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宝山区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高一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答题时间120分钟。试题满分100分。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11分)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①这些年来,种种关于“老上海”的研究、小说、照片大为兴盛,其深层的思想底蕴,在于人们注意到了近代海派文明不应当只是封存于档案馆和博物馆的片断,而要与上海文明形态的当代建构相衔接。这是必要的,因为在一定的意义上,今天上海的文明形态和清末以来逐渐形成的近代海派文明有着历史的连贯性。但当代上海文明形态的建构,如果只考虑与近代海派文明的衔接,将是有严重缺陷的。近代海派文明虽是在西方文化、本土传统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交互作用下生成的,但其主要形态则以西方近代工业文明为价值导向,所谓“十里洋场”就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形象写照。“洋派”是近代海派文明的重要含义。②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代的“重振大上海的雄风”到如今的实现“四个率先”,实际上就是追逐“上海梦...”。但是,如果..上海梦仅仅用近代海派文明作为支持当代上海文明形态建构的历史资源,那么..当代上海的文明形态就会缺乏中国传统文明的民族底蕴,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大卖场,重蹈西方现代社会的文明危机。这显然与中华文明的复兴不协调。以区域文明而言,上海原本就比较稀薄的传统文明积淀,在近代海派文明的冲击下,较早受到瓦解,如今在现代化快速行进中,则留存无几,而现代文明衍生的种种不和谐正日益突出。③中华文明的复兴,从文明的历史传统来说,儒家礼乐文明是最主要的源头。就一般意义而言,儒家认为礼和乐的社会功能是“乐统同,礼辨异”(《礼记·乐记》)。所谓辨异,是社会的等级秩序;所谓统同,是社会的亲和关系;因此,礼乐相配就是等级秩序与亲和关系的统一。这两者的统一性在于仁道原则。儒家以仁释礼,又说“仁近于乐”(《礼记·乐记》);同时以“爱人”界说仁道原则,而这一原则的出发点是表现亲子、长幼等家庭关系的孝悌。孝悌具体而微地体现了礼乐所要求的等级秩序与亲和关系相统一:子孝与父慈相联,弟悌与兄友相联。简言之,儒家礼乐文明就是以家庭伦理关系为根据,扩展到全社会的既有等级秩序而又亲和谐调:“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礼乐之谓也”(《礼记·乐记》)。可以说,儒家礼乐文明是中国传统文明最重要的形态。④当代上海和谐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建构基础,应当是中国传统文明与近代海派文明的互补。1.第②段加点词“上海梦”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2.简析第②段加点的关联词语在表达文章内容上的作用。(2分)3.根据第③段内容,上海文明形态当代建构向中华传统文明汲取的最重要的历史资源,若用一个字概括,这个字是“□”;若用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是“□”和“□”。(2分)4.根据第①段文意,下列对“近代海派文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近代海派文明是以西方工业文明为价值导向和全部内容的本土文明。B.近代海派文明是融合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而生成的中华传统文明。C.近代海派文明是现已封存于档案馆和博物馆的清末的上海地域文明。D.近代海派文明形态的形象写照是“十里洋场”,“洋派”是其重要含义。5.简析本文的论证结构。(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15分)李相虎贾平凹①青泥是兰田的古地名,李相虎是兰田人,自号青泥散人,既不忘故土,又十分贴合本性。青泥散人早年做油画,声名昭著,拿过一次全国美展的奖,但随之就十数年泥牛入海,没了消息。他在陕南的小县里呆了许久,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才调入西安,又在半坡博物馆伏下来。他在乡下的时候我去过他的住处,窝酸菜,吃杂面,门口篱笆上有牵牛花,屋后矮院墙根狗在吠。而半坡博物馆的工作室更是幽静,几乎要掩门藏明月,开窗放野云。在这永远有青泥相伴的日子里,他兴趣了书法,除了工作就没完没了地钻研碑帖。搞艺术要沉寂,但沉寂如龟者,我见过的只有青泥散人,他不急不躁,不事张扬,整日言语不多,笑眯眯的,以致于周围的人也不知他在练字,以致于连朋友们也骂他懒虫。我大约半年出城去看他一次,每次他在写字,立即卷了笔纸,他不愿我看他的字,我也不说着字的话,吃茶聊天,直聊得月上柳梢,才兴尽回城。回来,朋友又问他的状况,又恨他懒得没了出息。我说,懒虫一般说的是老虎吧,老虎平日总是卧在那里的,鸟叫虫鸣他是不理的,风吹草动他也是不理的,但真有猎物出现,老虎是一跃而起,任何猎物都不可逃脱了,青泥散人是有虚怀的,虚怀者是初若无能。②今年冬天,忽几日奇冷,窗外树上的几只鸟也瑟缩如拳,如石,呼喊也不惊起,我与人在屋下棋,正为悔一棋子而厮夺,青泥散人敲门进来。他两颊通红,戴了耳套,胳肘后夹了一卷纸,是来要我看他的字的。他能主动让我看字,一定是字能耐看了,我偏不急着看,只问他乘的几路公共车,转了几站才到我这里的?他显示未遂,很快就平淡了,和我谈棋说茶,问到我的病。他说,肝病是淤血,要气血通畅,宜于读《石门铭》的。我说是呀,我每日用气功治病哩。他说:你做气功?我说,看好的书法,好的画,读好书,听好的音乐,好的演说,凡是真心身投入了的东西都有气功效果的。他笑了,说:你是要我挂出我的字了?!就把那卷纸一张一张挂了四壁。这是我第一次全面地看到了他的书法,我说了四个字:苍老苦涩。他问:有酒没?我说:没酒。他在茶里又添了茶叶,和我碰了一下喝了。③翌日,我赶到青泥散人的家去,赏读了他积存的全部作品,又目睹了他伏案实际操作,度过一个受活的下午。末了,我笑着说:字写成这样,人是不能发达的。他点了头,说:我是青泥散人。④从他家出来的时候,一收破烂人正从走廊里抱了一大捆废纸要过称,这是青泥散人练习过的字纸。我忙喝住,从那废品里挑出了四幅要收藏,收破烂的人疑惑:我每一星期来收这么二三捆的。收破烂的人并不识艺术,否则他全部留下来,他的后人就要发大财了!之所以说后人发财,是因为青泥散人的字并不为世所重,目下世风靡丽,没有多少人能欣赏他的字的,他的字只供搞书法的人去看,趣味太高,感应人寡。⑤回城的路上我想,青泥散人日月清贫,这是必然..的,不出名也属必然..,他全然不在乎,也是必然..,他的艺术会长久也一定会必然..。但这样的字即使再发展到极致,只能是大家却不能成宗师,这是因为这一路还不是书法的主流,苦涩仅为一味。但是,但是,话说回来,人的一生又能几个弄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事呢?6.第①段划线句对李相虎在乡下的住处及其半坡博物馆工作室的环境进行了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7.第②段划线句的语言描写刻画了李相虎怎样的形象?(2分)8.本文语言风格与《老王》、《回忆鲁迅先生》有相同之处,以第③段为例简要说明。(2分)9.简析第④段写“收破烂人”及“世风靡丽”对表现李相虎形象的作用。(2分)10.对第⑤段加点的“必然”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前两个“必然”的主要目的在于批判“世风”。B.第三个“必然”强调了李相虎的执着和坚持。C.第三个“必然”是最后一个“必然”的原因。D.四个“必然”总结了全文也深化升华了主题。11.从修辞手法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最后一段划线句进行赏析。(4分)(三)默写。(5分)【任选5空,超过5空,按前5空评分】12.(1)叹年来踪迹,。(柳永《八声甘州》)(2),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3),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4)云霞出海曙,。(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5),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6),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4题。(5分)塞下曲(其一)唐朝常建玉帛朝回①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②。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注释】①“玉帛”是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持玉帛上朝表示宾服和归顺;“玉帛朝回”指朝觐汉国后回国途中。②此句用《汉书》典故,指汉与乌孙和亲,友好相处。13.对本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句“望”表现了乌孙使臣对帝京的眷恋热爱。B.次句叙述了乌孙归汉以后两国和平友好的关系。C.最后两句,语言朴素而洗练,意境雄健而高远。D.这首诗的题材是戍守征战诗,体裁是七言绝句。14.赏析“兵气销为日月光”中“销”字的表达效果。(3分)(五)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节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15.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适.得府君书()(2)卿当日.胜贵()(3)叶叶相交通..()(4)多谢.后世人()1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君尔妾亦然(2)渐见愁煎迫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1)蹑履相.逢迎(2)枝枝相.覆盖B.(1)自名为.鸳鸯(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C.(1)作计乃.尔立(2)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D.(1)戒之.慎勿忘(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1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晻晻日欲暝”。(2分)19.联系整个作品,从结构的角度赏析最后一段。(3分)(六)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9分)答书苏辙①辙之不肖,何足以求交于鲁直?然家兄子瞻与鲁直往还甚久,辙与鲁直舅氏公择相知不疏,读君之文,诵其诗,愿一见者久矣。性拙且懒,终不能奉咫尺之书,致殷勤于左右,乃使鲁直以书先之,其为愧恨可量也。②自废弃以来,颓然自放.,顽鄙愈甚,见者往往嗤笑,而鲁直犹有以取之。观鲁直之书,所以..见爱者,与辙之爱鲁直无异也。然则书之先后,不君则我,未足以为恨也。③比闻鲁直吏事之余,独居而蔬食,陶然自得。盖古之君子不用于世,必寄于物以自遣。阮籍以酒,嵇康以琴。阮无酒,嵇无琴,则其食草木而友麋鹿,有不安者矣。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而不改其乐,此孔子所以叹其不可及也。今鲁直目不求色,口不求味,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而犹以问人,何也?闻鲁直喜与禅僧语,盖.聊以是探其有无耶?④渐寒,比日起居甚安,惟以时自重。20.据文中某人名字中的“字”,在题目横线上应填入的姓名是。(1分)21.简要概括第一段“为愧恨”和第二段“未足以为恨”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第①段:第②段:2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颓然自放.放纵B.所以..见爱者用来……C.此其中.所有过人远矣内心D
本文标题:上海市宝山区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34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