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1.对一株多年生的树木来说,一年内在原有的生物量基础上所增加的生物量是(B)A.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D.净次级生产量解析: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即净初级生产量。2.下列实例中,属于初级生产量的是(A)A.绿色植物的生产量B.猪的生产量C.狗的生产量D.蚯蚓的生产量解析: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3.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D)A.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B.净生产量实际上就是总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C.生物量与生产量的单位相同均可用g/m2或J/m2表示D.若GP-R=0,则生物量不变解析: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即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净生产量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生物量的单位用g/m2或J/m2表示,生产量的单位用g/(m2·a)或J/(m2·a)表示。4.如图表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以下描述错误的是(D)A.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B.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C.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D.次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解析:次级生产者是以现存有机物为食,对其进行再制造,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海洋生物能量利用效率高,次级生产量相当于陆地的3倍多;次级生产量不包含呼吸量。5.如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光照强度下降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则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A处的植物长势最好D.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解析: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减去植物呼吸消耗掉的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原因是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下降;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C点所示的状态,净初级生产量等于0,即有机物长期没有积累,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净初级生产量可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净初级生产量越大,植物用于生长和繁殖的有机物就越多,长势越好;生产者的生物量就是净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6.深海区可以分为上下两个层:上层有初级生产量,下层没有初级生产量。产生这一区别的关键因素是(B)A.上层水域水温较高,可使藻类比以藻类为食的初级消费者生长得更快B.上层水域有足够的光照可以积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C.上层水域有较多的鱼,可将浮游动物控制在较低密度,使得藻类密度较高D.上层水域海水表面的波浪运动可使水中的氧溶解量提高,满足光合作用对氧的需要解析:深海区下层没有光照,没有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上层水域有足够的光照可以积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7.黑白瓶法是测定水体初级生产量的一种方法。取得自然水域某水层水样(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测定初始溶氧量为C,将水样分别灌入白瓶和黑瓶中,放回原水层,24小时后分别测得白瓶和黑瓶的溶氧量为B和H,从而可以计算水体相关生态学的数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A.C与H的差值可表示生产者的呼吸量B.B与C的差值可表示净初级生产量C.B与H的差值可表示次级生产量D.丢失C数据后也可计算出总初级生产量解析:黑瓶只进行细胞呼吸,C与H的差值可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白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B与C的差值表示生产者制造的净氧量(生产者制造总氧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不能表示净初级生产量(生产者制造总氧量-生产者呼吸量)。B-H=(B-C)+(C-H),表示生产者制造的净氧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量,即总初级生产量,因此丢失C数据后也能计算出总初级生产量。8.下列有关生物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A.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B.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积累越多则其生物量越大C.生物量的单位通常用g/m2或J/m2表示D.生物量只能用于植物不能用于动物解析:生物量既可用于植物,也可用于动物。9.下列关于某一自然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量说法正确的是(C)A.次级生产量一定来自初级生产量B.第一营养级的生物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C.净初级生产量一定大于次级生产量D.顶极群落的生产量、生物量一成不变解析:次级生产量可以来自初级生产量,也可以来自上一营养级的次级生产量;第一营养级的生产量一定多于第二营养级,而生物量不一定;净初级生产量一定大于次级生产量;顶极群落的生产量、生物量相对稳定,并不是一成不变。10.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调查时间调查项目1953年1973年1984年1996年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利用率(%)20.342.388.995.9总初级生产量[t/(hm2·a)]17.4355.50116.61150.81净初级生产量[t/(hm2·a)]1.5014.5223.8826.00(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种类变化趋势是。(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3)请绘制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坐标曲线图。(4)如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解析:(1)从题干信息可知:群落演替的起点不是原始裸地,而是从原来已有的植物群落所发生的演替,故为次生演替,演替的结果是群落物种种类增加。(2)从表格数据可看出在演替过程中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加,生态系统光能利用率也增加。(4)生物量演变的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答案:(1)次生演替逐渐增加(2)随着叶面积指数的增大,光能利用率升高(或正相关)(3)呼吸量=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描点、连线如图:(4)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的生物量逐渐增加,最终趋于稳定11.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回答:(1)决定该群落出现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是。(2)该池塘上层(填“有”或“无”)次级生产量。(3)由于生活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了治理污染,放养了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鱼,则该池塘中鲢鱼种群的增长方式是。解析:(1)水生群落有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2)该池塘上层有浮游动物,有次级生产量。(3)池塘中环境资源是有限的,故鲢鱼种群的增长方式是逻辑斯谛增长(“S”形)。答案:(1)光(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2)有(3)逻辑斯谛增长(“S”形)
本文标题: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选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09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