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德行伦理学和亚里士多德、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
第三章德行伦理学(Chapter3VirtueEthics)§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当代规范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几乎可以归类为目的论或义务论两种,但是由于这两类理论在道德问题上都产生一些困难,使得许多伦理学者从这两种理论的处理方式,转移到对德行(virtue)的关注,希望能从这个新的角度切入,解决当代伦理学理论所面临的困境。§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德行伦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再度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对规则或行为取向的伦理学体系的不满,后者只重视道德规则,重视人应该做什么,只在乎外显的行为与规则是否相符合,却不在乎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即使康德强调基于善意志的行为才有道德价值,但在定义道德上对的行为时,仍然强调行为所依据的准则是否能普遍化,是否把人当成只是手段。§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义务论和目的论主要是以行为的倾向为主题,所以强调行为者应该“做”(doing)的部分,行为者所问的问题是:“我应该做什么”(WhatshallIdo?)所以不论目的论或义务论的主张,都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道德规则和义务。§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德行伦理学所重视的是: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行为者所问的问题是:“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WhatshallIbe?)所以强调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是”(being)什么。和目的论和义务论相较,德行伦理学强调道德应该重视人的性格特点、气质,而非行为的规则,应该重视人的德行,而非应履行的义务。§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3.1.1理由和动机英国哲学家史达克(MichaelStocker)认为,不论利己主义、效益主义或义务论,都不能允许人类美好生活中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譬如爱、友谊、感情等,因为这些理论中缺乏“人”。当代伦理学理论要求行为者从事的行为,往往和行为者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的无关、甚至产生冲突。§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3.1.2义务和原则当代伦理学理论只重视义务和道德原则,似乎道德生活的主要工作就是应用原则,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应该做什么?”。当人们面临道德处境时,先决定哪一个道德原则可以指引“我应该做什么?”,如果出现冲突的道德原则时,就寻找更高一级的原则来解决。§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但是事实证明当代伦理学理论所提供的道德原则,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道德难题,因为许多应用伦理学者在实际应用这些原则时,发现这些道德原则不是过于抽象就是模糊不清,而无法从事实际生活的道德决定。§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事实上只问道德规则是什么、人应该做什么,不但不足以反应道德生活的全貌,而且也不容易使行为者产生相关的行为动力。在日常生活的道德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行为者在从事任何行为时,应该具有良善的动机,也就是说,行为者除了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之外,还应该拥有必要的气质倾向、动机和情感,这也就是德行伦理学的要旨。§3.1当代伦理学理论的困境德行伦理学所重视的不只是行为,而且重视情感、人格以及道德习惯,所以它是以理想的人格典范作为道德核心,而不是只要求行为合乎义务。§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德行伦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于德行的阐述,最重要的是亚里士多德,事实上德行概念是他伦理学主张建立的基础。§3.2德行伦理学简介亚里士多德认为,德行是一种习惯养成的气质倾向(disposition),形容一个人慷慨、大方、仁慈,是指他行为上具有这些倾向,德行不只是天生的特质或气质,而是经学习而得来,是性格的特性(traitsofcharacters),而不是指心理学上的人格特质(traitsofpersonality),如内向、乐观等。§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以慷慨为例,一个慷慨的人和朋友出去吃饭,会自然地乐于付账,碰到他人有困难,会勇于捐助。所以慷慨是指一个人行事的某种倾向,我们在某些情境下,甚至可以预测一个具有慷慨这种德行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此外,德行和能力、技术不同,有些人具有某种能力,可是他可能从来都不表现他的能力;而我们却不能说:一个人很慷慨,可是他却从来不表现和“慷慨”这个德行相关的行为。§3.2德行伦理学简介德行伦理学所要探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德行卓越的人,也就是说,如何使人成就圣贤人格。因为具有这种人格的人,不但其行动会完全基于良善的动机,而且也可以作为他人效法的对象,譬如中国的孔子、孟子,西方的苏格拉底、耶稣基督,印度的释迦牟尼、甘地等,都是德行伦理学所要追求的人格典范。§3.2德行伦理学简介德行伦理学认为,如果道德教育的重点方向,是在塑造每一个人都具有优越的德行,或者具体地说,使每一个人都具有慷慨、大方、仁慈、忠诚的行为倾向,则一个有道德的人,并不是紧守着某些道德教条,而是具有善的动机倾向,因为如果一个人具有这些倾向,表现在行为上就会是道德的行为。§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德行伦理学强调人格的德行养成,但是德行伦理学也不是完全否认道德规则,有时候道德规则确实可以作为行为的适当指引。只是德行伦理学认为,规则并不是道德的本质,因为我们常常处在一个没有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境,这时候不论是创造新的规则,或者是直接判断决定该如何行动,必然会和“我到底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的答案,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道德规则常常是希望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产生,因此德行的概念比道德规则重要。§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根据德行伦理学的观点,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理想的人格应该如何,则不论在任何情境下,他都会知道应该如何行动,因此也就不需要依赖道德教条。事实上透过道德规则学习的道德生活是支离的,因为规则彼此之间并不相关连,但是如果以人格、德行、整体人的概念角度来考虑,则道德规则会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所以德行伦理学重视理想的人格典型,重视正确的道德模范,道德教育的焦点是模仿这些理想人格,以这些人鲜活的生活言行,作为个人道德涵养具体的学习对象,希望透过这种学徒式的训练而形成德行,使个人能自然地从事该做的行为。§3.2德行伦理学(virtueethics)简介Amoralphilosophythatconcentratesonthenotionofvirtueiscalledavirtueethics.Allofthemoraltheoriesthatwehaveanalyzedsofarhavebeentheoriesthatattempttotelluswhatweoughttodo.Forvirtueethics,onthecontrary,themorallifeisratheraboutdevelopinggoodcharacter(性格).Moralityoughttoaddress(忙于,专注于,投入)thequestion“WhatshouldIbe”(我应该成为什么)ratherthan“WhatshouldIdo?”(我应该做什么)§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1生平简介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出生于希腊北部城邦斯塔吉拉城,师从柏拉图,是亚历山大的老师,建立吕克昂学园,被称为“逍遥学派”。一生笔耕勤奋,著作超身。主要代表作:《尼可马可伦理学》。§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1.1生平简介Thegeneraltraditionofvirtueethicshaditsprimarysource(原始来源,第一手来源)inthemoralphilosophyofAristotle,whowasbornin384B.C.inStagira(古希腊北方的斯塔吉拉城),innorthernGreece.Hisfatherwasaphysician(宫廷医师)forKingPhilipofMacedonia(马其顿王国).Atageseventeenorso(大约),hewenttostudyatPlato’sAcademyinAthens(雅典的柏拉图学园)§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1.1生平简介AfterPlato’sdeath,Aristotletraveledforseveralyearsandthenfortwoorthreeyearswasthetutor(家庭教师)totheyoungsonofKingPhilip,Alexander,laterknownasAlexandertheGreat(亚历山大大帝).In335B.C,AristotlereturnedtoAthens(雅典)andorganizedhisownschoolcalledtheLyceum.§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1.1生平简介Therehetaughtandwrotealmostuntilhisdeaththirteenyearslaterin322B.C.Aristotleisknownnotonlyforhismoraltheorybutalsoforwritingsinlogic(逻辑学),biology(生物学),physics(物理学),metaphysics(形而上学),art(艺术),andpolitics(政治学).ThebasicnotionsofhismoraltheorycanbefoundinhisNicomacheanEthics,namedafter(按...命名)hissonNicomachus.§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2道德起源论“习惯说”:没有一种伦理德性是自然生成的,道德是在道德的重复实践中形成的。自然只给人接受道德的能力,只有习惯才能使道德变得成熟。良好的品质只能来自相应的实际行动。伦理德性是由风俗习惯熏陶出来的。§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3“两类德性”说AccordingtoAristotle,therearetwobasictypesofexcellenceorvirtues:intellectualvirtuesandmoralvirtues.(1)Intellectualvirtuesareexcellencesofmind(头脑,智力),suchastheabilitytounderstandandreasonandjudgewell.§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3“两类德性”说(2)Moralvirtues,ontheotherhand,dispose(使愿意)ustoactwell.Thesevirtuesarelearnednotbybeingtaughtbutbyrepetition(重复).§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4中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德性应当遵循中道原则。他说:“因为德性必须处理情感和行为,而情感和行为有过度与不及的可能,而过度与不及皆不对;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和机会,对于适当的人和对象,持适当的态度去处理,才是中道,亦即最好的中道。这是德性的特点。”§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4中道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在道德领域中,人的情感和行为的过度都是恶的表现,只有适度才是善。亚里士多德根据中道的道德原则,对一系列道德规范作了规定:勇敢是鲁莽和怯懦的中道;节制是放荡和麻木的中道;慷慨是挥霍和吝啬的中道;自豪是虚荣和卑贱的中道;义愤是嫉妒和怀恨的中道等。§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5三种正义说分配正义交换正义矫正正义§3.3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伦理思想§3.3.6幸福观§3.3.6.1幸福目的说人生其他一切目的都是相对的,唯有幸福是最终目的,只有幸福是自足的
本文标题:德行伦理学和亚里士多德、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2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