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标准工时基础知识1、标准工时基本概念标准工时(也可称之为标准时间,即StandardTime,简称ST),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成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对该项工作具有适应性且一般熟练的合格操作人员,在正常的状态及适当的督导下,以持续工作而不疲劳(正常速度)的范围内,依照规定的方法完成规定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2、标准工时的构成工时分类工时消耗项目标准工时作业时间基本时间机动作业手动作业机手并动作业辅助时间装卸零件测量工件操作设备和工具调整设备工具参数作业宽放时间组织性宽放时间更换工作服擦试及润滑设备放置工具和毛坯清扫和整理工作地填写原始记录交接班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短期延误技术性宽放时间更换及刃磨用钝的根据操作中校正工具及调整设备清除切屑休息和生理需要宽放时间必要的休息时间生理需要时间准备和结束时间领取工票熟悉图纸和工艺检查材料和毛坯检查工具、领取专用夹具安装和调整专用工夹具调整机床和设备首检及成批交检结束工作注:华为公司标准工时的构成与上表略有差异,如部分工作由于有专人负责,故不记入标准工时;准备和结束时间已纳入作业时间的范畴等等。2.1、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是指实现工作任务所消耗的时间,它是标准时间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作业时间按其作用又可分为两个方面:2.1.1基本时间,是指直接完成工艺目的,使工作对象直接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所消耗的时间,比如,ICT测试所消耗的时间。基本时间按其性质又可分为三种:2.1.1.1机动时间,即由机器自动完成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ICT测试时的机器测试时间。2.1.1.2手动时间,即由工人手工或使用简单工具操作完成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手工焊接。2.1.1.3机手并动时间,即由工人操纵机器完成工作所消耗的时间,如打端子。2.1.2辅助时间,是指为保证实现工艺目的而执行各种辅助性操作所消耗的时间,如在ICT测试时,工人装卸PCB所消耗的时间。一般来说,基本时间多是机动时间,辅助时间多是手动时间。在作业过程中,机动的基本作业和手动的辅助作业有两种结合方式:一是不交叉的,即轮换进行的。比如,工人在车床上加工工件,先开机切削,然后停机测量尺寸。二是交叉的,即平行进行的。比如,工人在车床上加工工件,当机器在自动走刀时,同时测量已加工工件的尺寸。对于这两种结合方式,前者要计算辅助时间消耗,后者不再计算辅助时间消耗。这样可以避免在正常时间中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2.2作业宽放时间2.2.1组织性宽放时间指用于轮流开始和终了的准备和结束时间,以及交接班工作消耗的工时,它随着轮班而重复出现。习惯上叫换线时间。2.2.2技术性宽放时间,是指由于技术的需要为维护技术装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而用于照管工作地的时间。其特点是与基本时间成正比。2.3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是指工人在轮班中用以恢复体力、视力和生理上的需要(如上厕所、喝水)所消耗的时间,这类时间以劳动性质、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的不同而作出适当的规定,华为公司的这类时间为作业时间的百分之十。2.4准备和结束时间指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一项生产任务,事先进行准备和事后结束工作所必须消耗的时间。如了解任务、熟悉图纸、领料、调整设备等时间,这类时间的特点是与批量大小无关,与批次有关。3、标准工时的目的3.1改善作业系统,观察某项作业的全过程,制定标准工时,以此数据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3.2制定最佳的作业系统,实施某项作业有两种以上方法时,以每种作业方法的标准工时作为主要比较数据,好中选优,以制定最佳方案。3.3使组织生产、组织分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3.4激励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3.5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4、标准工时的作用主要作用如下:4.1是科学组织生产的重要依据。4.2是企业开展计划管理的基础,是编制各种计划的依据。4.3是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一个有力手段。4.4是实行经济核算的一项重要依据。4.5是衡量职工贡献大小和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依据。此外还有如下用途:4.6用以决定一天的生产量。4.7用以平衡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4.8用以检查和总结生产作业的实施情况。4.9用以选择和改善作业方法。4.10用以经济地设计和利用生产设备、工装夹具、仪器等。4.11用以合理地进行工厂布置。4.12用以进行资源规划。4.13用以预算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4.14用以评定效益奖金。4.15用以测定劳动生产率,设定工作目标。4.16用以控制制造成本。5、工时定额与标准工时的关系工时定额的侧重点是规定一个额度,所以即使同一作业,由于用途不同,可能有不同量值的定额值,例如,现行定额、计划定额、目标定额等。标准工时的侧重点在于找出规定条件下按标准方法进行工作时所消耗的时间,它对应于某一标准作业只有一个唯一的量值。因此,标准工时是制定工作定额的依据,而工时定额则是标准工时的结果。一般来讲,现行定额就是标准工时,而计划定额、目标定额则与标准工时有一定的差异。鉴于我们公司正在实施工时考核,因此我们需要的工时定额均为现行定额,也就是标准工时。所以,我们以下将工时定额、标准工时、标准时间等同对待。6标准工时制定的条件6.1合格的操作者:具有担任该项工作所必需的智力和体力,并受过适当的培训,有足够的经验,可达到规定的品质标准,且其技术水平的操作能力是本部门成员的平均程度。6.2正常状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6.2.1现行的操作方法和设备,其中包括操作程序,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等。6.2.2现行的工作环境6.2.3正常速度:其基准为“在0.45分钟内将52张扑克牌平分成四堆的速度”,或“以0.35分钟内走完100英尺的距离的速度”。7标准工时制定的方法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可以分类如下:7.1经验估工法由工时人员、工艺人员、相关部门有经验的操作人员组成估工小组,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工艺规程,考虑使用的设备、工艺装备、原材料及相应的其它生产条件,标准工时制定方法经验估工法统计分析法类推比较法作业测定直接法合成法秒表时间研究(密集抽样法)工作抽样(分散抽样法)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WF,MTM)标准资料法凭以往的生产操作经验,估算出工时消耗或产量定额,再由工时人员作适当的技术分析和调整,形成相关部门的标准工时表。7.2统计分析法这是根据过去同类型产品(或零件、工序)的实际工时消耗的原始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结合当前或今后生产技术、组织管理条件的变化等而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7.3类推比较法以现有的产品、零件或工序的工时资料作依据,经过对比分析,推算出另一种产品、零件或工序的标准工时的方法。用来对比的产品、零件或工序,必须是相似或同类型、同系列的,要有可比性。7.4作业测定这是在分析研究生产技术组织条件,总结先进经验,挖掘生产潜力,设计出合理的工序结构及程序,拟定合理的操作的基础上,对组成标准工时的各部分时间,通过实际观测或通过分析计算来制定标准工时的方法。7.4.1直接法7.4.1.1秒表时间研究法秒表时间研究法又被称为密集抽样法。秒表时间研究法是利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在一段时间内,对操作者执行的工作进行直接、连续地观测,对观测期间工作时间和工作数量(或产量)进行详细记录,同时,把操作者工作时间以及与标准概念(如正常速度)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给予一个评比值,并加上遵照组织机构所制定的政策允许的非工作时间作为宽放值,最后确定出该项作业的时间标准。秒表时间研究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收集并记录与操作和操作者有关之资料。B、将工作划分为单元,并加完整之记述。C、观测并记录操作时间,即测时工作。D、决定观测周期数。E、对操作者之各单元加以评比。F、检视并决定观测周期数是否已经足够。G、决定宽放值。H、订定操作之时间标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如何进行评比,以及如何决定观测周期数是否已经足够。评比的方法有很多种,较客观且广泛应用的有四种,包括:平准化法(即西屋法),速度评比,客观评比,合成平准化法。四者之中,最被广泛应用的为平准化法(Leveling,或Westinghousesystem)。平准化法将熟练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成若干个高低程度的等级。评比时,将各因素的系数相加,即得评比系数。如下面的《平准化法的评比系数表》所示。平准化法的评比系数表评比评比因索等系数级熟练程度努力程度工作环境一致性超佳(Super)A10.150.130.060.04A20.130.12优(Excellent)B10.110.10.040.03B20.080.08良(Good)C10.060.050.020.01C20.030.02平均(Average)D0000可(Fair)E1-0.05-0.04-0.03-0.02E2-0.1-0.08欠佳(Poor)F1-0.16-0.12-0.07-0.04F2-0.22-0.17例如某工人的操作经评定后,结果如下:评比因索等级符号系数熟练程度良C2+0.03努力程度良C1+0.05工作环境中等D0一致性尚可E-0.02合计+0.06则评定系数=1.06=106%,如秒表测时的平均值为10S,则正常时间=10*106%=10.6S。决定观测周期数的方法有误差界限法(ErrorLimit),d2值法,联线图法(AlignmentChart)等数种,下面只介绍误差界限法及d2值法。误差界限法是对某一操作单元先试行观测若干次数,求其平均值与标准差,再依据可容许之误差界限,以公式求出应观测的次数。此法假设所有时间值的变异均属于机遇原因,在异常值已摈弃后,且有相当的观测值样本数,则实际上可视观测值呈正态分布。当采用95%的置信度,±5%的误差界限时,应观测次数N'的计算公式为:N'=(40σ/x)2。当观测次数较少时(样本较少时),其σ值可用R值来推测,即:σ=R/d2,式中R为极差,d2是指以抽样样本N大小为基础的一个常数,如下面的《d2值表》所示。将σ=R/d2代入N'=(40σ/x)2,可得:N'=(40RN/d2∑xi)2。d2值表Nd2Nd2Nd2Nd221.1382.85143.41203.7331.6902.97153.47213.7842.06103.08163.53223.8252.33113.17173.59233.8662.53123.26183.64243.972.7133.34193.69253.937.4.1.2工作抽样(分散抽样法)工作抽样一般称为分散抽样法。工作抽样是在较长时间内,以随机的方式,分散地观察操作者。利用分散抽样来研究工时利用效率,具有省时、可靠、经济等优点,因此成为调查工作效率、合理制定工时定额的通用技术。工作抽样对某项目或活动的观测是随机的,这与密集抽样法中用秒表等记时器连续测定工作时间有着本质的不同。工作抽样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用秒表而得出秒表测时研究的结果。一般地说,一般装配、机器加工等重复性高而周程较短的工作适用于秒表时间研究,而非重复作业或周程较长的作业,如维护、医疗、办公室作业等,则较适合利用工作抽样法。秒表时间研究一定要受过训练之观测员或工业工程师才能胜任,工作抽样则不一定需要。除非在观测的同时要赋予评比,且将来要建立标准时间,否则,不一定要专业人员才能作工作抽样。工作抽样可以应用于:进行工作改善,确定宽放时间,确定标准时间和修正标准时间等。工作抽样可按以下步骤进行:A、确定调查的目的。B、调查项目分类。C、决定观测方法。D、设计调查表形式。E、决定观测次数。F、决定观测时刻。G、决定观测者,并向员工说明情况,进行预备观测。H、实施观测。I、观测记录的整理--检讨异常值,确认误差。7.4.2合成法7.4.2.1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PTS,Predetermined-MotionTimeStandard)PTS法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进行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它是以下列三点假设为基础的:A、完成同一动作单元的许多工人所需要的时间是呈正态
本文标题:标准工时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5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