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件第一讲
裴成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讲导论二、教学内容三、重要参考著作四、西北考古发掘与西域研究的进展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旨趣、特点和研究现状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的旨趣、特点和研究现状方豪先生在他的《中西交通史》一书中说,“中西交通史所包括之内容,大略如后:民族之迁徙与移殖;血统、语言、习俗之混合;宗教之传布;神话、寓言之流传;文字之借用;科学之交流;艺术之影响;著述之翻译;商货之交易;生物之移殖;海陆空之特殊旅行;和平之维系(使节之往还、条约之缔结等);和平之破坏(纠纷、争执与大小规模之战斗等)。唐朝的十部乐:燕乐、清乐、西凉、天竺、高丽、龟兹、安国、疏勒、高昌、康国季羡林先生在所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的引言中说,“我总觉得,中外文化交流史还没有成为一门有理论、有纲领的独立的学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2页)。二、教学内容第1讲导论第2讲先秦时期的中西交通第3讲秦汉时期的中外接触与交流第4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讲寻找楼兰王国第6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上)第7讲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下)第8讲华戎交会的敦煌第9讲宋元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第10讲高昌的文化汇聚第11讲四大发明的西传与马可波罗来华第12讲海上丝绸之路与郑和远航第13讲明清之际基督教入华与中西文化交流第14讲结语三、重要参考著作:《中外文化交流史》,周一良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黄时鉴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西文化交流史》,沈福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二版,2006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张维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中西交通史》,上下册,方豪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77年;岳麓书社,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欧洲与中国》,〔英〕赫德逊著,王遵仲等译,中华书局,1995年。《中西交通史料汇编》1-4册,张星烺编,中华书局,2003年。初版1930年,二版1977年。《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向达著,三联书店,1957年。《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冯承钧译,商务印书馆,1957-1962年。《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季羡林著,三联书店,1982年。《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荣新江、李孝聪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文本、图像与文化流传》,张广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张广达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汉唐美术考古与佛教艺术》,杨泓著,科学出版社,2000年。《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林梅村著,文物出版社,1998年。《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林梅村著,三联书店,2000年。《汉唐之间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巫鸿主编,文物出版社,2003年。《汉唐之间的宗教艺术与考古》,巫鸿主编,文物出版社,2000年。《汉唐之间文化艺术的互动与交融》,巫鸿主编,文物出版社,2001年。《中国石窟寺研究》,宿白著,文物出版社,1996年。《印度到中国新疆的佛教艺术》(敦煌学研究丛书),贾应逸、祁小山著,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唐代的外来文明》,〔美〕谢弗著,吴玉贵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唐代金银器研究》(《唐研究基金会丛书》),齐东方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蔡鸿生著,中华书局,1998年。《唐代来华外国人生活考述》,谢海平著,台湾世界书局,1970年。《唐吐蕃大食政治关系史》,王小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敦煌吐鲁番文书与丝绸之路》,姜伯勤著,文物出版社,1992年。《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荣新江、张志清主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荣新江著,三联书店,2001年。《祆教史》,龚方震等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年。《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姜伯勤著,三联书店,2004年。《摩尼教及其东渐》,林悟殊著,台北淑馨出版社,1997年。《达·伽马以前中亚和东亚的基督教》,克里木凯特著,林悟殊翻译增订,台北淑馨出版社,1995年。《唐代景教再研究》(唐研究基金会丛书),林悟殊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美)卡特著,商务印书馆,1957年。《郑和研究百年论文选》,王天有、万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从中西初识到礼仪之争——明清传教士与中西文化交流》,张国刚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明清传教士与欧洲汉学》,张国刚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和基督教》,[法]谢和耐著,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熊月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李天纲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史》,[法]安田朴著,耿升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王小甫、范恩实、宁永娟编著《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张广达、王小甫《天涯若比邻——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华书局(香港),1988年。四、西北考古发掘与西域研究的进展以上是美国火星车“好奇号”2012年8月23日拍摄的火星照片,显示了火星上的一座山脉。一位网易网友评论说“一望无际的旷野,,曾经是多么璀璨的文明的存在。我们的未来也是这样吗?”godwzc1[网易辽宁省大连市网友]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新疆的维吾尔族新疆的地理位置季羡林先生在《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从人类文化发展的远景看,文化汇流的研究更有特殊的意义。……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煌和新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有第二次生命,他愿意出生在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县,“因为最伟大的文明曾经在那里交汇”。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北考古年表1893—1897年,瑞典斯文·赫定第一次中亚探险,探查和田地区。1898年,俄国克莱门兹考察吐鲁番。1899—1902年,瑞典斯文·赫定第二次中亚探险,发现楼兰,考察西藏。1900—1901年,英国斯坦因第一次中亚考察,发掘和田、尼雅。1902—1903年,德国格伦威德尔率第一次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发掘吐鲁番。1902—1904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一次中亚探险,发掘和田、库车、吐鲁番。1904—1905年,德国勒柯克率第二次德国吐鲁番考察队发掘吐鲁番。1905—1907年,德国格伦威德尔率德国第三次吐鲁番考察队发掘巴楚、库车、焉耆、吐鲁番。1905—1908年,瑞典斯文·赫定第三次中亚探险,主要考察西藏。1906—1907年,俄国科卡诺夫斯基率考察队再访吐鲁番。1906—1907年,俄国别列佐夫斯基考察库车地区。1906—1908年,英国斯坦因第二次中亚考察,发掘和田、楼兰,考察敦煌。1906—1908年,法国伯希和中亚考察队,发掘巴楚、库车,考察敦煌。1906—1908年,芬兰曼涅尔海姆考察队,考察吐鲁番、敦煌。1907—1909年,俄国科兹洛夫考察发掘西夏古城哈拉浩特(黑城)。1908—1909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二次中亚探险,发掘吐鲁番、楼兰、库车。1909—1910年,俄国奥登堡率领俄国第一次中亚考察队赴新疆考察。1909—1911年,俄国马洛夫率领考察队,考查新疆和甘肃。1910—1914年,日本大谷探险队第三次中亚探险,发掘吐鲁番、米兰、库车,考察敦煌。1913—1914年,德国勒柯克率第四次吐鲁番考察队,发掘库车、巴楚。1913—1914年,俄国巴洛夫率领考察队,考察新疆和甘肃。1913—1915年,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发掘和田、黑城子、吐鲁番、库车。1914—1915年,俄国奥登堡率俄国第二次中亚考察队,考察敦煌。1927—1935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甘肃、新疆等地。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共同率领。斯文·赫定(1865-1952)斯坦因(1862-1943)伯希和(1878-1945)大谷光瑞(1876-1948)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楼兰LA城官署和佛塔遗址汉精绝国遗址尼雅遗址的地标——大佛塔尼雅出土鄯善王童格罗伽纪年文书精绝王室使用的木简楼兰城出土李柏文书尼雅出土公元三世纪木雕小桌楼兰佛寺废墟出土希腊化艺术风格的木雕残片楼兰城附近出土毛织品残片米兰佛寺壁画上的有翼天使像关于这门课的建议裴成国:pioneerpei@163.com手机:18629096038历史学院410室
本文标题: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课件第一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09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