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2010话题3:对社会人文因素的认知与把握
话题3:对社会人文因素的认知与把握公共建筑设计原理2010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设计中除了关注场地的自然条件,更要看到对建设与使用可能造成影响的人为因素或设施,尤其对位于城市中的建筑来说。因此,建筑的场地不仅要求有适宜的自然条件,用地所载负的种种人工施加条件的良好配合也至为重要。这些条件包括:建筑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空间环境场地内的现状情况、交通条件、市政设施状况等文化背景与社会心理对建筑的影响A.公共限制1用地控制2密度控制3高度控制4容量控制5绿化控制6其他控制指标公共限制条件是通过对建筑设计中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的控制来实现的。通过对场地界限、用地性质、建筑容量、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化等多方面指标的控制,在保证自身土地使用效益的同时,达到城市整体经济效益良好、空间布局合理的目的。1、用地控制对土地数量和使用性质的限定。1)、场地界限A、建设用地边界线(用地红线)用地边界线是场地的最外围边界线,它限定了土地使用权的空间界限,以及由此连带的相关经济责任,是场地空间限定的基础。当用地边界线范围内有公共设施(如城市道路)用地时,必须首先保证公共设施的使用。因此,建设用地边界线并不是对场地可建设使用范围的最终限定。B、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与城市道路用地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包括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一般在城市规划中明确划定,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条件图中标明。道路红线总是成对出现,其间的线形用地为城市道路用地。城市道路包括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居住区级道路等。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B、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与城市道路用地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B、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的关系有如下三种: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重合,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相连。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相交,表明城市道路穿过场地。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分离,表明场地与城市道路不相连。这时,场地必须设置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B、道路红线道路红线与用地边界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1.2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情况下,场地应与城市道路(红线)相连。其连接部分的位置与最小长度,应满足场地与城市道路之间交通联系的需要和消防车辆的通行要求,并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人员密集场所(指电影院、剧场、文化娱乐中心、会堂、博览建筑、交通客运站、商业中心等)的场地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尚须满足下列要求:◎场地应至少一面邻接具有足够宽度的城市道路,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场地周长(不包括被城市道路用地占用部分)的1/6。◎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相连接)出口。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B、道路红线道路红线对场地的限制道路红线是场地与城市道路用地在地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限。建筑物的台阶、平台、窗井等建筑突出物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建筑物的地下部分或地下建筑、建筑基础以及(除场地连接城市管线以外的)地下管线也不允许突入道路红线。但属于公益上有需要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如公共厕所、治安岗亭、公用电话亭、公交调度室等等,经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可突入道路红线建造。而建筑的骑楼、过街楼、空中连廊和沿道路红线的悬挑部分,其净高、宽度等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的统一规定,或经规划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建造。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B、道路红线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允许窗罩、活动遮阳、雨棚、挑檐等建筑突出物突入道路红线。《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2.2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2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3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4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C、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建筑控制线又称建筑线或建筑红线,是建筑基地位置的控制线。与用地边界线和道路红线不同,建筑控制线并不限制场地的使用范围,而是划定场地内可以建造建筑物的界限,它对建筑物的限制作用(如可突入控制线建造的建筑、建筑突出物等)与道路红线基本相同。建筑控制线的划定主要根据如下原因:(道路)红线后退场地与道路红线相接时,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常常在道路红线以外另定建筑控制线,这种情况称为红线后退(或称为后退红线)。这时,道路红线与建筑控制线之间的用地可以修建绿化设施、道路、停车场、广场、用以连接场地与城市管网的管线设施、属公益需要的临时性建筑等。契约限制这是在开发商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划拨土地批准文件或土地出让、转让合同中规定的,场地的使用必须遵守的各种限制。契约限制一般以明确的文字表达,必要时也可以附图说明,可能包括对场地使用中各方面提出的限制条件和要求。1、用地控制1)、场地界限C、建筑控制线(建筑红线)边界后退在分析场地限制条件、确定可建筑范围时,还需考虑到与相邻场地临近建筑之间留出足够的防火间距、消防通道和日照间距等,因此需要确定相应的建筑控制线,又称为后退边界。该建筑控制线与用地边界线之间,一般可用以布置道路、停车场、绿化及地下管线等设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1.4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2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3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红线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邻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1、用地控制2)、用地面积用地面积是指可供场地建设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即由场地四周道路红线-地产线所框定的用地总面积,其常用单位为公顷(ha)。用地面积是计算场地其它控制指标的基础。3)用地性质用地性质即土地的使用方式或用途,一般以所对应的用地分类类型来表示。场地的用地性质一般由城市规划确定。在场地设计和建设中,须明确城市规划所确定的本场地的用地性质及其相应限制与要求,并根据场地的用地性质进行场地的建设和利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1.1基地内建筑使用性质应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规定,城市用地共分为10大类、46中类和73小类。1、用地控制3)用地性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R:居住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C1:行政办公用地;C2:商业金融业用地;C3:文化娱乐用地;C4:体育用地;C5:医疗卫生用地;C6:教育科研设计用地;C7:文物古迹用地;C9:其他公共设施用地;M:工业用地;W:仓储用地;T:对外交通用地;S:道路广场用地;U:市政公用设施用地;G:绿地;D:特殊用地;E:水域和其它用地。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A、场地开发限制a题设计条件:1)、建筑后退道路或用地红线:南侧城市主干道15m;西侧城市次干道10m;北侧和东侧用地红线各7.5m;2)、建筑后退河岸线10m;3)、建筑后退地下管线5m;4)、停车场用地应后退红线5m,并且后退河岸线5m。设计任务:1)、表示出所有可建建筑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并简要说明;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3)、表示出可建停车场用地范围。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A、场地开发限制a题设计条件:1)、建筑后退道路或用地红线:南侧城市主干道15m;西侧城市次干道10m;北侧和东侧用地红线各7.5m;2)、建筑后退河岸线10m;3)、建筑后退地下管线5m;4)、停车场用地应后退红线5m,并且后退河岸线5m。设计任务:1)、表示出所有可建建筑用地界线(建筑控制线),并简要说明;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3)、表示出可建停车场用地范围。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A、场地开发限制b题设计条件:某地块三面与城市道路相临,有一条高压线从西南角穿过。1)、建筑后退道路或用地红线:城市主干道20m;城市次干道10m;城市支路5m;用地红线后退10m;2)、高压走廊宽度为30m;设计任务:1)、绘制出所有建筑控制线,并简要说明;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A、场地开发限制b题设计条件:某地块三面与城市道路相临,有一条高压线从西南角穿过。1)、建筑后退道路或用地红线:城市主干道20m;城市次干道10m;城市支路5m;用地红线后退10m;2)、高压走廊宽度为30m;设计任务:1)、绘制出所有建筑控制线,并简要说明;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建筑区域;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B、日照间距设计条件:某场地条件如图所示,拟在场地内建高度为10m的板式住宅。该场地所在区域日照间距系数为1:2.2。拟建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地红线后退5m。2)、保留原有树木。3)、拟建住宅应满足自身日照间距的要求,并且满足原有住宅的采光要求。4)、不考虑泵房的采光问题,但拟建建筑应后退其轮廓线5m。设计任务:1)、绘出并标注所有控制线。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住宅的区域。1、用地控制★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考试例题B、日照间距设计条件:某场地条件如图所示,拟在场地内建高度为10m的板式住宅。该场地所在区域日照间距系数为1:2.2。拟建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地红线后退5m。2)、保留原有树木。3)、拟建住宅应满足自身日照间距的要求,并且满足原有住宅的采光要求。4)、不考虑泵房的采光问题,但拟建建筑应后退其轮廓线5m。设计任务:1)、绘出并标注所有控制线。2)、用网格线表示出可建住宅的区域。2、密度控制场地使用的密度主要指场地内的土地直接用于建筑物、构筑物的情况,常见的指标有建筑密度、建筑系数和场地利用系数等。密度指标一方面控制场地内土地的直接使用效益,即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的密集程度,另一方面也间接表达了场地的空间状况和环境质量。1)、建筑密度是指场地内所有建筑的基底总面积占场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又称为建蔽率、(建筑)覆盖率。即:各类建筑基底面积的总和(平方米)建筑密度=―――――――――――――――――――X100%场地用地面积(平方米)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的占地面积,按建筑的底层建筑面积计算。2、密度控制1)、建筑密度建筑密度表明了场地内土地被建筑占用的比例,即建筑物的密集程度,从而反映了土地的使用效率。建筑密度越高,场地内的室外空间越少,可用于室外活动和绿化的土地越少;可见,建筑密度也间接反映了场地内开敞空间的比例,并与场地的环境质量相关。建筑密度过低,则场地内土地的使用很不经济,甚至造成土地浪费,影响场地建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过高的建筑密度又会引起场地环境质量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影响建设项目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见,场地的建筑密度应有一个合理的取值,它受到建设项目的性质、建筑层数与形式、场地的位置与地价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视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本文标题:2010话题3:对社会人文因素的认知与把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47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