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听课记录表(2016年秋季学期)
-1-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9.5星期一节次二年级二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长度单位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三、认识直尺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1.猜1厘米长。2.找直尺上的1厘米。3.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4.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5.生活举例。师小结:只要你留心认真地观察,相信你会找得更多。五、测量物体的长1.测量纸条的长。师:这张纸条有多长呢?怎么用直尺测量?让学生自主测量,教师巡视。2.汇报。师:你是怎样测量的?生:一端对着0,另一端对着6。师:对,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3.测量自己的数学教材。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六、总结评价,深化认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评议评语着力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引导学生动手、动口,注意矫正反馈,注重双基训练。-2-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9.15星期四节次二年级四班级授课教师林崇科目数学课题亿以上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最后全班交流亿以内数读写方法。二、新课教学1.亿以上数的读法。(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数和刚才读的数有什么不(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要求:先自己试着读读这样含有三级的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最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方法是什么?(3)全班反馈。在学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是什么?(4)说读法时,重点处理0的读法。(5)围绕读法进行练习。读出下列各数:83000000005780000002070060051000100000062030040000046008000002.亿以上数的写法。(1)写出下面各数。(2)学生反馈。(3)处理0的写法。(4)组间交流。小结:怎么写亿以上数的。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三、巩固练习1.读数。2.先说出下面各数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再读出来。3.把下面的数读出来。4.写出下面各数,再指出各是几位数。5.把下面的数写出来。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请谈谈自己的收获、体会和遗憾。评议评语语言幽默风趣,将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传授,能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双基落实,效果大为显著。-3-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9.23星期五节次一年级三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测量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新课教学1.建立“1毫米”的表象。(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2)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复习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在刻度尺上标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巩固练习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数,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五、布置作业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2题。评议评语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4-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0.11星期二节次一年级六班级授课教师蓝瑞年科目数学课题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认识倒数。2.教学例1。下面那两个数互为倒数?5362735611720学生分析,讨论,得出结果:53和35、6和61、27和72互为倒数。师: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你的根据是什么?生1:根据倒数的定义。生2:分子和分母交换位置。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上面的数中还有0和1两个数,它们有倒数吗?生1:1有倒数。因为1×1=1,所以1的倒数是1。生2:0没有倒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不可能是1,所以0没有倒数。三、巩固练习1.填空43的倒数是(),()的倒数是81。10的倒数是(),()没有倒数。2.教材29页“做一做”。这是求倒数的练习,教师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订正。四、课堂小结学完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五、布置作业教材“练习六”第3、4题评议评语注意知识的衔接,运用知识迁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懂。学生主动参与性不够,有待提高。-5-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0.21星期五节次二年级二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2.揭示课题。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一)教学例1。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二)教学例2。学习用尺子画角。1.学生思考,交流怎么画。2.师:怎么画角呢?引导学生利用学具直尺、三角尺画角(1)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2)集体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3)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生板演,其他交流并相互欣赏(4)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三、巩固练习,反馈内化1.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课件展示。2.做一做第1、2题。抽象角并巩固角的画法。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1.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2.还有的问题,比如:角有哪几种?等等,我们还没有及时解决,查查资料,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分享一下你的收获!评议评语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6-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0.24星期一节次一年级四班级授课教师林崇科目数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1.口算。2.笔算并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708×6=790×8=54×278=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索发现1.教学例2。(1)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本上完成。)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2.独立计算106×30=。学生反馈讨论:(1)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106×30(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2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四、课堂小结你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评议评语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7-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1.3星期四节次三年级六班级授课教师林崇科目数学课题比的意义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教学比的意义。(1)教学同类量的比。①用除法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②用比表示同类量之间的关系。(2)教学非同类量的比。①用除法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②用比表示非同类量之间的关系。(3)归纳、理解比的意义。①什么是比?结合上面两个例子说一说。(学生试说,教师总结:两个数的比就是表示两个数相除)②判断,下面数量间的关系表示的是两个数的比吗?2.教学比的读、写和比的各部分名称。(1)简介比的写法。(2)简介比的读法。(3)简介比的各部分名称。(4)明确比值的求法和表示方法。3.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1)比与除法的关系。(2)比与分数的关系。4.小结。三、巩固练习教材49页“做一做”第1、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五、布置作业教材52页“练习十一”1、2题。评议评语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8-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1.10星期四节次一年级三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四边形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导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深入了解,认识特征。2.特殊图形,分类认识。小结:这么说来,长方形和正方形真的很特别,它们到底特别在哪儿?3.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出示教学例2图形。(1)说说黑板上两个图形的名称?根据图上标注的名称,识记长方形、正方形的各部分名称。(2)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师:都有几条边,几个角?学生汇报,并说理由。(3)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长方形的特征:①先猜边和角的特征(引入对边);②具体验证特征通过辅助工具量、对边对折。正方形的特征:①先猜边和角的特征;②具体验证特征通过辅助工具量、对边对折。(4)说说我们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东西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师:学具袋里两长两短四根小棒,拿出一长一短两根小棒。要拼成一个长方形,怎么拼?还需要怎样的两根小棒?还能拼成什么四边形?需要怎样的小棒?(5)画一画。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样的?你记住了吗?你想大显身手来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三、巩固练习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四、课堂小结你们认识四边形了吗?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它们有那些异同点?五、布置作业教材第81页“练习十七”第1、4题。评议评语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9-听课记录表日期2016.11.22星期二节次三年级二班级授课教师蓝广平科目数学课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及过程随堂点评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1.启发谈话。师:你们喜欢照相吗?今天老师就请你们来做一位小摄影师,帮老师照相,好吗?2.提出要求让学生照相。(1)我要照一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哪里?(2)我还要照一张侧面像,你又该站在哪里?(3)引导观察所照的照片。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本位观察。谈话: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2.换位观察。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3.全面观察。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熊猫?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小组交流你的发现。)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完成68页“做一做”。教师:同学们要乘上快乐大巴去秋游,出发前有4名同学在观察大巴,他们看到的一样吗?每幅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2.完成教材第70页练习十六第1、2、3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评议评语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识讲解准确,教学设计合理,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上台交流展示等形
本文标题:听课记录表(2016年秋季学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2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