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初步设计说明1总说明1.1工程设计主要依据1.1.1采用规范及设计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勐腊县控制性详细规划》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1本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对本工程可行性报告的批复文件2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对方案设计(总体规划)的批复文件3有关部门编绘的勐腊县碧海云天用地平面图4地质勘察设计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5设计合同6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7其它设计依据1.1.3本地区气象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1气象条件最热月平均温度21-34.2℃,极端最高温度38.3℃,最冷月平均温度9.1-28.9℃,极端最低温度3.4℃,夏季主导风向西南风,夏季平均风速0.5-1.8m/s,冬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冬季平均风速0.5-1.8m/s,年降雨量1096.8mm,年平均日照2579.5小时,从当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月至10月为湿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5%。降雨量最多月为8月,占全年的21%左右,全市年平均降雨量1200-1700mm2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地质勘察设计公司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二类,特征周期Tg=0.40sec,地貌属属河流冲洪积的Ⅰ级阶地地貌,地下水位埋深3.8~4.4米m,弱侵蚀性。抗震设防烈度7度。1.2工程概况1.2.1本工程为勐腊县碧海云天商住小区工程建筑与规划项目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勐腊县新城,区核心地段,四面临街,东临新区大道,北面、西侧及南面均为规划路。其中西侧规划路与县政府行政中心相连接,并将地块分为东地块和西地块两个部分,北面临县森林公安分局办公区和宿舍区,与拟建中的新区市政广场相邻,南面为已建成的县农行新城宿舍区及税务局小区。1.2.2用地范围:地块分为两个部分,东地块总面积37763.63平方米,地势平坦,内部原生植物茂密,易于景观营造,目前为勐腊农场三分场二队居住用地,面临部分原居民拆迁安置。西地块总面积10940平方米,呈南北向长条型,以坡地为主,东、西最大高差4米。建设基地地形比较平坦,场地建设条件良好,无大量土石方工程,满足项目工程建设要求。1.2.3本工程在南侧有DN300mm市政供水管,东侧有d400mm市政污水管,东侧有d400mm市政雨水管。电力管网由西侧和东侧引入;电讯管网由西侧和东侧引入。1.3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1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要求,本工程东地块总面积37763.63平方米,西地块总面积10940平方米,地上二-六层,建筑总高度16m。2工程建筑性质为商住建筑。1.3.2设计范围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勐腊县碧海云天商住小区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建筑电气等;以及建筑单体的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不包括(如内装修、幕墙等)设计。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1.4.1总体布局:用地布局充分结合交通、地形等综合因素,划分合理明确,有利于创造区内的优良环境、发挥自身效益,并富有特色。本项目的住宅区规划平面布置采用叶片式发射结构,将建筑单体、人行步道及庭前花园联系在一起,自由曲线及几何规则相结合,使之既有秩序又富于变化。商业区规划平面布置采用半围合式结构,合理地考虑集散场地和舒适的商业空间,各空间独立但又不闭塞,围合而通透,静闹分离。1.4.2本工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一、规划指导思想1、本小区的规划平面结构依据场地地形地势和消防日照等条件合理地进行规划布局,以通而不畅的纵横中心主轴为主导,构筑出一个住宅区和一个商业区,两区密切联系,但又相互独立。叶片式住宅、人行步道及小广场相结合融汇,形成一系列景观节点,达到景向结合,步移景异的生态社区。商业区点线面的布置,使消费者购物时摆脱枯燥与乏味,结合一些室外的休闲空间,营造了浓厚的商业氛围。2、总体布局力求满足各功能分区的使用要求,处理好各功能分区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使用功能、人文功能、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实现各功能分区间整体美、自然美、功能美的和谐统一。3、建筑分割新颖、和谐,具有现代气息和商住建筑的特征又不失地方民族特色。4、因地制宜、顺应地形、尊重自然,充分注意小区和自然和谐以及建筑的自然结合,使小区有机地融入城市环境中,为城市景观环境增添光彩。二、规划原则1、体现城市历史文脉,抓住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符合现代化社会的新的形式,传承,延续乃至发扬光大人文特色和历史风貌。2、以生态化、休闲性、文化性为主题,营造主题社区,本规划在尊重自然,为人服务的准则下,力图体现基地的场所精神。3、在满足人和社会交往的同时,让休闲、文化、绿化环境成为社区空间的主题,以适应本社会特殊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需求,力求达到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人工和自然的融合,技术与人性的统一的完美境界。4顺应地形地势,便捷而有效地组织车行及人行交通,使小区人、车合理适度分流,保证区内车辆的动态运行和静态存放安全方便。小区8817.54平方米的地下车库,为小区的人流创造了良好条件,设计同时考虑充分合理地使资源产业利用的最大化。三、功能布局合理地在东区住宅区的中心位置设置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活动用房、物业管理以及各活动空间,便捷地服务于整个社区。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活动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设置在东1#-3#楼的二层,服务面积220平方米。西地块为经济适用房部分,总建筑面积16807.45平方米,可供可供420人居住。结合当地生活情况及需求,经济适用房户型面积设计为90-110平米,居室八大功能即包括起居、就餐、厨卫、就寝、储藏、工作、学习以及阳台齐全,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结合用地在西南侧考虑了一部分的活动用房,以服务了整个社区。四、道路交通1、合理确定出入口根据地形及现有的交通条件,在场地中间位置南北向地设置一条7米的道路,讲分割为两个独立的单元。住宅小区车行主入口和商业区的次出入口通过此道路衔接至城市干道上。住宅区此入口和商业区主入口利用既有场地条件,直接衔接到城市道路上。根据消防和使用功能等要求在一定的距离合理地布置人行出入口,以满足人员的便捷疏散和使用功能发挥的最大化。各出入口空间结构简单但不单调,组织功能和进出视线均汇聚于此。2、道路系统划分住宅小区以曲线贯穿的碧海景观大道为主要交通干线,用叶片式发射结构组织为供消防,医疗急救,搬家等用的次要交通线路。商业区以顺畅的环形道路将各个商业空间有效地串联起来,在方便且舒适消费者购物的同时使商业功能的最大化。合理地组织交通,人车分流,保证了小区车辆的动态运行和存放。两个区均规划设计有两个小区出入口,分别设置与两条主次规划路上,并在一定距离设置有人行出入口和消防通道,以保证区内交通的安全便捷。区内道路红线宽度分设为7米、4米两级,道路均能便捷地到达各栋建筑,且各道路的设置不小于4米,供消防车顺畅地通行。3、静态交通系统处理停车方式主要采用地上车库停车和地下停车相互结合的停车方式,配以停车库的统筹管理,使资源有效地得到利用。同时安排自行车摩托车等非机动车停放场地,以满足小区停车面积的需要。五、空间景观充分利用地块的自然条件,功能和景观相互统一,将自然和人文相结合,是我们在景观规划中的基本原则。而这里的景观特色,亦将包括自然景观和建筑人文景观。1、景观与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力求使建筑本身成为小区中的景观;同时通过合理规划,使建筑内部空间获得最佳景观效果。区内花坛、树木的设置,集合建筑本身创造出优美的商业和居住氛围。通过建筑有致的错落、视线的总体组织使其连续流畅,做到“远可眺望、近可触摸”的景观环境。通过点、线、面的结合,主次分明,景观、环境和舒适性相融合,形成完整的绿地系统,旨在达到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2、景向与朝向阳光和空气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规划和建筑设计力图使每个住宅单元均获得良好的朝向,取得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同时在满足上述基本物理需求的同时,力图使尽量多的住宅获得良好的景向,达到朝向和景向的有机结合。综合日照通风及消防等要求,建筑布置为南偏西15-20度,避免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西晒问题六、绿化系统庭院绿化、组团绿化、开敞空间绿化、道路绿化、周边绿化以及宅前绿化,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化系统。在景观上形成了意味无穷的视觉效果,极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有效地保证了校区的环境质量,规划绿地率达36.5七、户型设计----以现代使用者行为为核心户型设计从居住活动的客观规律出发,力求科学、合理、细致,同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使用弹性。小区以三居室为主力户型,同时设计了一些小户型的房型,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而强调个性化的设计,使每个住宅单元都具有“亮点”和“亲和力”。设计重在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及对居住行为的引导作用。住宅房型功能流线清晰,动静、洁污分区明确,厅堂方正,户内功能齐全,对各种功能空间做了充分的考虑。户内以厅为中心,采光充足。1.5总指标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2建筑设计2.1设计依据及要求2.1.1设计依据1、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2、现行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以及相关的国家、地方、行业规范、规程。2.2建筑特征概述2.2.1本工程建筑工程等级:三级。2.2.2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三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第二组。2.2.3本工程建筑耐火等级地上为二级。2.2.5防水等级:屋面防水为Ⅲ级。一道防水设防。2.2.6本工程属商住建筑,本地区属夏热冬暖地区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本工程体墙体采用25mm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保温,选用厚(材料做法),屋面采用30厚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做保温隔热层,外窗选用普通铝合金窗无色透明中空玻璃,外窗的气密性:住宅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3)级水平,商业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4)级水平。2.2.7本工程根据使用要求和相关规范无障碍设计,在一层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宽1.5米,坡度i=1:12,并设置无障碍专业卫生间,和无障碍宿舍。3.3平面布局及功能分区建筑为“一”字型和L型布置,住宅和商业完全独立断开。3.4剖面设计商业首层层高为4.2-4.5米,以上层高为3.3-3.6米,住宅层高为3.0米,室内外高差为0.3米,保证了各个功能房间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3.5竖向交通设计本工程竖向交通以楼梯为主,商业每个防火分区至少设楼梯2部,商场部分局部设置电梯和自动扶梯,住宅每个单元一部楼梯。楼梯均为封闭楼梯,保证使用和疏散要求。3.6立面设计。建筑以质朴风格为基调,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设计力求体现商住建筑的经济、安全、典型、庄重特征,建筑布局注意群体效果,在统一中突出重点,建筑造型整体协调。同时,在立面造型处理上简洁现代的同时又融合当地民族特色符号,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氛围3.7节能设计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本工程属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本地区属夏热冬暖地区气候地带,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要求和地区节能标准,进行节能设计。本工程体墙体采用25mm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保温,选用厚(材料做法),屋面采用30厚厚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做保温隔热层,外窗选用普通铝合金窗无色透明中空玻璃,外窗的气密性:住宅不应低于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的(3)级水平,商业不应低于(4)级水平。3.8建筑消防3.8.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
本文标题:02初步设计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46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