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关键词:智能化小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引言: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近普通消费者。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的理念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智能建筑最早出现在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对智能建筑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九十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商逐句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价值。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在2000年出台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智能建筑的现状和问题1991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实用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上述比例是否正确没有去分析过,但根据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至今见到的运行正常,真正达到智能建筑标准的确实为数不多。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1、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是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智能建筑中所涉及到的楼宇自动化系线(BAS)是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很难一下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就相当困难。2、楼宇自动化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设备。由于甲方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售后培训,维修支持等不够重视,导致智能建筑由于长期缺乏正确的维护无法正常运转。3、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以及对国外产品的熟悉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正常进行。接线错误,特别是因电源线与信号线接错,或地线接错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质量保证不了。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正常投运率低,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大量浪费,己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个重要的标帜是在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文件。它宣布了政府决心对这个行业进行管理和整顿,以使这个市场更加合理和规范。应当说,这个文件的颁布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是从粗放到规范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地指出了智能建筑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即:1、明确地界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涵。2、明确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工作。3、规定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程序。4、明确规定了智能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5、明确规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由该建筑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单位总体负责。6、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甲级设计资格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必须由取得专项工程资质的系统集成商进行深化系统设计。7、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和系统调试,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8、智能建筑投入运行一年后将对工程进行评估。同时,随着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飞速提高,一些国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国内有些公司与大专院校也开发出国产的楼字自动化系统,但由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给国产楼字自动化系统(bas)的推广与应用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在国内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还没有从敏感元件开始形成配套生产之前,可以采取过渡的办法,敏感元件、执行机,阀门、变送器选用或部分选用国外产品,计算机控制系统选用国内开发的产品,对于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是完全可行的。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趋势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随着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和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其发展速度一定会逐步加快。欧洲数十家科研和学术机构,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等几十名智能建筑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们,以欧洲智能建筑组织的名义共同发表了题为“智能建筑在欧洲”的实施概要咨询文件。在实施概要中以智能建筑金字塔的图形,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智能建筑的演讲过程和发展方向。从系统构成来看,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多元化。图1智能建筑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根据用途,规模的不同,智能建筑将朝着多元化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1)智能化办公楼2)智能化医院智能化医院突出计算机网络。这不仅由于电脑在诊断和处理能力上潜力巨大,而且在存储信息和运处速度上远非人脑可比。电脑在开方、医疗、远程会诊、诊断和咨询等极具威力。在器官移植、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等医用网络方面正在发挥巨大作用。据报道,国内首家“智能化医院”诞生在江苏人民医院。3)智能化学校目前,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大都采用了电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这些可以看作是智能化学校的雏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学校必将成为21世纪的教育建筑景观。智能化学校重点是普及、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应用。学生通过在INTERNET网上的应用操作,将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潜移默化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应用知识和观念的教育,增长他们在应用信息和驾驭信息方面的能力。这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知识经济化具有长远与现实的战略意义。上述为现实的智能化学校。还有一种网上学校,我们不妨称之为“虚拟学校”,比如,在美国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布置作业、批改答卷、答疑、咨询、讨论问题、公布教学计划等等。学生可以在自己家里拿学分,甚至一个日本学生不出国,通过“虚拟学校”即可获得哈佛大学的学位亦不足为奇。“虚拟学校”可以认为是智能化学校的远程服务。4)智能化公寓智能化公寓是指将住宅里的各种信息设备,通过家庭内网络(家庭总线系统)连接起来,并保持这些设备与公寓的协调。从而构成舒适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以实现在信息社会中富有创造性的生活。5)智能化建筑群从国际上看,智能建筑还有一种向智能化楼群发展的趋势,在楼群中利用楼群互补的方法将大楼群连接在一起。如办公楼、宾馆和购物中心构成的大楼群中,设计出能在这样一个大楼群范围内提供通讯和管理服务的基本设施。参考文献:1徐兴声.智能建筑建设中的模糊概念辨析.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7(5)2失津津等.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8(4)3寿大云等.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筑学报,1997(6)4林贤光.智能建筑与建筑.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7(1)5陈德水.展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1997(2)6田有松(编译).智慧大楼设计计划指南.台湾)中华水电杂志出版社,附录:智能建筑相关标准规范编制依据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2.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3.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7.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9.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10.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26-8611.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1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13.防盗报警控制器材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901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15.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10408.1-8916.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17.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18.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19.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2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21.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规范》我国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沈阳市铝镁设计研究院汤新中沈阳计华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胡英哲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综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其核心功能是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SIC(SystemIntegratedCenter)、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ManagementAutomationSystem)、信息通信系统CAS(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AutomationSystem)、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AutomationSystem)、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SafetyAutomationSystem)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StructuredCablingSystem)构成。我国智能建筑现状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低于4500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广州中信大厦(80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
本文标题: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39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