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商品存储的原理及要求
商品储存的原理及要求2019-5【导入案例】人们所熟悉的烟酒、糖茶、服装鞋帽、医药、化妆品、家用电器以及节日燃放的烟花爆竹等,有的怕潮、怕冻、怕热,还有的易燃、易爆。影响储存商品质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空气的温度。有的商品怕热,例如:油毡、复写纸、各种橡胶制品及蜡等,如果储存温度超过要求(30℃~35℃)就会发粘、熔化或变质。有的商品怕冻,如:医药针剂、口服液、墨水、乳胶、水果等,则会因库存温度过低冻结、沉淀或失效。例如:苹果贮藏在1℃比在4℃~5℃贮藏时寿命要延长一倍。但贮藏温度过低,可引起果实冻结或生理失调,也会缩短贮藏寿命。【导入案例】影响储存商品质量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空气的湿度。由于商品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超过75%,吸湿性的商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这样就会影响到商品的质量。如食盐、麦乳精、洗衣粉等出现潮解、结块,服装、药材、糕点等生霉、变质,金属生锈。但空气相对湿度过小(低于30%),也会使一些商品的水分蒸发,从而影响商品质量。如:皮革、香皂、木器家具、竹制品等的开裂,甚至失去使用价值。【点评】商品储存期间,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但商品本身不断发生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影响到商品的质量,如不加以控制,就会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本节学习重点】1、商品储存的功能是什么?2、商品储存合理化的途径有哪些?【一、商品存储的概述】(一)商品储存的含义所谓商品储存,就是指在商品生产出来之后而又没有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所进行的商品存储的过程。(也就是说,储存是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暂时的停滞过程,创造“时间价值”,在生产和消费之间,起着“蓄水池”的作用。)商品储存是包含商品库存和商品储备在内的一种广泛的经济现象,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一、商品存储的概述】(二)商品储存的功能概括地说,储存的功能就是两个方面:1、安全与防劣化;2、提高储存空间利用率。具体包括:(1)保管的功能(2)调节的功能(3)配送的功能(4)节约的功能【一、商品存储的概述】(三)商品储存的作用通过商品储存可以调节商品的时间需求,进而消除商品的价格波动;通过商品储存,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通过商品在消费地的储存,可以达到更好的客户满意度;通过商品储存,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的需求。【二、商品存储的过程】入库管理核对入库单记账登录入库验收出库管理在库管理堆码养护盘点发货出库记账清点核对出库凭证在库管理出库管理【二、商品存储的过程】主要包括:1、接收(验收)商品环节(1)核对入库凭证(2)入库验收(3)记账登录2、存放(保管)商品环节(1)堆码(2)养护(3)盘点【二、商品存储的过程】堆码是指商品的堆放形式和方法。不同商品堆码的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对易弯曲变形的商品,应堆成平直交叉式实心垛。【二、商品存储的过程】3、拣取配送(发货出库)商品环节(1)核对出库凭证(2)配货出库(3)记账清点业务作业项目主要作业内容入库管理进货检查入库作业核对入库凭证入库验收准备记账记录保管场所标示1.进货商品与进货清单的核对(质量核对、数量核对)2.保管条形码的贴付(固定放货时标示货架号)3.在流动场所放置货物时,装入入库商品及物品的货架号后保管4.在固定场所放置货物时,在贴付条形码的货架中保管在库管理保管作业发货准备数量管理质量管理流通加工在库作业1.检查在库量是否适当(是否需补充发货)2.保持正确的库存记录(检查库存实物与账目是否相符)3.把握库存货物在库时间4.按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作业5.根据客户的要求贴付价格等有关标签出库管理发货作业配送备货分拣包装配车安排1.根据装箱商品和小件商品划分备货2.备货品与客户订单核对(商品号,数量,配送对象)3.根据不同配送对象分拣包装4.制作发货单、运送单等单据5.根据发货数量进行派车6.装车后进行积载确认【二、商品存储的过程】现代仓库(物流中心)内的一般业务和功能【三、存储合理化】(一)储存合理化的概述1、含义:用最经济的办法实现储存的功能。储存的功能是对需要的满足,实现被储物的“时间价值”,这就“必须有一定储量”。2、实质:在保证储存功能实现前提下的尽量少的投入,也是一个投入产出的关系问题。【三、存储合理化】(二)主要内容有:1、商品储存量合理化商品储存量是指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或者本企业生产经营消耗的需要在预定时间内的商品库存量。一般来讲,既不短缺又不积压且尽可能少的储存量为合理的商品储存量。2、商品储存结构合理化商品储存结构是指不同品种、规格和花色商品的构成比例。商品储存结构要以销售或者消耗结构为转移,达到产销(耗)存一致。【三、存储合理化】(二)主要内容有:3、商品储存时间合理化商品储存不得超出一定的时间界限,否则,将会出现变质或者亏损。4、商品储存空间合理化它是指商品在生产进行过程中,结合市场需要,商品储存在各个环节、各个空间位置上的合理摆布。【三、存储合理化】(三)主要标志(1)质量标志保证被储存物的质量,是完成储存功能的根本要求,只有这样,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通过物流之后得以最终实现。在储存中增加了多少时间价值或是得到了多少利润,都是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的。所以,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当是反映使用价值的质量。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拥有很有效的维护物资质量、保证物资价值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也正在探索物流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问题,即通过物流过程的控制,通过工作质量来保证储存物的质量。【三、存储合理化】(三)主要标志(2)数量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一个合理的数量范围。目前管理科学的方法已能在各种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对合理数量范围做出决策,但是较为实用的还是在消耗稳定、资源及运输可控的约束条件下,所形成的储存数量控制方法,此点将在后面叙述。(3)时间标志在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寻求一个合理的储存时间,这是和数量有关的问题,储存量越大而消耗速率越慢,则储存的时间必然长,相反则必然短。在具体衡量时往往用周转速度指标来反映时间标志,如周转天数、周转次数等。在总时间一定前提下,个别被储物的储存时间也能反映合理程度。如果少量被储物长期储存,成了呆滞物或储存期过长,虽反映不到宏观周转指标中去,也标志储存存在不合理。【三、存储合理化】(三)主要标志(4)结构标志是从被储物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花色的储存数量的比例关系对储存合理性的判断。尤其是相关性很强的各种物资之间的比例关系更能反映储存合理与否。由于这些物资之间相关性很强,只要有一种物资出现耗尽,即使其它种物资仍有一定数量,也会无法投入使用。所以,不合理的结构影响面并不仅局限在某一种物资身上,而是有扩展性。结构标志重要性也可由此确定。(5)分布标志指不同地区储存的数量比例关系,以此判断和当地需求比,对需求的保障程度,也可以此判断对整个物流的影响。(6)费用标志仓租费、维护费、保管费、损失费、资金占用利息支出等,都能从实际费用上判断储存的合理与否。【三、存储合理化】(四)实施的途径1、库存控制库存控制方法库存控制解决三个主要问题:①确定库存检查周期;②确定订货量;③确定订货点(何时订货)。(如右图7-2)【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采购控制最主要可以采取如下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定量订货法就是企业预先制定一个订购点的库存量水平,当库存量降低到订购点的存量水平时,即自动发出某一固定的补充库存量的订货单。订货点的库存量可用下式确定:订购点量=平均每日需用量×订购时间+保险储备量【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每次订购多少可以用经济订购批量法。就是一次订货所订的货物数量较为经济、合理。一次购入的批量过多,会多占用流动资金,增加存储费用和库存成本;一次购入的数量过少,会增加订购次数而增加订购费用,订购多少为宜,用经济订购批量法来确定。从图7-3中可以看出,保管费用随着订购的批量增大而增大,而订购费用随着订购的增大而减少。两种费用之和,即总费用的曲线必须有一个最低点,该点所对应的批量为经济订购批量。【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定量订货控制法事先确定了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适用于常年销售、销售量比较稳定的商品。对于销售不稳定的商品,由于很难预测一年内的需求量,而每天的需求差异又比较大,所以经济订货批量和订货点都很难确定,不适合用定量订货法控制库存。【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第二种方法:定期订货法定期订货法是一种按固定检查和订货间隔期为基础的库存控制法。这种方法是从时间上来限定订货周期,从而达到库存量控制的目的。订购量=平均每日需要量×(订购天数+订购间隔)+保险储备定额–实际库存-订购未交量公式中的“实际库存”为提出订购时盘点的实际存储量;“订购未交量”为已经订购,预计在本订购周期内到货的期货数量。【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这种方法下订购时间固定不变,因此物资进入时间间隔相同。定期订货控制法适用于零星销售、销售量不稳定的商品。这种商品无法准确预测长期需求量。采用定期订货控制法,只预测订货周期这个较短时期内的需求量,再根据盘存量来确定订货数量,可以保持经营的灵活性,降低采购风险。方法名称比较内容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订货数量每次订货数量变化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订货时间订货间隔期不变订货间隔期变化库存检查在订货周期到来时检查库存随时进行货物库存状况检查和纪录订货成本较低较高订货种类多品种统一进行订货每个货物品种单独进行订货作业订货对象B类、C类货物A类货物,有时B类货物缺货在整个订货间隔期内以及提前订货期间内均有可能发生缺货只是发生在已经订货但货物还未收到的提前订货期间内【三、存储合理化】(1)采购控制两种订货方法的比较【三、存储合理化】(2)掌握库存动态企业要进行库存控制,必须掌握库存动态。企业的库存储备的物资,按照用途可以分为经常性储备、季节性储备和保险储备。经常储备定额是为保证两次进货的间隔期内正常供应的需要而规定的储备数量标准;季节性储备是指由于某些企业需要的物资有季节性,或运输受季节性影响而建立的储备;保险储备定额是为保证供应过程发生意外变故时能不间断地组织供应而规定的储备数量标准。企业的物资储备量是不断在变动的,某种物资的储备量有上下限之分,储备量的上限是最高储备量;储备量的下限是保险储备量【三、存储合理化】(2)掌握库存动态某种物资最高储备量=经常性储备量+保险储备量+季节性储备量某种物资最低储备量=保险储备量最高储备量与最低储备量的经济意义在于:最高储备量是防止物资超储积压的警戒线;最低储备量是防止物资供应停工待料的最低警戒线。当物资储备超过最高储备时就应停止进货;当接近最低储备时,就应立即提出采购,以保证物资供应。库存控制就要使物资储备量保持在最低与最高储备量之间。【三、存储合理化】(3)ABC重点控制模式ABC重点控制模式是把物资品种和占用资金大小分类,再按各类重要程度不同分别控制,抓住重点和主要矛盾,进行重点控制。ABC分析源自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托的理念,也称为20对80原则。巴雷托认为企业管理中,存在着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企业应将管理资源致力于重要的“少数”而不是不重要的多数。ABC重点控制模式正是基于上述原理,按物品的价值、重要程度、耗用情况等加以分类。一般A类为高价物品,其价值占全部库存价值的70%以上,而品种数不及库存品种总数的20%;B类物品的价值约占库存总值的20%,品种数不到库存品种总数的30%;而C类物品的价值只占10%以下,品种数却占到了50%以上。【三、存储合理化】(3)ABC重点控制模式图7-5所示为一典型的ABC库存分类图。这是一种人为的分类,每个企业可视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分类。【三、存储合理化】(3)ABC重点控制模式①A类货物的库存管理。对A类物资要重点、严格控制。②B类货物的库存管理。对B类物资也应引起重视,适当控制。③C类货物的库存管理。对C类物资放宽控制或一般控制。【三、存储合理化】2、采用“先进先出”方式所谓“先进先出”原则是指先入库的商品先发货出库。为保证每件被储物的储存期不至于过长,“先进先出”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标题:商品存储的原理及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20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