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中央银行§4.1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4.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4.3中央银行的业务§4.4中国的中央银行【要点提示】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它是整个金融运行的核心和全社会货币、信用的调节者,也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组织者和保证者。本章将介绍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历史,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及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1.1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产生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比较成熟,二是金融业的发展对此有客观要求。建立和发展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如下四个方面:1、统一货币的需要多家银行分散发行银行券的做法已经迅速发展的商品经济构成障碍,由一家大银行来统一发行银行券势在必行。2、票据清算的需要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支票等银行票据的流通,依托于银行的转帐结算也成为货币流通的主要渠道。资金是经济运作的血液,票据交换及清算若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置,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的顺畅运行。因此,需要有一个更权威的、全国性的、统一的清算中心。3、最后货款人的需要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某些临时性的资金不足,这时,它可以通过改选银行券、同业拆借或回购协议方式筹资,但有时这些方式并不能满足需要。这时,客观上就需要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部门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以帮助银行渡过暂时的难关,这对于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4、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的需要中央银行产生的途径将私有银行改制为国有或直接赋予其特殊权利而形成;直接建立中央银行1从众多的一般银行中逐渐分离出一家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2重新建立中央银行三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过程1中央银行的初创时期(1844年——1912年)只有少数国家建立中央银行2中央银行逐步成熟时期(1914年——1945年)各国开始认识到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3中央银行地位增强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中央银行1.3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单一中央银行制2、二元中央银行制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4、准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所有制1国有:英法德荷2半国有:日本、比利时3私营:美国、意大利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独立:中央银行独立与政府的行政体系之外,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并实施,政府不能直接对他发布指令,美德模式。相对独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中央银行,政府在法律意义上有权发布指令,但政府通常不干涉中央银行的政策制定,执行等等,英格兰、日本受制约:接受政府指令,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都要经过政府的批准,意大利中央银行的管理体制1双线多头: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每一级又分散成多个管理机构。美国、加拿大2单线多头:权利集中在中央一级,但中央一级又分散成两个以上管理机构,法国、德国3高度集中:大多数国家§2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2.1中央银行的特点中央银行是由一般商业银行发展而来,但是它的业务活动又与普通金融机构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1)有特殊的业务对象,其业务对象仅限于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是一般的工商客户和居民个人。(2)享有政府赋予的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如发行货币、代理车库、保管存款准备金、制定金融政策等。(3)与政府有特殊关系。中央银行既要与政府保持协调,又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可独立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现稳定货币的政策目标。二、中央银行的宗旨提供信用流通工具、创造灵活方便的支付手段,满足社会生产和流通的需要制定和推行货币政策履行金融监管调节国际金融关系2.2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职能,即中央银行的功能、作用,它是中央银行性质的具体反映,一般被概括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和管理金融的银行四大职能。1、发行的银行垄断国家的货币发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特权、独占权,是一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这是中央银行的特权,也是中央银行不同于商业银行的特别之处。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表明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在决定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2)组织全国范围的资金清算(3)充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国家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一国金融的专门机构(1)代理国库(2)充当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3)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的收支差额。4管理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首脑,致力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对整个金融业的运行进行调控监管。2.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的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2、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内容(1)垄断货币发行权。(2)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目标。(3)独立选择货币政策手段。3、保持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之所以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原因是:(1)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一战爆发,各国都加强了中央银行控制来筹措资金,1920年以后央行的权利和独立地位在增强,30年代的大萧条优势的政府加强了对央行的控制,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独立性又受到了重视。•随后关于独立性的争论§3中央银行的业务3.1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构成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国外净资产储备货币对中央政府债权债券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中央政府存款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自由资金对非金融部门债权其他项目合计合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再贴现业务所谓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买进客户未到期的票据,请求中央银行再办理贴现的资金融通行为。再贴现利率是中央银行购进其资产—票据的“价格”,换句话说,就是商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这样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利率的调节,来影响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刺激或抑制资金需求,实现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2、贷款业务(1)对商业银行的贷款。(2)对财政部的贷款。(3)其他放款。3、证券买卖业务买卖证券的种类主要有政府公债、国库券以及其他市场性很高的有价证券。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一是可以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二是可以与准备金政策和再贴现政策进行配合运用,并抵消或避免后两种效果猛烈的政策对经济金融的强烈震荡和影响。4、保管黄金外汇储备3.3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有存款业务、货币发行业务以及其他负债业务。1、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1)准备金存款业务(2)中央银行的其他存款业务:一是政府存款;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三是外国存款;四是特定机构和私人部门存款。2、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货币发行有两生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3、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1)发行中央银行票据(2)对外负债(3)资本业务§4中国的中央银行4.1中国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2、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1)建国初期至1978年底以前的中国人民银行。(2)1979年至1985年的中国人民银行。(3)1984年至今的中国人民银行。4.2中国金融体制的完善与中国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一个强化、一个转换和两个增加”,概括了中国人民银行职能方面的主要变化,即强化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有关的职能,由过去直接监管的职能转换对履行对银行业宏观调控和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职能,增加了反洗钱和管理信贷征信业务等两项职能。§4.5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而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即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的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政策措施货币政策包括三方面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由于从确定目标到运用工具乃至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中间存在着一些作用环节,因此货币政策包含中介目标和政策传导机制等项内容。•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只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这四个目标之间却充满了矛盾,因而使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实行同一货币政策以同时达到多个不同的目标。•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三)、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推动经济的发展。体现两个要点:1、不能把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放在等同的位置上2、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仍必须坚持稳定货币的基本立足点。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中介指标:指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选定的中间性或传导性金融变量。(二)、基本要求;(1)、可测性(2)、可控性(3)、相关性(三)、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1、货币供应量:一般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公众、单位在银行的存款。2、信用总量:包括银行信用量、合作信用量、国家信用量、股份信用量、企业间商业信用量、民间信用量等。3、同业拆借率:指各银行和金融机构间的临时资金融通,主要解决临时头寸不足的困难。4、银行备付金及其比例:指中央银行储存的一定量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备付金,西方称之为超额储备。备付金率:是银行的存款备付金与当期存款总额的比率。§4.6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一)、一般性政策工具:指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又称三大法宝。1、法定准备金率(1)是指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对于法定准备金率的确定,目前各国中央银行都根据存款的期限不同而有所区别。(2)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3)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率为基础。(4)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提高准备金率实际上就是冻结了一部分超额准备金,(5)即使存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局限性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强烈,其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地影响,不能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致使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2)再贴现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的为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政策效果:(1)起到“变速箱”作用,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和影响金融机构的借款成本,调节货币供应量。(2)对市场利率产生“告示效应”,影响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的预期(3)起到“安全阀”作用,当某一个或几个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银行由于资金发生暂时性困难而处于困境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帮助其度过难关。(4)通过决定何种票据具有申请再贴现的资格,设定货币供应量的一些产业流向,扶植或限制一些产业的发展,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限制性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愿,因为商业银行是否再贴现或者再贴现的多少,决定于商业银行的行为,由商业银行自主判断。再贴现利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在经济繁荣期,调高再贴现率也不一定能够抑制
本文标题:中央银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12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