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学习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第一节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1、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关系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19世纪70年代以前过渡阶段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生产集中资本集中垄断2、垄断的产生垄断即独占,指少数几个大资本主义企业为获得垄断利润而联合控制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的生产和流通。垄断产生原因第一,科技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物质技术基础第二,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集中,集中到一定高度必然产生垄断——自然而然的过程。第三,股份制的出现——加速器垄断组织的类型短期价格协定、卡特尔(Cartel)、辛迪加(Syndicate)、托拉斯(Trust)、康采恩(Konzern、混合联合公司。垄断形成的内在本质通过联合达到独占和瓜分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不能消除竞争的原因①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没有消除②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③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垄断竞争的新特点①目的——获得超额利润而非平均利润②手段——垄断高压统治(不择手段)而非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程度与后果——激烈、持久、更具破坏力④范围——扩展到国外以及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金融资本: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垄断资本金融寡头:掌握庞大金融资本的最大的金融资本家或金融资本家财团金融资本的产生:银行资本集中银行垄断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合金融寡头的统治:经济上通过资本“参与制”取得经济控制权;政治上通过“个人联合”控制上层建筑;文化上通过政策咨询、掌握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四)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垄断利润概念: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形成:垄断组织阻碍了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限制了利润平均化的趋势来源: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非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部分价值;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部分价值。来源途径:垄断高价和低价;操纵和控制股市;国际垄断组织2、垄断价格(成本价格+垄断利润)概念: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人为规定的、旨在获得高额垄断利润的产品价格类型:①垄断高价是指垄断组织出售商品时规定的高于生产价格的价格②垄断低价是指垄断组织在购买非垄断企业所生产的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时规定的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形成途径:①价格领头制:一个垄断企业率先确定一个价格,其它垄断企业追随其后②目标利润定价:先确定标准产量,算出全部成本,再加上一个预定利润幅度定出的价格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题记: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后,由于私人垄断资本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致使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从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应运而生(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作用涵义: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过程①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前)②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③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原因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②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深化的要求③缓和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关系的要求约翰.凯恩斯(1883-19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第一、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第二、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即国私共有(企业内部结合)第三、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即国私密切联系(社会范围结合)第四、宏观调节与微观规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二)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1、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动因政治动因文化动因外交动因经济动因垄断资本的扩展第一、国内过剩资本输出,谋求国外高额利润第二、非要害技术转移,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第三、争夺商品销售市场第四、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可靠来源美国与俄罗斯政治外交2、垄断资本扩展的基本形式基本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商品资本输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3、垄断资本扩展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资本输入国(发展中国家)资本输出国获取巨额利润;扩大垄断资本的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改善了国际收支状况;巩固了垄断优势地位积极作用:吸收了所需资金;培训了现代化技术工人;增加了就业机会等消极作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冲击本国民族企业;债务加重;对外资依赖性增强等4、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基本形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高级形式)国际垄断同盟国际经济调节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八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垄断资本国际竞争力预防经济危机★国际联盟案例之——欧盟★欧洲联盟(EuropeanUnion),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ies,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现有27个成员国和近5亿人口(2007年1月),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会旗标识(三)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基本特征: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2、实质: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基本特征的理论三、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一)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表现1、涵义: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2、主要表现: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学习理解:⑴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在全球范围的发展趋势,描述了世界变化的广度与深度;⑵意味着各种经济行为主体的竞争、冲突和合作即相互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展开;⑶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不单指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而且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福特汽車(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则是既有积极的影响,又会产生消极后果。2、消极后果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③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面临全球化冲击,从而带来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④别国对全球化形成依赖的危险增加。镜头之一——温室气体镜头之二——飞机生产镜头之三——芭比娃娃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第二节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股份公司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更加严格,剥削方式也更巧妙和残酷。比如,作为血汗工资制的“泰罗制”和“福特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扩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服从资本家的意志。主要包括:职工参与决策;终身雇佣;职工持股;建立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等。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案例之日本——终身雇佣制(CareerLongEmployment)终身雇佣制,是日本企业战后的基本用人制度。终身雇佣制是指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企业内工会被称做日本式经营的“三件神器”或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是由创立于192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的。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这样一来,企业可以确保优秀员工,员工也可以得到固定的保障。后来,松下开创的经营模式被无数企业仿效,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二战后日本的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虽然市场机制依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但已不是唯一的经济调节机制了,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经济危机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经济危机对社会经济运行的干扰和破坏性降低,社会再生产的周期性不显著,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五)政治制度的变化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金融危机导致失业率升高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②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③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④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第三节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从经济基础角度看,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社会,旧的人身依附关系被基于自由和平等的契约关系所取代,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经济体制角度看,资本主义制度冲破了自然经济的束缚,与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结合在一起,追求价值和剩余价值,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从上层建筑角度看,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将自
本文标题: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6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