学生们却拥挤在教室门口,原来保管钥匙的同学钥匙忘记在家里了。全班学生根本无法进班上课。作为班主任的我,万分焦急,办法用尽,正准备最后一招——砸锁。这时,一个平时不起眼的小男孩犹豫再三,战战兢兢的走到我跟前,小声说:“老师,我能把锁打开。”情急之下,别无他法,只有默许他施展绝技。只见他找了把旧钥匙,三下五除二,打开了紧闭的大门,大家蜂涌而进,上课依旧。其二:去年有两则消息常见诸报端,春天时,工商部门披露,市场上出现了一种人造鸡蛋,其大小、形状、甚至打开后里面的样式、口感,都和普通的鸡蛋一样,非专业人士且水准很高者很难辨别。这件事还没有下文,到了夏天,市场上又在销售一种人造豆腐,不用一颗黄豆,生产出来的豆腐畅销各地,也许你我餐桌上吃的就是这种用化工原料,生产出来的人造豆腐。现在可以回答开头的问题了,中国人缺乏创造力吗?不,中国人根本不少创造力。从孩子到成年人,都很聪明,尽管第二例有点讽刺的色彩,可说真的,即使化学家诺贝尔再生,也要由衷的敬佩中国人的创造力了。可一个铁的事实又折磨着中国人的神经:据统计近四百年来世界重大的科技发明,无一出自中国人之手;诺贝尔奖自创立以来,没有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获得一项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方面的奖项。似乎在这些方面,国人的创造力一下子消失殆尽。连科学泰斗钱学森临终之前,都上书国家总理,控告中国几十年来教育的失败。钱老的话没有人想到去思考,也没有人敢不信,好像人们一下子找到中国人与诺贝尔奖绝缘的原因了,是教育一步步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是学校和老师把原先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变成了没有创造力的”平凡人”。全部都是老师的责任?不,他们只是社会的一部分,其他的种种角色,学校、主管部门、家庭、社会,乃至国家,其实都在伸出一把把无形的黑手,共同扼杀着中国孩子的创造力。全面分析:1、对分数的追求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思维。2、好孩子的标准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激情。3、“安全重于泰山”扼杀了孩子创造的空间4、社会功利思想让创造力难觅踪迹。中国孩子本来不缺少创造力,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双双无形的黑手扼杀了或正在扼杀着他们的创造力;中国人也不缺少创造力,是社会这个大环境让创造失去了生长的土壤。怎样培养中国孩子的创造力,作为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如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得一个庞大的命题。小结:中国政府已经密切关注创造力缺失的问题,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在多处提出了要重视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创造教育的误区(1)把创新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在幼儿园中,“求异”被上升为目的,教师提出任何问题,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不一样,教师会鼓励、表扬;如果一样,教师一般会反应平淡。每个幼儿都有自己擅长的本领,也都有相比同伴落后的方面。在对幼儿提出要求及评价时,应多强调“与己不同”,少强调“与众不同”。“与己不同”是一个纵向的比较,每个动作,每一个主意只要与以往的自己不一样,那么,对于这个幼儿来说,就是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造。案例:在一次手工课上,吴老师从百宝箱里给大家变出了一些手工作品,如灯笼、糖果、花瓶等。它们是由一张纸经过折、剪后打开,再用不同的方法卷起粘贴而成的。老师演示完之后,接下来,老师让小朋友自己做,看能不能做出更多的东西。所有的小朋友做的第一个都是灯笼。接下来就丰富多彩了。小红紧接着在一张圆形的纸上剪了几刀,打开一看,成了一个窗花,老师夸她真能干。紧接着小红又按照以前的经验做了好几个漂亮的窗花。小明做完灯笼后,好像想做一个糖果,可拿着纸不知该如何下手,老师看到了,但提醒他“你可以把老师的糖果拆开来看看,看老师是怎么折的,怎么剪的?”终于,小明照着老师的折痕将自己的纸折了,剪了,做成了糖果,接着小明又同样学会了花瓶。(2)过分重视创造结果讨论:如何评价小红和小明?小结:创造始于模仿,人们常常是在观察学习模仿别人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创造的。小红只是重复了以前已经学会了的剪窗花的活动,而小明学到的并不仅仅是对老师所给的范例的模仿,而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学到的是“如何做”的知识。三、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价值(1)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2)有利于早就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3)有益于我国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国际接轨日本:1980年开始注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德国:把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美国:设有“创造教育基金会”,大力资助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各种研究。国外专家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学前期学习创造性思维技巧的效果比进入小学以后再来学习的效果要好。原因:4岁以后的幼儿,其心智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学习各种基本知识的能力,如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字、10以内的数,学习舞蹈、音乐、美术等。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眼睛的开阔,到5岁左右是其想象力最大胆、最丰富和创造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科学知识的积累,幼儿写实的意识逐渐增强,想象力受到了制约和压抑,到小学中后期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所以作为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阶段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最大限度挖掘幼儿的创造潜力,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任务案例:“爸爸,您为什么每天要在墙壁上浇水呢?”“天热了,这样可以为房间降温呀。”“爷爷,为什么大草原上的房子都顶着太阳能电池板呢?”“这是光电池,用来发电的,牧民们烧饭取暖全靠它啊。”这是一个11岁孩子的好奇。孩子叫吕柏林,东阳市吴宁镇第五小学学生。他用一年半的时间,在爷爷、爸爸和老师的指导下将他的好奇心装进了一个家——“梦之家”,亲手设计了一间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房子,冬暖夏凉、节能节水。近日,这个“家”在省科技馆展出,作为一个参赛作品。思考:吕林的创新成果和家人的教育有关系吗?那么,在家庭创造教育中,学前儿童的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一、激发和保护儿童创造的兴趣和好奇心A、精神环境: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可以大胆地去想象、尝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不用担心会为此受到责备或者是惩罚。B、物质环境:让孩子能随时动手操作、尝试、探索。二、丰富儿童创造的知识和技能“创造能力的促进与知识的获得是不矛盾的,两者是相互补充的”例如: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出去旅行、参观、看电影等,多参加户外活动。三、鼓励儿童创造性想象与实践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动脑畅想,以发展创造想象力;另一方面还要为孩子提供动手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行为。在台州一中的体育馆里,观众们正在观看舟山代表队选送的水上漂浮警示灯。当日,第26届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这里拉开帷幕。四、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儿童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主要又是由发散思维所构成的。“一题多解”“一问多答”等都属于发散性思维。在生活中的遇到的小问题,应该多问问孩子的意见,给他一个做决定的机会。比如天空突然下起了雨,而你和孩子又没有带伞……又或者今天你想不到该做什么晚饭……五、塑造儿童创造的个性思考:创造性的儿童一般具有什么样的个性特征?综合国内外研究,创造型儿童的人格特征常表现为以下特征: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目标专一,有毅力独立性强自信心强情感丰富一丝不苟想象力丰富喜欢提问同时在儿童性格中有诸多不利于创造力发展的人格因素,如:过分的自我批评胆怯懒惰从众狭隘刻板骄傲六、培养儿童创造的品德儿童创造的品德是创造力发展的支柱,家长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判断能力……七、鼓励儿童的冒险精神培养孩子创造的勇气……八、提高儿童的抗挫能力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地去做某一件事……总之,在家庭生活当中,父母应尽量做一个民主的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声音,有原则地支持儿童实施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在动脑的基础上多动手,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跟经典电影学家庭教育:国王的演讲;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心灵捕手;地球上的星星;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屋顶上的童年时光……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创造教育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家长对孩子进行的创造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树立多元观念,发展孩子各方面的创造才能。二、个别性
本文标题:第二章__学前儿童家庭的创造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1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