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8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1)
中国第三产业布局与发展刘玉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liuyu@mparuc.edu.cnliuyu2003@ruc.edu.cn主要内容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加入WTO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中国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中国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特点总量快速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1980年21.4%;1990年31%,2002年33.5%2002年,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的省区市:北京、上海、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西藏、重庆(相等)就业容量大,已成为扩大劳动就业的主要领域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1989年为60:21.6:18.3;2002年为50:21.4:28.6,吸收就业人员增加1个亿,占全社会新增从业人员总量的近60%。今后,我国巨大的就业压力主要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解决。中国第三产业范围广、行业多,综合能力强第三产业不仅大多自身能耗少、投入产出率高,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第一、第二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发展迅速传统服务业基础上又新兴了一批现代服务行业。如,金融、保险、物流、通讯、咨询、信息、广告、环保等。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陆差异沿海发达省份内部差异城乡差异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第三产业存在问题传统服务部门仍占明显优势,现代服务部门发展相对滞后总体管理和服务水平不高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增速不协调中国第三产业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中国第三产业2003年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主要原因:运输支出快速增长随着我国货物贸易进口的快速增长,货物运输支出大幅上升。保险与咨询服务支出增长迅速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来华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我国货物保险和技术咨询支出明显上升。2003年,我国保险服务支出46亿美元,同比上升41%,咨询服务支出34亿美元,同比上升31%。旅游顺差大幅下降受非典疫情的影响,2003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与支出均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15%和1%,国际旅游顺差22亿美元,同比下降56%。中国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入世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华南师大,俞梅珍)国内服务企业将面临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竞争的压力,内资企业的生存空间会受到严重挤压,将丧失部分原有的市场份额。在扩大开放条件下,国内消费结构转换和一、二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将会减弱,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拉动效应可能转移出去,成为国外第三产业的扩张的机遇。服务贸易逆差将会进一步加重,从而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人才的竞争和流失,将使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高受到严重影响。加入WTO之后,我们第三产业面临体制不适应的严重挑战。中国第三产业入世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影响(中山大学,李江帆)第一类,较大冲击:金融、保险、电信这类行业的特点:1.由国内企业(主要是国企)垄断经营,国内开放尚未完全形成,国际开放被限制,国内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都较弱。2.利润水平高。3.长期垄断使服务质量低,价格高,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4.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高。中国第三产业这类行业在入世后受到的主要冲击是:外企进入我国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激烈市场竞争,将使服务质量差、效率低的国内企业的顾客、利益、人才流失,陷于困境甚至被淘汰。对策:加快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服务方式,重点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政府--调整产业政策,加快这些服务业入世前的国内开放、体制改革和软环境建设,扶持国内竞争对手打破其垄断,使竞争力提高。中国第三产业第二类,一般冲击:旅游、商贸(批发、零售、外贸)、专业服务(包括法律、会计、税收、管理谘询、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特殊医疗和牙医、广告、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电影、文化、艺术、出版等行业。这类行业特点:1.长期禁止或限制外企进入,但入世前的国内市场开放度较高,经营方式已与国际接轨。2.潜在市场容量较大,很多领域尚未开发,新供给者对原有供给者的替代效应不大。3.赢利水平中下。市场竞争力较强,潜在市场容量大。中国第三产业入世后的冲击:在现有服务领域,外企将以先进的服务方式、管理水平、技术和优质服务,争夺市场份额,使低效率国内企业经营困难;在国内企业未及开发的新兴服务领域,外企可能利用其优势捷足先登,占领制高点。对策: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素质,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政府--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服务市场,整顿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扶持服务产品开发;推动国内企业改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为国内企业扩大与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的合作提供良好环境。中国第三产业第三类,直接冲击较小,但有间接影响: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业,邮政,交通运输,餐饮,居民服务业,城市公用事业,房地产,科教文卫(公营),广播电视,社会服务业(文物保护、图书馆、群众文化、新闻、文艺经纪与代理业),党政机关等。行业特点(市场利益小,或市场准入受控制,或开放度已很高):1.公共产品部门;2.非赢利性服务部门3.目前获利水平较低的赢利性服务部门4.自然垄断性服务部门5.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赢利性服务部门中国第三产业直接影响:外资因比较利益小或市场限制,不愿或不能进入这些领域,国内服务部门因之受到的直接冲击较小。间接影响:低收入服务部门的优秀管理和专业人才外流到实行高薪制的外资服务业。越来越多的非赢利性服务产品变为赢利性服务产品,甚至从内容到形式上向民营服务业蜕变。自然垄断性服务部门在外企开拓新服务产品形成的替代效应的影响下,也面临间接竞争压力。开放程度高的赢利性服务业,因注入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利润水平提高。获利水平低的服务业在外企的示范效应下开拓新产品,适应新服务环境,改变服务方式,有可能获高赢利。中国第三产业对策:对服务部门来说,主要是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分配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对政府来说,在WTO驱动的的市场化程度提高的背景下,要清醒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生产公共产品、资助非赢利性服务业的公共职能,通过实施财政和收入政策防止非赢利性服务业向赢利性服务业的蜕变。要改革财政政策和工资政策,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增大对国有科教、文卫部门的财政资助,通过压缩编制和部门,减员增效,按市场标准提高其工资水平,以缓解其人才和资源的外流。中国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中国第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现代服务业的涵义现代服务业指在工业化高度发展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而发展起来的服务业。狭义:1.直接因信息产业和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如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2.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广义:指现代化、信息化意义上的服务业。中国第三产业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客观需要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和世界同等水平国家相比,现有服务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都明显偏低。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服务业居多,现代服务业规模较小。2001年,我国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22.5%,比OECD国家低近10%;而交通运输、仓储和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分别比OECD国家高7%和12%。2002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约218.7亿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仅为日本2001年交易额的1/10。中国第三产业信息技术产品在服务业应用的领域和水平均十分有限。2002年,我国ATM装机量仅相当于美国1983年的水平;我国每万人ATM机拥有量不到40台,美国为1100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1.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服务业效率,增加服务业的品种和档次,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可以有效解决我国第一、二产业与服务业之间结构关系失衡问题。2.满足消费需求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中国第三产业3.实现统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等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物质产品在地区间的流动;现代服务业可以极大地改变落后地区、落后人群的生存、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对外交流途径。现代服务业帮助减少工农业生产中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人地和谐发展。4.增强国际竞争力增强整体经济实力;为产业分工向深度发展提供可能;提高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服务业出口产品的品种和科技含量,扩大对外贸易实力。中国第三产业上海对现代服务业的定位现代服务业所能集聚迸发的巨大能量,将是提升上海向周边地区辐射与渗透的能级、扩大上海城市经济对国内和国际经济的支配力、推动上海在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的真正动力所在。中国第三产业上海现代服务业的现状与问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裴真)2002年,上海人均GDP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且略高于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但如果比较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海差距明显,落后10个百分点。城市职能从“工业加工基地”向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发展,但尚未调整到位,综合服务功能低下。中国第三产业与知识生产、传播、消费相关的第三层次产值总量过低,远低于第一层次。说明上海缺乏明显的高附加值支柱型第三产业。中国第三产业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障碍(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周振华)问题判断--服务有效供给不足1.有钱可以购买到大众化服务,但还难以购买到高级服务与差别化服务。2.有钱可以购买到一般服务,但还难以购买到优质服务。3.有钱可以购买到各种单项服务,但难以购买到复合型服务。4.有钱可以购买到某一时点的静态服务,但难以购买到连续性的动态服务。由于有效服务供给不足,使相当一部分潜在有效服务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有效服务需求。中国第三产业原因分析1.有钱难以购买到高级服务与差别化服务,其背后是价格失灵或非市场定价。2.有钱难以购买到优质服务,其背后是竞争不足或垄断。3.有钱难以购买到复合型服务,其背后是市场分割或行业分割。4.有钱难以购买到连续性的动态服务,其背后是市场营销意识与能力不强。对策1.加大服务领域的开放力度。2.完善服务领域市场规则。旅游业总人次数(亿人次)出游率(%)总花费(亿元)人均花费(元)全国合计8.767.93442.27395.7城镇居民3.51100.52404.08684.9农村居民5.1955.71038.192002003年国内旅游基本情况旅游业年份过夜旅游者人数(万人次)世界排名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世界排名1980350186.17341985713.31312.52119901048.41122.182519952003.4887.331020003122.885162.24720023680.265203.8551980-2002年国际旅游变化趋势旅游业旅游业占GDP比重及预测截至2000年底,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为564.15万人,间接从业人数为2800万人。共占全国从业人员总数的5%。0.0%2.0%4.0%6.0%8.0%10.0%12.0%20042005201020152020(年份)旅游业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任旺兵等,经济地理)1.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旅游收入增长与GDP增长间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许多省区,旅游业已经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旅游收入占GDP比重)2.城乡旅游均保持快速增长,城镇客源增长迅速,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增长迅速。3.出境游增长迅速,旅游强国地位不断确立。4.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国内旅游热点地区。5.西部地区在旅游创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旅
本文标题:8 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与布局(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5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