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洛可可艺术概念•1、意义与背景•洛可可艺术(Rococoart)是法国十八世纪的艺术样式,发端于路易十四(1643~1715)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又称「路易十五式」。•洛克克艺术形成的内因是法国本身的需要,外因是东方艺术的影响,首先是日本浮士绘传到法国,使法国看到了一个从未有的新的艺术世界。18世纪初远洋商轮直接把中国的工艺品运到法国。瓷器的滑润,丝绸的光泽和其他器皿线条的流畅,使他们的感情为之一变。饮茶、插花在沙龙中流行起来,室内家具追求的是中国式样,墙面的美化盛行青花瓷风格,因而洛克克艺术风格从发生上可称之为“中国——法国式样”或“法国——中国式样”。•从词源来看,rococo一词与法语rocaille(岩状饰物)相关。早在17世纪,法语rocaille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也有一说即文艺复兴时代传到意大利的中国假山设计),和庭园中的贝壳细工,travailderocaille(岩状工艺)为travail的同意语。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来,指室内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装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巴洛克」相关连,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2、词源与含义3、洛可可艺术的特质•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③色泽柔和﹑艳丽。•④崇尚自然。•⑤人物意匠上的谐谑性﹑飘逸性,表现各种不同的爱,如浪漫的爱、性爱、母爱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洛可可的倡导者华托A.Watteau,1684~1721发舟西苔岛《晴天》约1714年《公园聚会》约1716年《尴尬的求婚》约1716年《弹琴者》约1717—1719年《任性的女性》约1718年《拉尔森画店》约1720年布歇Boucher,1703~1770《贝尔热禾夫人》《火神伏尔甘突然出现在维纳斯和战神马尔斯面前》弗朗索瓦·布歇•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是一位将洛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致的画家。《雷纳托和阿尔米达》约17343年《博伟附近的风景》1740年《维纳斯的凯旋》约1740年《沐浴的狄安娜》约1720年《梳妆的维纳斯》约1751年《中国人物风景》1742年《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弗拉戈纳尔•弗拉戈纳尔(JeanHonoreFragonard,1732—1806),法国洛可可风格画家。1732年4月5日生于格拉斯,1806年8月22日卒于巴黎。《荡秋千》弗拉哥纳尔J.H.Fragonard,1732~1806《狄德罗肖像》约1769年《读书少女》约1776年《赢得的吻》约1776年《闩》约1777年夏尔丹(Che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夏尔丹J.B.S.Chardin,1699~1779厨房静物画《魟鱼》(1728,巴黎罗浮宫)《静物》《银质大口杯》1761年《有铜水壶的静物》1733年《玩小陀螺的男孩》1737年《市场归来》1739年《勤勉的母亲》1740年西班牙美术戈雅•弗朗西斯哥·戈雅.西班牙恶魔派画家,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到士雇主一直袒护他.曾著有裸体的玛哈,曾将皇后容貌的缺点画出来.《裸体的玛哈》1778——1779《穿衣的玛哈》1798——1805《查理一世一家》《德波赛尔夫人像》1806年《巨人》1810——1812《1808年5月3日的枪杀》1814年英国美术荷加斯W.Hogarth,1697~1764《时髦婚姻组画之一:订婚》《时髦婚姻组画之二:某天早晨》《时髦婚姻组画之三:查验》《时髦婚姻组画之四:梳妆》《时髦婚姻组画之五:伯爵之死》《时髦婚姻组画之六:伯爵夫人之死》《卖虾女》1759年雷诺兹(1723~1792)Reynolds,Joshua《上校像》1782年《邦伯里小姐为三美神牺牲》1765年庚斯博罗T.Gainsborough,1727~1788《蓝衣女子》《早晨散步》《安德鲁斯夫妇》洛可可建筑波夫朗G.Boffrand,1667~1754,巴黎《苏比玆宅邸》(1736-9,例如内部的公主大厅)洛可可和巴洛克建筑之间的比较•洛可可建筑的外型满足于有节奏的布局、自然的建材或加上一层简单的色调,而内部装潢则五彩缤纷,形式多样。最大特点是明显带有人生的享乐主义思想,它是人生现世享乐生活的舞台,主要体现在王宫贵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上。•巴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室内装潢通常以白色为底,利用花朵、草茎、棕榈、海浪、泡沫或贝壳等作为装饰的图案,带来一种异常纤巧、活泼的趣味,但却破坏了建筑的均衡、庄重和安定的感觉,尤其是使用金、白、浅绿、粉红等刺眼的色彩,更令人眼花缭乱,这种繁琐、矫揉造作的风格,实在是装饰艺术的极端。•洛可可和巴洛克相较,前者女性化,男性也加以女性化,受东方(中国明清)的影响,后者雄伟健壮、播大堂皇,与西方的反宗教改革有着直接的联系;两者都有着运动感,但前者是抒情的律动,后者是巨大的旋转。洛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本文标题:洛可可艺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14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