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课程一、课程的概念广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第一节课程概述()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及其进程的总和。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课程目标D.课程答案:D“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时期的孔颖达的《诗经·小雅》。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课程”一词最早出现于()A.宋元B.唐宋C.秦汉D.明清【B】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这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1949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视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其作者泰勒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也被称之为“课程评价之父”。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现代化的问题。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的意义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A.教育方针B.教材C.课程标准D.课程答案:D二、课程的类型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分:学科中心课程(“六艺”“骑士七技”)最古老、使用最广泛活动中心课程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教学目的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编排方式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课程评价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比较3、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来分:必修课、选修课4、根据课程任务,可以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5、依课程开发、管理的主体来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校本课程)6、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分:以课程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显性课程(公开课程)(计划性)隐性课程(潜在课程)杰克逊7.从课程的功能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1.[2012—南阳][13—焦作][13—郑州]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D]试题链接:2.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艺术》课,这属于()A.分科课程B.综合课程C.活动课程D.通识课程【B】3、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4、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可看作是最早的()。A.国家课程B.核心课程C.地方课程D.学科课程[BD]4、有利于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的是()。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C]5、现在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属于()。A.综合课程B.活动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6、课程计划中并不作出硬性规定,是否修习,可根据地方、学校或学生的需要来确定,这种课程是()。A.校本课程B.活动课程C.选修课程D.国家课程[AC]7、地方课程属于()。A.一级课程B.二级课程C.三级课程D.四级课程8、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A.国务院B.地方教育机关C.人大D.中央教育机关[BD]9、学校中存在着对学生的影响,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可以称之为()。A.校本课程B.潜在课程C.国家课程D.活动课程[B]10.【2011-平顶山】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D]11、【2013-永城】学生的直接经验主要是通过()获得的。A.综合课程B.实验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D]12.【2012-新乡】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与广域课程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A】13.【13—驻马店遂平】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而构成的课程称之为()。A.物质性隐性课程B.制度性隐性课程C.心理性隐性课程D.活动性隐性课程【C】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及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试题链接:1.【2012-许昌】()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A.社会B.知识C.学生D.教师E.家庭【ABC】2、既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的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B.学生年龄特征C.杰出教育家的思想D.课程理论【A】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现代化的三个代表人物: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一)学生中心课程论(二)学科中心课程论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布鲁纳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巴格莱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赫钦斯(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布拉梅尔德杜威试题链接1、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A.活动课程论B.要素课程论C.结构课程论D.发展课程论【答案】A2、“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杜威C.赞科夫D.卢梭3、“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AD]4.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钦斯B.巴格莱C.布鲁纳D.布拉梅尔德【B】【2013—航空港】提倡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的是()课程论。A.学科中心主义B.社会中心主义C.经验主义D.存在主义【A】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有价值和任务的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第二节课程目标2、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体系试题链接1.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包括()A.学习者的需要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C.教师的教学风格D.学科体系E.社会传统【ABD】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对学生的研究B.对教师的研究C.对社会的研究D.对学科的研究E.对教材的研究【ACD】三、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重在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重在体验和感受试题链接1、【2012郑州高新、2012洛阳市直多选】“三维课程目标”的内容包括()A.知识与技能B.过程与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智力E.品德【ABC】四、课程目标的类型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生成性课程目标表现性课程目标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基本性质:知识性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第三节课程内容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三、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学校教育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是()A课程计划B校舍安排C教学大纲D教科书E教学指导书【ACDE】课程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中心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试题连接】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目标B.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教科书【答案】C2.课程计划主要由()组成。A.学科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E.学周安排【ABCDE】3.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A.开设哪些科目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A】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教学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计划D.教学大纲【D】5、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其内容的()。A.准确性B.示范性C.新颖性D.基础性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A.讲授提纲和讲义B.教科书和参考书C.教科书和讲义D.讲义和参考书[DC]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它主要包括()。A.教科书B.活动指导书C.参考书D.讲义E.讲授提纲[ABCDE]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A.知识、能力、价值观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C.教学大纲、教科书D.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D]9.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考试用书D.教科书【B】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对比: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试题连接:1.【2012—洛阳】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包括()A.强制性B.普及性C.基础性D.普遍性【ACD】2.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B.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B】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的活动。【2011—叶县】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是()A.课程目标B.课程设计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第四节课程设计与实施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泰勒原理:【二七区—简答】1、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2、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3、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例题】1.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A.确定课程目标B.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C.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D.根据目标评价课程E.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课程【ABCD】2.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BCDE】2.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斯塔弗尔比姆C.泰勒D.裴斯泰洛齐【C】3、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是()。A.过程模式B.CIPP模式C.CSE模式D.目标模式E.目的游离模式[AD]课程实施是指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安排课程表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2、迁移性原则3、生理适宜的原则试题连接:1.把
本文标题:第五章-课程章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49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