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成吉思汗与蒙餐蒙药内蒙古新闻网-旅游频道来源:北方新报800多年来,各国学者一直在关注着成吉思汗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用人制度、教育培训、箴言管理、扩张领土等诸多方面,却忽略了成吉思汗的养生之道。其实,成吉思汗很早就掌握了“只有强壮的体魄才能拥有充沛的精力,只有充沛的精力才能拥有显著效力”的人生哲理。成吉思汗一直特别关注自身体魄的健康,始终坚持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养生之道。成吉思汗不仅自己享用养身之道的秘诀,还传给部将士兵和庶民,一起分享健身的乐趣。如今,虽然记载成吉思汗的养生之道的历史文献少之又少,可它却与成吉思汗的传说一同流入了民间,口口相传,传至今日。成吉思汗与烤羊腿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官员,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从而能够抽出一点休息的时间。于是,掌管伙食的官员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全羊,改为烤羊腿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此事。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成吉思汗非常爱吃,赞不绝口。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许多宾馆、饭店的名肴。成吉思汗与羊杂汤羊杂碎,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羊杂碎,贵在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着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相传,成吉思汗西征西夏途中,在陕西榆林附近被敌军围困在荒山野岭处,粮草已尽,部队的供养陷入严重危机。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军队的后勤人员把原来屠宰的羊的头、蹄、肝肺等早已丢在山沟荒野的废物利用起来,把羊肝、羊心、羊肠、羊肺、羊肚儿等用水洗净,然后用刀剁成碎块,烩在一个大锅里放上盐。煮熟以后,因没有葱和调味品,有一个伙头军无意将野地里采来的野香菜洗净切碎放到锅里。等到把这锅汤烩好,经军队里众将官、士卒品尝后,都称赞此汤的味道堪称一绝,比平日里吃的烧烤羊肉等佳肴还要好上几倍。后来,经过民间厨师数百年来进一步的完善、加工,逐步形成了各地餐桌上极具民族风味特色的佳肴。成吉思汗与紫铜火锅据传,成吉思汗率兵大举进攻西夏时,有一天,因为连续作战粮草供应不足,战士们个个挨饥受饿,战斗力下降。成吉思汗十分心痛,于是一狠心命人杀战马充饥,可因为战事紧乱,锅盆早给弄丢了,该如何烹制马肉呢?成吉思汗凝思苦想了很久,命人把士兵的铜帽盔拿来当锅架起来加水烧火,并将马肉切成薄片,待水开后把马肉放到里面微涮一下就赶紧捞出,再洒上一些盐,分给士兵吃。没想到,这帽盔煮出来的马肉竟有着意想不到的鲜美,士兵们饱餐一顿后顿觉精神焕发,又士气高昂投入了战斗。从此,成吉思汗经常用此法犒赏三军,不过将马肉换成了羊肉。征战多年后,成吉思汗依然觉得当年的吃法味道美妙,遂命人依照铜帽盔制作了一大批紫铜小火锅,分发到民间,让更多的平民百姓品尝到这种美味。从此,紫铜小火锅便名扬天下,广为流传。此外,有传说称冰水火锅的吃法也是成吉思汗发明的。成吉思汗率军西征时,进入寒冷的冬季后,军队面临无处取水煮饭的困境。成吉思汗便命令将士用战刀戳取河中之冰,以冰代水,煮制新鲜羊肉。煮熟之后,羊肉鲜嫩无比,香气扑鼻,将士们大饱口福。后来,冰水火锅就成了一道深受蒙古人喜欢的美食。成吉思汗与涮羊肉相传,成吉思汗有一次行军至阴山最险峻处的九峰山时,但见夕阳如血,九峰巍峙,山腰云雾缭绕,深不可测,阵阵寒气扑面而来。为此,将士深恐云雾之中有敌人埋伏,不敢前行。成吉思汗见状,便命士卒们于山前点燃篝火,在围火取暖的同时又烤肉充饥。此时,成吉思汗见架上的肉被熏的焦黑,便灵机一动,取下头上军盔架在火上,士卒们用牛皮水袋背来九峰山清泉,成吉思汗拔出腰刀,将羔羊削成薄片扔进军盔之内。僧官(也称神官,在蒙古军中掌握祭祀、歌舞、占卜、医药等)见状,从马背上取下羊皮口袋,从中抓出一把花花草草,老根嫩叶,挑拣挑拣,投进了沸煮的军盔之中。将士们吃了军盔中僧药煮的草原小羔羊,立马精神抖擞,双目生光,斗志昂扬起来。此时,对面的九峰山浓雾渐散。另一说法是成吉思汗南下时突然思念家乡的炖羊肉,因而叫军厨去煮。可就在此时,敌军忽至,慌乱中,军厨只好把刚杀好的羊切成薄片,放到滚水中涮,成吉思汗吃完后便急忙迎战。战胜回营后,成吉思汗命军厨再做一次,将领们吃后也赞不绝口,于是成吉思汗赐名“涮羊肉”。成吉思汗与奶酒奶酒的传说:相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率军西征路过喀纳斯时,见这里古木参天,草丰水美,是一个饲养战马的好地方,便留下一支带家眷的后勤队伍,让他们在湖畔建养马场,供前方征战之用。被留下的人中,就包括成吉思汗的爱妻孛儿贴。在这里,孛儿贴每天起早贪黑地制作奶制品,期待丈夫早日凯旋归来。一天,孛儿贴在做酸奶时,见锅盖上的水珠流到下面的碗里,一种特殊的奶香味扑鼻而来。孛儿贴端起碗来喝了一口,不仅奶香浓郁、味美甘甜,而且还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聪明的孛儿贴便开始潜心钻研,终于熟练地掌握了制造奶酒的方法并制作了造酒工具。在成吉思汗西征凯旋归来的庆典上,孛儿贴把自己亲手酿造的奶酒献给丈夫和众将士。大家喝了之后连连赞颂奶酒味美香甜。从此,成吉思汗便把奶酒封为“御膳酒”,用以在皇宫举行的宴会上赏赐群臣。直到现在,每遇喜庆,蒙古人总是手捧哈达和奶酒,敬献长者和贵宾,这也是蒙古人最高的待客礼节。成吉思汗与巴尔虎馅饼在成吉思汗诞生之前,前蒙古草原上散居着大大小小的上百个部落,弘吉剌是蒙古部其中之一的部落。弘吉剌部落是出美女的地方,很多蒙古部落的男子都以娶到弘吉剌部落的美女为荣。当年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抢来的新娘就是弘吉剌部落的美女诃额伦。成吉思汗本人娶的也是弘吉剌部落德薛禅的女儿孛儿帖。成吉思汗长到18岁时,他带着九九彩礼来到乌尔逊河畔弘吉剌部德薛禅家娶孛儿帖为妻。相传,在成吉思汗与孛儿帖的婚礼庆典上,一共制作了九九八十一道饭菜,其中有一道饭菜很特别,弘吉剌部的人称“莫阿嘎帖海日门”,是一种用肉制品做成馅饼。成吉思汗吃了一个“莫阿嘎帖海日门”,感到又脆又香,激动地说:“这是我长到18岁吃到的最香的饭了,这是怎么做的?”说着一连吃掉了18个。德薛禅回答说:“把新鲜的牛肉切成一片一片,然后把各种野菜夹在肉的中间,烤在火炉上,烤到八成熟就可以吃了。”成吉思汗听到这里说:“我要让全蒙古的人都要吃到莫阿嘎帖海日门,品尝弘吉剌的饮食。”后来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最终变成了现在的“巴尔虎馅饼”。成吉思汗与酸奶要做出好的酸奶,除了要有好的鲜奶之外,菌种至关重要。最早的酸奶菌种是从何而来?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当中,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相传,在成吉思汗所居住的草原上,曾经是牛羊遍地,奶源充足,但是牧民们主要还是以食用牛羊肉和饮用鲜奶为主,其它再制奶品种类却特别少。后来,成吉思汗建立了强大的蒙古帝国,名声远播,威震天下。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感动了天神,于是天神决定在天庭举行盛大的庆祝宴会,特邀成吉思汗赴天庭参加盛宴,以示祝贺。席间,成吉思汗吃到许多前所未见的奶食品,特别是一种凝冻状的奶品,嫩滑爽口,入口即化,比在草原上喝的鲜奶多了很多奇妙的味道。于是,成吉思汗便问天神:“如此美味之奶品,何以炼成之,人间未曾见也?”天神抚须而笑,答道:“此乃天庭常食之物,名曰‘酸奶’,只因人间无‘引子’,故无从做此美味也。”听了天神的讲述,成吉思汗就有了将“引子”带回人间造福人民的想法。但是,此“引子”属天庭重点保护之物,成吉思汗虽然再三恳求天神,也未获准恩赐。怎样才能带回去呢?有着超人智慧的成吉思汗灵机一动,便想出了绝妙的法子。临走时,他偷偷地将“引子”沾在自己长长的胡须上向人间驰骋而去。成吉思汗把酸奶“引子”带回大草原后,就让炊事兵把“引子”加入盛有鲜羊奶的皮囊中,并用棉被包裹起来,结果第二天,便做出了与天庭一样美味的酸奶。成吉思汗下令大量制作酸奶,让每个士兵都随身携带酸奶,以保证身体健康强壮,防止生病,确保战争的胜利。后来,成吉思汗又把酸奶“引子”传给牧民们,让他们也能制作出美味的酸奶来。后来这件事被天神知道了,天神将牛羊的天敌——狼,放到大草原上,目的是让草原人时刻都要警惕来之不易的酸奶“引子”。因此,草原人对酸奶“引子”都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于是就出现了每个蒙古包中都存放着一个用于盛装酸奶“引子”的精致奶罐。这里所说的酸奶“引子”,就是我们现在所用的酸奶菌种了。成吉思汗与查格得日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率军西征。由于恶劣的严寒风沙环境,将士们饱受鼻炎头痛的困扰,战斗力大为下降。危急时刻,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召集随军喇嘛(医生)挖掘各民族验方,研制出“查格得日”(蒙古语:“及时治疗”),将士们服用后很快康复,军心大振,并取得了西征的胜利。从此,“查格得日”始终作为军中必备药品,伴随成吉思汗及其后裔南战北征,立下不巧的功勋。翻开成吉思汗的征战秘籍《行记》,蒙药“查格得日”也有确实的记载。如今,乌兰浩特中蒙制药有限公司继承蒙古族医药文化,发掘成吉思汗秘方,精选内蒙古大草原天然无污染的珍贵药材,运用现代制药工艺技术最终生产出了“查格得日”,使得这一民族医药宝库中的精华重新造福于鼻炎患者。成吉思汗与茯苓相传成吉思汗在中原作战时,小雨连绵不断地下了好几个月,大部分将士水土不服,染上了水湿症。为此,成吉思汗十分着急。后来,有少数几个士兵因偶尔服食了茯苓,得以痊愈。听说此事后,成吉思汗大喜,急忙派人到盛产茯苓的地区运来大批茯苓给将士们吃,兵将们吃后病情好转起来,成吉思汗最后打赢了仗。从此,茯苓能够治愈水湿症的神奇功效开始在北方草原广为传诵。成吉思汗与“通癃宝”蒙古骑兵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驰骋于世界各地。然而,由于长期骑马,多数士兵都出现了前列腺问题,会阴疼痛、排尿困难、肛腹坠胀、乏力。不但战斗力大大消弱,而且半数以上的骑兵寿命不长,子嗣不兴。为此,成吉思汗曾命各地名医充入军中进行治疗,皆无济于事。逐下死令,如军医研究药方不成,就治罪问斩。军医们经上千次调制,终于根据《皇帝内经》中经络疗法,行血通窍,穴位导药,制出“通癃宝”(中药炮制的药垫),骑兵将其垫在胯下会阴穴处,不论风餐夜宿还是骑马征战,都没有问题。自此,在骑兵中,前列腺疾病不再是顽疾。凭借神奇的通癃宝,骁勇的蒙古骑兵所向披靡。成吉思汗的沙棘养生术据传,成吉思汗有一次率军远征时,为了提高大军的远征能力,被迫将一批连年征战、体弱多病的战马弃于沙棘林中。等到成吉思汗凯旋归来,再经过那片沙棘林时,发现那些被遗弃的战马不但没有死,反而都恢复了往日的神威,见主人们归来更是呼啸而起,奋蹄长嘶。将士们没想到小小的沙棘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便立即向成吉思汗禀报此事。于是,成吉思汗便下令全军将士立即采摘大量的沙棘果随身携带。果然,经常食用沙棘,将士们比以前更加体力充沛,精神抖擞,与敌作战如虎添翼。后来,御医们还用沙棘调制出了强身治病的蒙药。成吉思汗与蒸疗成吉思汗率军长年征战,许多将士长年累月在马背上驰骋疆场,导致腰、颈椎、脊柱损伤,无法再上战场,军队士气大减。成吉思汗为此大为伤脑。于是,昭告天下,广求良医,可多日无人揭榜。直到一天清晨,一姓黄的老者将告示揭走。黄姓老者祖上世代行医,医术之高超。于是,黄姓老者应召为将士医治。据传,黄姓老者为人怪僻,医法诡异。他令人在军中立数十大锅,锅内放入秘制草药,上放一笼屉,然后将患病将士置于笼屉之内,加火热蒸。此举虽然让围观者大惊失色,可奇迹也随即出现,凡经蒸煮的将士都在几日内恢复了健康,体力充沛,精神焕发,又恢复了往日的骁勇善战。这一奇闻很快传遍坊间。黄氏疗法也被下令成为军中医治秘法,不得外传。黄氏后人历经几代传承,将这种蒸煮方法演变成现代的药物导引方式,将祖传秘方结合现代中西医理论,研究出皇师傅三清养生疗法。成吉思汗与锁阳据传,成吉思汗征战至河西走廊时,突发恶疾,生命垂危。冬至夜,大汗已就寝,突觉耳畔嗖嗖来风,睁眼时面前一片光亮,一位白发老者飘然而至。老
本文标题:成吉思汗与蒙餐蒙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90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