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1.了解童年鲁迅天真活泼的性情,体会其描述的乐趣。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和按时间、空间顺序有层次地记叙事物的方法。3.比较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生活的不同及作者对它们的情感,多角度解读主题。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这里有斑斓奇异的花草,有生机勃发的禾苗,有鸟虫的天籁之音,有鹰隼的展翅高飞……上学期,我们相约走到鲁迅兄弟的原野,跟着他们放飞那伤感而真情的风筝。今天让我们如约再跟鲁迅先生走进他的童年乐园:缤纷多彩的百草园和润泽心灵的三味书屋。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二心集》《坟》《华盖集》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本文是一篇写于1926年9月18日的回忆性散文,当时鲁迅被反动派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正值暑假,学生还没开学,就写下这篇散文,后来收入到《朝花夕拾》散文集中。《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书名意思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童年往事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可以说这是一曲鲁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1.听读课文,识记字词。(1)听朗读录音,了解大意,标画重难字词。(2)重难字词识记、巩固:字音字形确凿()菜畦()斑蝥()缠络()攒()豁()敛()鉴()赏觅()食秕()谷书塾()怪哉()蝉蜕()鼎()沸倜()傥()záomáoqíluòhuōliǎncuánjiànmìbǐshúzāituìdǐngtìtǎng1.听读课文,识记字词。(2)重难字词识记、巩固:重要词语5.鉴赏:鉴定和欣赏。6.人迹罕至:少有人来。7.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9.倜傥:洒脱;不拘束。1.确凿:确实。2.攒:凑在一块儿。3.机关:计谋;心机。这里是秘密的意思。4.高枕而卧: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2.自读课文,分析结构。(1)从课文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得到了哪些重要信息。提示:“从……到……”表明文章是以空间顺序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点明了文章写的两个地方;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带有比照意味,表明了作者由幼时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2)按照地点的变化,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明确:第一部分(1—8)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9—24)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注:第9段是过渡段)要求:女同学读百草园部分,男同学读三味书屋部分。声音宏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赏析品味问题:1.第一段中作者写道:“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明确:“似乎”用来说明离开百草园已经多年(“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隔了七八年”),印象模糊,“我”恐怕记忆不真;“确凿”,表明“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留在脑海里的印象确实如此。2.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明确:(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逻辑上)(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颜色、时间上)(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从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空间上)(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语言上)补充:叙事写景的三种顺序(1)时间顺序:比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辰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2)空间顺序:比如,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都是空间顺序。(3)逻辑顺序: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比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等。3.童年鲁迅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否感兴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对描述百草园产生了什么作用?明确:感兴趣。从追问结果、想得到“飞蜈蚣”、特别是至今还记忆犹新可看出。作用是:既能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又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4.冬天的百草园最有趣的是捕鸟,文章是怎样描写捕鸟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罩”。5.课文首段即点出百草园“那时却是我的乐园”。那么,百草园“乐”在何处呢?明确:第二段写乐在春夏秋三季的花草蜂虫;第四、五段写乐在美女蛇的神秘传说;第七、八段写乐在冬天的玩雪捕鸟。6.分析第九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明确:在内容上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生活的依恋。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7.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各有什么特点?明确:(1)学习环境:呆板乏味(2)学习生活:单调枯燥(3)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厉而和蔼(4)学生生活:充实有趣。8.在三味书屋的生活中,哪些事情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①提问“怪哉”虫被拒绝回答。②到后园玩。③课堂上偷偷“做戏”、“画画儿”。流露出作者对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的厌烦、不满,又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9.正确理解鲁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明确: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并不是否定,而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不经成人的思考写下来。可以说三味书屋里严而不厉的先生、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玩耍、兴致盎然的描画都充满了亲切温馨的气息。1.百草园的生活和三味书屋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作用是什么?明确:(1)百草园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三味书屋的生活枯燥无味,从中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压抑儿童天性的私塾教育。(2)百草园的生活无拘无束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则严谨而有趣,都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3)百草园的生活玩耍中能够认识自然万物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学习中别有一番滋味,同样表现儿童的纯真、欢乐、求知的本性。四、探究主题,畅想童年2.课文前半部分写百草园,后半部分写三味书屋。对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们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大致有下边三种说法。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1)衬托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2)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3)统一关系。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四、探究主题,畅想童年•提示:这三种说法都有一定根据,学生无论赞成哪种说法,都要给予适当肯定。第一种说法,根据是鲁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过封建私塾教育的陈腐,扼杀儿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写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修正,比第一种说法合理些。第三种说法,最易为现在的人们接受,似乎最为合理。理由可参见“教学参考书”。••3.说出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百草园、三味书屋的理由,并朗读最喜欢的语段。•要求:朗读要有感情,简单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四、探究主题,畅想童年•4.回忆童年生活,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写自己童年的一处乐园。(150字左右)•要求:语句通顺,以描写为主,感情真挚自然。本课小结•本文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作者通过对两种生活的生动描述,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渴望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贯穿全文的,是甜美欢乐的回忆,是天真调皮的童心。文章写景细致,情景交融,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亲切可爱;叙事写人形象逼真,刻画精准,丰满立体可感;且语言轻松愉快,幽默风趣,不失为一篇滋润万千少年心灵的美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下册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质课件 人教新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75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