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 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标。新课程改革在沿袭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其“新”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教材新教材是课程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载体。笔者试以人教版的新教材为例,谈谈对新课程、新教材创新之处的初步认识。新教材形式活泼可爱,图文清晰精美,文字优美生动,导语引人入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可谓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精彩纷呈。小学语文教材页页彩图相伴,十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示语生动精彩,读了以后的确让人产生一种急切地想要阅读课文的作用,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真正起到了“引发学生学习”的作用。粗粗读一遍新教材,便被其崭新的魅力所吸引,真正让人爱不释手。对比新旧教材的内容要求,可以看出新教材在克服深难重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在拼音教学的设计上真是独具匠心。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清楚,学拼音是一个难点,尤其在四声认读,拼读上令老师棘手。教材在处理的声调采用火车爬坡法,形象地把四个声调的书写、认读结合在丰富的画面之中。教材在安排课后的练习时也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例如“我会写”、“我会读”……这种设计大大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欲望,似乎练习中的小朋友就是站在我们的面前的小助手,在与我们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新教材在内容总量上有了删减,难度大大降低,减轻了不必要的一些繁琐记忆负担。一年级新教材在课程教学方面的要求体现了“认识”和“学会”两种目标。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要求会写“800~1000字”,会认“1600~1800字”。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多认字可以让孩子及早地进入汉字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新教材的改革就需要教师大大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专题学习也受到重视,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克服“知识中心”的片面倾向。新教材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加强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无形中提高了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二、教学行为新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有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是跟着教材走的,误以为没有拿到新教材,就没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行为。其实教学行为是建立在教学观念基础上的。在新的课程教育观的带动下,我们的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解答疑惑,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知识,课堂上呈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课堂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变化,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发现学习”,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既使我们手头上是旧教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有差异,教学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将差异作为一种教学的资源,从根本上改变单一、僵化的教学方式。教学要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语文学科更是一门内涵丰富的人文学科,蕴含着的思想、情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在教学过程我发现旧版的教参里对课文的朗读做了很细的指导,包括哪个字要读重音,哪个地方应该稍作停顿。一直以来,总认真听教参的没有错,盲目把这些方法当作教条传授给学生,还让学生在重音下面加上标点,全班在朗读的时候整齐划一,感觉真不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再来回顾自已的教学行为,发觉自已是大错特错了,每个学生的感觉不一样,体会不一样,语感的表达也不一样,怎么能做统一呢?新课程要求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省,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能只有一个答案,应使教学成为一个个性的解读过程,有个性才会有精彩,这才是语文。三、教学地位新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教师的权威教授转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交往对教师来说,意味着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近学生,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之中,创设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来说,意味着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每个学生个性得到解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课程教改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帮助下,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我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当学生通读课文之后,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学习,看看课文写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通过讨论了解课文内容。当学生在交流学习结果时,我发现在研读的同时,学生不但了解了各种景物,而且还学懂了课文是怎样按时间顺序描写课文的,以及积累了许多优美的词语。而作为教师的我给他们的是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当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显然,教师不必多“讲”,不必过多地分析、说明。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创设其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学和对话的教学关系,这才是新课程体系下的师生关系。四、教学评价新重结果轻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只注重结果的做法导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思维断层,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如有的教师喜欢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并要求学生马上应用,甚至让学生一开始就做变式题,出现严重“消化不良”,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新课程评价要求通过建立新的评价指标和改革方法,发展学生其他方面的潜能,例如有一位四年级学生他的语文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真可以说算是老师眼中的差生,父母也无可奈可。可是,这位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却明显高于其他同学,他在同学们当中有很高的威信,当老师不在的时候,能处理班级工作中比较棘手的事情,当父母不在店里的时候,能留住顾客,并顺利成交。难道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比那些优等生差?新课程提出了评价一个学生应充分了解学生。顺着这一基本要求,我们再去认识上面这个孩子,我们就要先肯定他的能力,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再在学习方面给予帮助,那么一定会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评价的模式由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导向的作用。新课程一切是“新”的。这“新”意味着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这“新”需要我们千千万万的语文教师付出艰辛的实践,付出智慧的创造。当然我们在学习、研究、运用新课程的同时,不能误以为新课程一切都是完美无缺的,不能误以为新教材只不过是换了一套教材,检验新教材的标准在于我们一代的教师。我们在不断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能力。使新课程真正地“新”得有理由。让新课程真正在我们的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本文标题:谈谈你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看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10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