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影像学简答题-(2)
1简述肾细胞癌的CT表现。2肾脏先天性异常有哪些?3简述常用的肾和输尿管结石的X线检查方法及其典型X线表现。4胆囊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肠系膜淋巴结钙化如何鉴别?5单纯性肾囊肿和肾癌的CT鉴别要点有哪些。6患者男性,58岁,突发性无痛性肉眼血尿,左腹可触及包块,有压痛。IVP示肾盂肾盏受压、移位、伸长且不规则。请写出最可能的诊断及此疾病的典型CT表现。7肾结核的病理基础及X线表现是什么?8多囊肾的CT表现有哪些?9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中各器官的正常X线所见有哪些?10简述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要点。11简述宫颈癌的MRI表现。12前列腺癌的CT及MRI表现有哪些?13前列腺增生的CT及MRI表现有哪些?14试述卵巢癌的MRI表现。15试叙述卵巢囊肿分类及临床表现。16试叙子宫体癌的MRI表现。17试叙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及主要的鉴别诊断。18试叙卵巢囊腺瘤的CT及MRI表现及鉴别诊断。19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哪些?20试述脊柱结核的X线表现。21简述良恶性骨肿瘤的主要区别。22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有何本质的不同?23何谓关节强直?骨性强直与纤维性强直在X线片上有何不同?24简述骨折的X线表现。25简述骨折的分类。26简述椎间盘突出的CT、MRI表现。27试述骨髓炎和骨结核之鉴别点。28为什么说看到三角型骨膜增生,一般意味着是恶性肿瘤的特征?29X线的关节异常改变包含哪几个方面?30论述X线的基本特性及其主要作用31简述X线图像有哪些特点32叙述X线的诊断结果通常包括哪些方面33简述放射防护的方法和措施有哪些34简述骨的血液供应途径35叙述影响骨代谢的因素有哪些36简述滑膜关节的构成37试述儿童骨的X线解剖特点38试述骨质疏松与骨质软化的概念及X线表现鉴别39试述死骨形成的原因及X线表现40简述关节基本病变及其X线表现41试述软组织内的钙化和骨化原因及其X线表现特点42叙述骨骼肌肉系统X线观察、分析和诊断的原则43简述肺野是如何进行划分的及其意义44试述在胸部X线片上,肺野与肺叶是怎样的关系45试述肺纹理的构成、X线表现规律及动静脉肺纹理影的区别46简述纵隔九分区法是如何划分的、各区的主要结构及意义47叙述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形成的病因和机理是什么48试述一侧性肺不张与一侧性大量胸腔积液X线表现有何异同49简述纤维性病变的X线表现50叙述钙化病变的形成机理及鉴别诊断价值51试述空洞与空腔的区别及厚壁空洞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52叙述少量胸腔积液与轻度胸膜粘连、肥厚X线表现有何异同53简述引起纵隔位置改变的常见原因和机理54简述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规范地观察和分析胸部X线片55试述X线胸片发现异常病变时应注意观察分析哪些内容---------------------------------1.①肾轮廓异常,局部隆起外突。②肿块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③多数病变边界不清,部分病变边界清晰。④平扫时密度略低于肾实质或接近正常肾实质密度,密度均匀。⑤肿瘤内如有出血坏死囊变时肿瘤密度高低不均,如有钙化,可呈散在的不规则结节状或肿瘤周边弧形、不完全环形钙化。⑥增强扫描,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相对低密度。⑦肾周蔓延表现为肿瘤边缘模糊,肾筋膜增厚,肾周脂肪囊消失,腰大肌浸润,腰椎骨质破坏等。⑧淋巴结转移CT可显示肾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旁或膈脚淋巴结增大。2.(1)数目异常;(2)大小异常;(3)形态异常;(4)位置异常;(5)结构异常;(6)血管异常。3.①肾结石:平片可见肾区圆形、卵圆形或桑椹状高密度影,具有肾盂肾盏形状为肾结石的特征,常呈鹿角状或珊瑚状。尿路造影有助于肾结石的诊断,可明确结石是否在肾内及肾功能状况。②输尿管结石:常用检查方法同肾结石。多由肾结石下移而来,易停留在三个生理狭窄处,多呈椭圆形高密度影,黄豆大或米粒大,其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4.胆囊结石位于右上腹部,位置偏前方。呈单发或多发中间密度低而周围密度高的环形或石榴子状多面环形影。肾结石位置偏后方,侧位常与脊柱重叠,相当于肾区内,可呈单发或多发。若呈肾盂或肾盏的塑形似的三角形或鹿角状为特征性表现。输尿管结石位置沿输尿管走行,呈椭圆形或桑椹状,其长轴与输尿管方向一致。肠系膜淋巴结钙化为不定形状,密度不均,轮廓不规则,位置可变。5单纯性囊肿与肾癌鉴别单纯性肾囊肿/肾癌边界:清楚/不良恶性:良性/恶性质地:囊性/实性增强:不强化/强化周围侵犯:无/有6.可能的诊断为肾癌。典型CT表现:①平扫:肾实质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可明显突向肾外。小肿瘤多呈等或略低密度影,密度均一,大肿瘤多为不规则低密度,内有代表陈旧性出血或坏死的低密度,少数肿瘤可见钙化。②增强:早期多为明显强化,其后由于周围肾实质强化而呈现相对低密度。③肿瘤可向周围侵犯,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瘤栓表现为充盈缺损,肾门及腹膜后可见淋巴结转移。7.病变早期X线表现正常。病变发展使病区的排泄功能减退,同时结核菌进入尿液,引起尿路感染,首先是肾盏的粘膜炎。此时静脉肾盂造影时相应的肾盏显影较淡并轻度扩大,颈部可不显影。病变进一步发展肾盏破坏,造影显示肾盏杯口边缘模糊和不规则,肾盏积水扩大较明显。肾盏的破坏可与肾实质的脓肿相通,形成空洞,造影表现肾盏外有不规则的脓腔;病情严重者,扩大的肾盏与脓腔连成一体,形成大脓腔,平片示大脓腔处肾外形呈局限凸出,局部密度较高。病变发展可累及肾的大部或全部,形成多个脓腔,甚至占据全肾,肾功能受损,静脉造影多不显影;平片示肾外形呈分叶状,可稍增大。病变晚期,上述病变多伴有钙化。平片可见广泛的钙化,呈多发囊状或间断的弧线状,内有云絮状或斑点钙化,称肾自截。肾结核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输尿管或膀胱结核,X线可见患侧输尿管钙化、狭窄和上端积水,膀胱挛缩变小,对侧输尿管口狭窄,对侧肾盂积水等。8.多囊肾分婴儿型和成人型两种。成人型多囊肾CT表现为:①双肾体积增大,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②肾实质内多发大小不等囊肿,呈蜂窝状。③囊壁可有钙化。④肾盂肾盏拉长、变形。⑤部分病例伴有肝、胰的多囊病变。⑥增强扫描囊肿本身无强化而囊肿间组织强化明显。9.在排泄性尿路造影不同时间所摄取的腹部片中,可见正常肾的轮廓。肾小盏顶部呈杯口状凹陷,肾大盏边缘光滑整齐,略成长管状,一端与肾小盏相连,另一端与肾盂相连。肾盂多位于第2腰椎水平,略呈三角形,上缘隆凸,下缘微凹。输尿管长约25cm,上端连肾盂沿脊柱旁向下,入盆腔后,沿骶髂关节内侧走行,再向外下,斜行进入膀胱,输尿管宽度因蠕动有较大变化,边缘光滑整齐,也可有折曲。膀胱充盈较满时呈卵圆形,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未充满或在收缩状态,膀胱壁则不整齐或略呈锯齿状;两个输尿管开口之间有一条横行透明带,即输尿管嵴。10①子宫增大;②宫腔内膜厚度大于0.6cm,边缘毛糙,向下蔓延至宫颈管,宫腔内回声杂乱,有不规则强、弱回声;③宫腔积液,液性暗区内有点、块状回声;④CDFI:血供丰富,低阻高速血流。11宫颈癌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50岁以上多见,常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MRI表现为宫颈增大,其正常解剖层次模糊、中断,肿块在T2WI上多较正常宫颈信号高,在T1WI上肿块呈稍低或等信号;增强扫描时,肿瘤呈不规则或均匀强化。MRI能分别出器官的解剖层次,因此在术前分期方面优于CT。12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70%发生于边缘区。CT:前列腺明显增大,边缘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肿瘤最常侵及精囊腺,在轴位扫描,膀胱精囊角的消失是肿瘤侵及精囊的可靠征象。MRI:检出前列腺癌主要靠T2WI序列。癌结节多位于边缘区,T1WI呈稍低信号,T2WI示癌结节信号有增高,但在高信号的边缘区内仍呈低信号影。增强扫描时,癌结节仅轻度强化,但仍较周边正常组织强化明显,从而使病灶显示更清楚。MRI对前列腺癌的分期相当精确,对于发现前列腺癌和确定其大小、范围均有较高价值。13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多发生在移行区和中央区,常伴有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症状。CT:前列腺两侧对称,密度多均匀,其内常见点状钙化。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并突入膀胱底部,其表现似膀胱内肿块。MRI:增生的前列腺结节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T2WI上信号依组织成份不同而异,可以是低信号、等信号或高信号。有些结节的周围可见环形低信号带,系结节包膜。增生的结节使前列腺中央区、移行区体积增大,而边缘区受压变薄、萎缩。增强扫描时增生结节强化较明显,多不均匀。14卵巢癌在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囊腺癌最多见,易种植播散,其次为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多伴有下腹不适或疼痛,阴道流血和盆腔发现肿块。MRI表现为盆腔或下腹部不规则肿块,多呈囊实性,囊壁不规则,T1WI上,实性部分呈中等信号,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在T2WI上,实性部分信号稍增高,囊性部分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多伴有片状长T1长T2的腹腔积液。网膜及腹膜种植转移时可见囊实性结节影。15卵巢囊肿分单纯性囊肿、滤泡囊肿、黄素囊肿、巧克力囊肿等。单纯性囊肿较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单房,壁薄且光滑。早期可无症状,囊肿增大时有腹胀感。滤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不成熟或卵泡成熟后不排卵,致使卵泡内液体潴留而成。多数病人无任何症状。滤泡囊肿一般很少超过5cm,壁薄而光滑,大多可自然消失。黄素囊肿指卵泡囊肿壁上卵泡膜的黄素化,其发生可能与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障碍、垂体分泌过多的促黄体生成素及葡萄胎、绒癌产生的HCG对卵巢滤泡的作用,使之过度黄素化所致。系多囊性,常为双侧,囊肿大小不一,大者可达10~15cm,当绒毛膜癌或葡萄胎治疗后,囊肿可自行消失。巧克力囊肿是由于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出血而形成的慢性血肿,囊肿可随月经周期忽大忽小。临床常见症状为下腹不适,腹内肿物及腹围增大,巨大囊肿可压迫周围器官,产生相应症状;部分可合并腹水,双下肢水肿等。16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是子宫内膜最常见的恶性肿瘤。MRI:早期难以显示。中、晚期肿块在T2WI上,在高信号的内膜中见到肿瘤呈点或块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后,肿瘤呈不规则强化。结合带有无破坏是诊断肿瘤是否侵入深层肌肉的一个重要征象,也是MR的独特优势。正常宫颈为均匀的短T2信号,MR对判定是否有宫颈侵犯有优势,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17MRI诊断子宫肌瘤不仅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的准确性(区分粘膜下、肌层或浆膜下),而且能判断肿瘤组织是否变性。未变性者信号均匀,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变性的肿瘤信号不均,囊变呈长T1长T2改变,钙化在T1WI、T2WI上均呈低信号,脂肪变性均呈高信号。多有子宫不规则增大,局部可向外明显突出,宫腔变形甚至闭塞,内膜及结合带常受压扭曲,但完整连续。矢状面T2WI脂肪抑制显示子宫最佳,可显示粘膜和子宫肌层结构,结合横断面和冠状面能全面显示病灶的形态、数量、大小和部位。子宫肌瘤在影像学上需与子宫腺肌病、子宫体癌鉴别。18CT: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壁薄而光整。增强扫描时,囊壁及乳头状突起有轻度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MRI: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边界光整。浆液性囊腺瘤呈液体样长T1、长T2信号,粘液性囊腺瘤由于蛋白含量较高,在T1WI、T2WI上均较液体信号或浆液性囊腺瘤信号高。增强表现同CT。需与卵巢囊腺癌鉴别,囊腺癌囊壁及分隔厚,且厚薄不均,增厚的囊壁或囊隔上乳头状突起多不规则,CT、MRI增强扫描时囊壁、囊隔强化明显,乳头状突起强化不均匀。囊腺癌晚期还出现远处转移征象。19①子宫输卵管造影;②USG;③CT;④MRI。20①椎体破坏: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低密度骨质破坏区,区内有时可见砂粒样死骨。骨质破坏区逐渐扩展,常发生椎体楔状变形。②椎间隙变窄:结核容易侵及附近的椎间盘,故常见椎间隙变窄甚至完全消失,通过椎间盘又可向邻近椎体蔓延。③脊柱畸形:由于椎体的破坏、压缩、楔状变形和邻近两个或多数椎体的嵌入,可形成后突或(和)脊柱侧弯等。④椎旁脓肿:结核逐渐扩大,其中心可产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液化,脓液穿破骨质进入周围
本文标题:影像学简答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02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