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
1第一单元鼓乐传情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巴鲁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用轮唱的形式学唱《巴鲁瓦》2、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1、歌曲教学过程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是学唱歌曲的重点。2、了解鼓的声音特色及基本演奏法。3、掌握反复记号。教学准备1、钢琴2、PPT、3、电脑。教学过程一、展示鼓乐器,引导学生学几种敲击鼓的节奏与打法。二、介绍非洲鼓乐,唱唱非洲民歌《巴鲁瓦》1、用科尔文手势引导试唱歌谱2、学唱歌谱3、按歌谱的提示学习轮唱。三、以歌传情:1、欣赏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分析歌曲表现的主题,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乐句?2、学唱歌曲:a、学唱印象最深的乐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共同商定学习内容。(一半)b、接龙唱:c、完整唱:注意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d、处理歌曲:根据歌曲内容,讨论歌曲演唱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绪来表现。我们来做一做。四、以歌会友:1、了解寒假里你都学会了哪些歌曲?2、来露一手:23、布置制作小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听《咿唷嘞啦》2、唱《敲起我的小木鼓》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能用朝气蓬勃的声音来表现友好的音乐形象,抒发热爱生活,渴望友谊的美好情感。2、能专注地听赏乐曲《咿唷嘞啦》,初步理解音乐艺术在思想情感的表达特殊意义及及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教学重难点1、能用中速、稍快,热烈地声音来表现好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2、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教学过程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一半):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二、学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另一半):1、学唱歌曲: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掌握反复记号。2、完整演唱歌曲:3、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试一试。4、用小鼓模仿老师所奏旋律的节奏,并说说它是歌曲中的哪一句?5、用p3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三、欣赏乐曲《咿唷嘞啦》:1、听一听,初听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2、说一说,简介乐曲: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演唱他们的民歌。说一说非洲音乐的特点。非洲音乐作为非洲黑人的原创音乐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因此也在历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影响了很多的其他音乐。非洲黑人音乐与社会生活有着极为直接、紧密的联3系,音乐几乎伴随着人们所有的活动,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非洲,音乐活动多数是随着日常生活进行的,许多劳动往往有音乐相伴随,音乐在许多重要仪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喜庆节日或农闲时节,各种音乐活动常常带有社交的性质。3、听一听,再听:注意你听到了什么?速度、力度和最感兴趣的特征是什么?4、想一想,说一说,选用什么乐器伴奏能够表现出非洲音乐的风格。5、唱一唱。分组表演。6、动一动,用歌谱中提供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先分组自学,再合着音乐伴奏。7、用自制的小鼓为歌曲伴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表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2、动:露一手,我的创造3、听《滚核桃》、《非洲鼓魂》。教学目标1、唱《敲起我的小木鼓》,用“re、do、sol”三个音为歌曲伴唱,知道这三个音对歌曲的重要作用。2、听赏音乐《滚核桃》,说说演奏者运用哪些击鼓方式来表现“滚核桃”的形象的。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3、听赏《非洲鼓魂》,了解鼓在非洲人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它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三个音为歌曲伴唱,加入了二声部的训练;初步了解非洲音乐,感受多元、融合的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2、难点:发挥想像用击鼓表现出《滚板粟》、《舞龙舟》。教学准备1、钢琴2、磁带、录音机3、电脑4、鼓。教学过程一、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1、复习《敲起我的小木鼓》:2、跟录音复习唱: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装饰音、前十六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的准备把握。3、变幻演唱形式唱,领唱和齐唱:44、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re、do、sol”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二、听赏《滚核桃》:1、第一遍听赏音乐《滚核桃》,问: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形式?你觉得音乐描写的是什么内容?2、介绍鼓: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士鼓”,即陶器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机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到了周代,据《周礼-地官司徒》之载,已专门设置了“鼓人”来管理鼓制、击鼓等事。鼓人所管理的有各种用途的鼓,如寂祠用的雷鼓、灵鼓、乐队中的晋鼓等。其中,专门用于军事的叫“汾(音)鼓”,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长八尺,鼓面四尺,两面蒙革的大鼓。此外,路鼓、晋鼓、等也用于军旅,这些鼓以后发展为各种规格的战鼓,在军事上得到普遍地运用。3、第二遍听赏音乐,问:你觉得他用了什么方法发出了这种声音?咱们来试一试。4、观看视频。5、了解鼓的重要作用,它以语言般的节奏,为人们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无论在亚洲还是非洲,人民通过变化丰富的节奏,表现出人们的喜怒哀乐。6、击鼓表现下列主题:滚板粟、舞龙舟三、听赏《非洲鼓魂》:1、听赏乐曲《非洲鼓魂》:介绍非洲人非常热爱音乐,歌唱总是与身体的律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也以这种方式来演唱歌曲。2、学唱哼唱的部分、节奏型的部分。3、听赏《非洲鼓魂》,看图片:珍贝鼓说话鼓……4、第二遍听赏,跟着音乐动一动:a、徒手:节奏准确。b、发出声音:一组请一位领头人。四、整理下课:教学反思5第二单元碧野金山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小黄鹂鸟》2、听:《在那东山顶上》3、说:少数民族音乐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在那东山顶上》,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深长悠远的特点。2、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小黄鹂鸟》3、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感受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感受、体验藏族民歌与蒙古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从而能够进一步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教学难点:长音的对比欣赏,增强感受;并且能用富有藏族韵味的声音进行歌唱;二声部合唱的和谐教学过程:一、播放音乐《走进西藏》学生进教室入座。1、了解西藏的名胜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闭上眼睛,老师数一、二、三再睁开。(师点击课件展现西藏风光图片)师:同学们,《青藏高原》是著名作曲家张千一的代表作,近年来他又创作了《青藏高原》的姐妹篇《在那东山顶上》,我们也来欣赏一下。生初听歌曲。2、师简介歌曲:这首好听的歌曲由谭晶演唱,歌词取自六世达赖喇嘛苍央加措的一首情诗。歌曲具有民谣特点,在西藏很流行,当地的孩子们都喜欢哼唱。我们也来学唱几句。师教学生哼唱歌曲前几句。生复听歌曲,并跟着唱一唱。6师:除了了解藏族歌曲,今天我们还要走进内蒙,去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小黄鹂鸟》。在学歌曲之前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下,要求边听边想: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3、学唱歌曲(1)第一遍放录音范唱讨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课件)它的情绪是亲切、温柔的、舒缓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同学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非常喜欢这首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好吗?(2)学唱歌谱a、教师弹奏全曲,学生用“lu”哼唱(提醒声音竖起来)b、分乐句跟老师唱谱,先学第一声部c、注意三四小节的高音。师一句句教唱,学唱二声部,用轮唱的形式。用手势来表示音高走向。(3)第二遍放伴奏音乐,学生跟唱。(4)进一步感受歌曲,注意二声部音色的统一与和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听:《牧歌》教学目标:1、通过《牧歌》的欣赏,使他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使《牧歌》的旋律永远流淌在学生的心中。2、充分了解内蒙民歌悠扬宽广的旋律特点,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教学重点:体验蒙古族民歌的风格,把握蒙古族族歌曲的特点。教学难点:学唱歌曲中的装饰音和衬词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欣赏《牧歌》71、师:我国有多少个民族?(56个)你们知道哪些民族?(学生自由说)2、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歌曲,老师请你们来听听这是什么民族?歌曲《天堂》3、师:有谁能介绍一下这个民族?4、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可眼见为实,还是让我们去看看吧……(视屏)蒙古族的风土人情5、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6、师:蒙古族真美,不禁让我想起一首歌(老师唱原民歌,并出示歌谱和歌词)7、师: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想说点什么吗?(曲调悠长、速度慢、抒情、宽广的旋律)8、师:一起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用M唱)9、师:我们再来念念歌词怎么样?10、比较两句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啊?师:对啊,同学们非常聪明,这两句的歌词与旋律是相互对应的,第一句:蓝天白云音很高,第二句:绿草羊群音也随着歌词变得比较低平。上句:蓝天白云——音高下句:绿草羊群——音平11、师:内蒙民歌大体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这首《牧歌》曲调悠扬,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12、师:就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唱唱歌曲吧!13、欣赏《牧歌》a、师:请你闭上眼睛听,现在又想告诉我什么?(欣赏无伴奏合唱的《牧歌》)师:这种只用人声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的声乐演唱形式,就叫无伴奏合唱。那你们能听出哪几个声部呀?(视屏)师: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个声部组成的——女高、女低、男高、男低8师引导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b、师:你们更喜欢哪一首《牧歌》呢?为什么?(更能显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c、师:咦!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引子和尾声)引子意境宽广、辽阔,音乐慢慢地响起来就好象从远景拉到了近景。尾声慢慢弱下来,而且有一种没有结束的感觉,给人无尽的遐想。d、师:通过歌曲的欣赏,你们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幸福、自由的民族)师:那你喜欢这个民族吗?让我们一起再次来感受一下这种美丽宽广、幸福自由的感觉。(复听歌曲)e、师:歌曲的意境真美啊,老师也特别喜欢这首歌,还特地去收集了有关这首《牧歌》的舞蹈请大家欣赏。师:你们还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师小结:动听的音乐加上优美的舞姿,使《牧歌》更加光彩照人。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起舞吧!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新疆歌舞,了解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2、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能用新疆手鼓的典型节奏为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伴奏。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准确地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并体会到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手鼓、课堂乐器等。9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律动1、学生在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的歌曲声中,跟教师一起跳新疆舞蹈。2、师生一起演唱歌曲《娃哈哈》。3、教师用手鼓为学生的演唱伴奏。将学生分为三组,一组演唱歌曲,一组跳舞,一组拍手。三、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阳》(1)学生欣赏乐曲,并随着歌曲拍手或做简单的动作。(2)简介歌曲,说说歌词的内容。“小巴郎”在维吾尔族语中指儿童,“亚克西”的意思是好样的,有表扬、夸奖的意思。(3)出示《小巴郎,童年的太阳》乐谱,学唱歌曲。(4)学生再次聆听歌曲范唱,并找
本文标题:苏少版六年级下音乐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18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