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解读《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食品安全监管处郑雅卡南宁.2012年04月解读《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主要内容135号令出台背景一2135号令解读二风险与挑战三贯彻135号令工作思路四一、135号令出台背景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1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3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4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5强化食品进口管理6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7加强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管理2更加突出强调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主要内容有毒有害残留问题困扰着禽肉出口贸易一是中央层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并特别重视各行政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二是地方政府对当地食品安全负总责,并要求地方各行政部门间应加强沟通和信息通报。1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行为主体: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公众、媒体、广告代言人等。进一步明确了食品生产经营者作为保证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第三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2更加突出强调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生产经营者应当遵循的九项制度:(1)生产经营许可制度(第二十九条)(2)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第三十二条)(3)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第三十四条)(4)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第三十五条)(5)索票索证制度(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五十八条)2更加突出强调食品安全责任和义务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3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安全法》第二章: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这表明中国已经从立法角度确定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不仅实现了食品安全立法的科学性,还从法理上实现了同国际先进实践经验的接轨。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法》第三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时,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实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统一性、强制性和科学性,从约束机制上保证食品安全。4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5强化食品进口管理按标施检制度进口检验制度评估许可制度风险预警制度备案管理制度注册管理制度标签管理制度记录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6做好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出口食品已经建立了“一个模式,十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完全符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两项制度:监督抽检制度。出口的食品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监督、抽检,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基地和企业备案制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场应当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信息处理制度风险防控制度信誉管理制度1.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7加强进口食品安全信息管理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承担监管责任建立以“协调有序、分段监管”为主要特点的目前中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政府企业承担首要责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社会行业“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承担监督责任鼓励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开展公益宣传,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承担自律责任食品行业协会加强自律,引导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诚信建设,宣传食品安全知识。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部门卫生部分段监管部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地方政府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国务院设立该委员会,最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卫生部承担综合协调职责:-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公布-检验机构认定条件和规范的制定-查处重大事故。农业部负责初级农产品(食品原料)生产监管。质检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工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领域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餐饮服务监管。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协调有序、分段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国内食品)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农业部门质检部门工商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委员会在国务院设立该委员会,最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卫生部承担综合协调职责:-风险评估-标准制定-信息公布-检验机构认定条件和规范的制定-查处重大事故。农业部负责出口食品原料生产监管。质检总局负责出口食品生产加工监管。工商总局负责出口食品口岸检验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进口食品检验监管。地方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区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检总局(AQSIQ)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协调有序、分段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出口食品)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中国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析,符合国际惯例的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对进口食品从入境前准入、入境时查验和入境后监管三个环节上进行管理。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入境前准入2入境时查验3入境后监管风险分析制度对于特定食品,进口前需进行风险分析。卫生注册制度国外对华出口的食品生产企业须获得卫生注册后,方可对华出口。检疫审批制度高风险动植物源性食品,须事先申获得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进口。境外出口商备案制度境外食品出口商或代理人应向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3出口检验检疫1入境前准入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入境前准入2入境时查验3入境后监管口岸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只有在口岸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允许进口。进口食品监控制度制订进口食品年度监控计划,实施监控,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措施。风险警示通报制度对进口不合格食品发布警示,上网公布,并及时通报出口国家和地区。标签明示制度进口食品包装须有中文标签、说明书,经审核合格后方可进口。3出口检验检疫2入境时查验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入境前准入2入境时查验3入境后监管进口食品和销售记录制度进口商应建立真实可信的进口和销售记录。进口商信誉记录制度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建立进口商信誉记录,并予公布。3出口检验检疫3入境后监管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按照“预防为主,全过程监控”原则建立了“从田间食品原料生产,工厂加工生产过程监管,到出口前抽样检验”全过程的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食品原料生产2食品生产加工3出口检验检疫出口食品原料种养殖场备案制度出口食品原料基地有害物质监控制度用于出口食品原料种植或养殖场需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备案。制订年度监控计划,在出口食品原料基地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出口食品原料基地疫病疫情监测制度制订年度监测计划,在出口食品原料基地进行疫病疫情监测。3出口检验检疫1食品原料生产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食品原料生产2食品生产加工3出口检验检疫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制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须进行备案,只有获得备案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方能允许出口。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包括原料进厂查验和产品出厂检验制度。出口食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分类,实施分类管理,并建立信誉记录。3出口检验检疫2食品生产加工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3出口检验检疫中国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1食品原料生产2食品生产加工3出口检验检疫3出口检验检疫出口抽查检验制度对出口食品在口岸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检验。出口企业信誉记录制度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信誉记录,建立出口违规企业名单,予以公布。风险预警制度出口食品抽检发现问题,应发出预警,增加抽样比例。追溯与召回制度出口企业应建立食品追溯体系,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主动召回。2.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二、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解读实施背景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原《办法》(总局第31号令)由国家质检总局制定并于2002年11月6日公布,12月10日起施行。自公布实施以来,对规范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及监督管理,保证进出境水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进出境水产品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一些规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和执法工作的需要,导致越位或缺位,有必要应形势发展,对原《办法》进行修改。1.实施背景1原《办法》已不能适应当前进出境水产品新形势和新要求2003年以来,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涉及进出境水产品监督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规范性文件,基本建立了“养殖基地备案、供货证明管理、生产加工到出境的全过程监管”的出境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一般按照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进出境水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没有规章依据,效力不高,有必要将一些经历时间考验的规范性文件要求和做法上升到规章层次,提高行政效力和权威性。1.实施背景2目前一些好的做法有必要上升到规章的层次2.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进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出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增加追溯和召回内容完善风险管理内容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进出口水产品生产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取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增加信用和分类管理制度2.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进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出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增加追溯和召回内容完善风险管理内容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增加信用和分类管理制度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取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进出境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监管需要实施信用管理及分类管理制度。检验检疫机构建立进出境水产品生产企业、收货人、发货人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2.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进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出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增加追溯和召回内容完善风险管理内容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取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出境水产品实施风险管理,对进出境水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控,开展风险评估和分析,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和快速反应。检验检疫机构按照食品安全风险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通报进出境水产品安全风险信息。增加信用和分类管理制度2.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进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出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增加追溯和召回内容完善风险管理内容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取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于发现不合格且已进入流通领域的进出境水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应主动召回。检验检疫机构对召回实施监督,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水产品进出境企业拒不实施主动召回的,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处理。增加信用和分类管理制度2.135号令和286号文内容解读进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出境水产品增加的内容增加追溯和召回内容完善风险管理内容明确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取消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境水产品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可以将涉及此类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列入不良记录名单。存在违规问题的,可以将其列入违规企业名单,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拒不实施召回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水产品进出境资格,并追究其责任。对存在诚信或质量控制问题的养殖场和生产企业规定了详细的
本文标题:解读《进出口水产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81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