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GF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GF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姓名:唐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张宁俊20040501GF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作者:唐清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参考文献(15条)1.参考文献2.邵一明.蔡启明.刘松先企业战略管理20023.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20024.《MBA必修核心课》编译组经营战略19975.GrreyJohnson.KevanScholes公司战略教程19986.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把握战略--MBA战略精要20037.迈克尔·波特.陈小院竞争战略19978.约翰·P·科特.李原.孙健敏变革19999.于建原营销管理199910.蒋明新企业经营战略199511.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吕巍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概念)200212.罗珉资本运作--模式案例与分析200113.科利斯.蒙哥马利.王永贵.杨永恒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200014.M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198515.DavidFaulknerCliffBowman:CompetitiveStrategy199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饶俊新.RAOJun-xin警务战略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分析程序和技术路径研究-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18(1)威胁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捣乱破坏活动、刑事案件的发案数及其增长幅度、治安案(事)件的发案数及其增长幅度、治安灾害事故发生数及其伤亡人数、恐怖活动等五个方面直接影响社会秩序稳定,成为警务战略环境的主要内容.警务战略指导者制定正确战略的首要问题是对警务战略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和技术研究.这种分析和技术研究应遵循警务战略环境整体评价、选择影响警务战略环境的主导要素、确定警务战略环境主导因素的常量标准、衡量对照判断警务战略环境、预测警务战略环境变化趋势等程序和路径.2.学位论文李大元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持续优势:基于战略调适能力的视角2008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市场环境的变幻莫测、全球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难以获取并维持竞争优势。而对当下正处于经济社会转轨时期的我国企业而言,相对于西方发展历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在时间与空间上被极度压缩了:市场转型、社会变革、消费升级、技术革命、全球竞争等多股力量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企业面临的环境更加错综动荡,持续优势的获取与维持更加艰难。基于上述严峻的现实背景的呼唤,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基本问题:企业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获取持续优势?理论研究上,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中心议题,已经形成三种理论流派的解释:外生观(又可分为静态外生观及动态外生观,前者包括种群生态理论、权变理论、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后者包括演化理论等)、内生观(又可分为静态内生观及动态内生观,前者包括资源基础观、核心能力理论,后者包括战略选择观、创新理论等)与综合观(又可分为静态综合观及动态综合观,前者有SWOT分析方法,后者包括共同演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等)。单纯的外生观、内生观、静态综合观都难以有效解释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来源问题,而动态综合观的共同演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又略嫌抽象,在具体性方面仍有欠缺。因此,有学者主张将动态能力进一步细分为调适能力、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并认为调适能力是与环境最相关的能力,是不确定性环境中的优势持续之源。然而,当前关于战略调适能力的内涵、情境及其结果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当前文献回顾显示,鲜有学者从战略调适能力的视角来研究企业持续优势,关于战略调适能力的研究及关于企业持续优势的研究尚处于分离状态,企业持续优势的研究还未具体到以战略调适能力来解释,而战略调适能力的研究则多囿于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讨论,二者尚未实现有机结合。因此,针对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下列三大子问题展开:(1)不确定环境下企业能否通过战略调适能力实现持续优势;(2)环境不确定性在这一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3)如果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持续优势的重要来源的话,则可通过什么途径来构建与提升。本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问卷分析,系统地基于战略调适能力视角研究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这一基本问题。对于本研究的子问题一,本文首先明确了战略调适能力的理论基础、概念内涵与分析维度,然后从理论与实证上探讨了其与企业持续优势的关系;对于子问题二,本文将环境不确定性划分为动态性与异质性两个维度,探讨其对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作用及对战略调适能力与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行实证检验;对于子问题三,依据文献阅读与实证分析,本文从高管团队智力资本、有机结构、冗余资源、创新文化及组织学习等方面剖析了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上述三大子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战略调适能力是组织意会、柔性决策及战略执行等三维能力的整合通过相关概念成分的辨析,结合战略调适能力的相关研究,本文将战略调适能力定义为“企业持续感知内外环境变化,进行柔性决策并有效执行的过程能力”。依据战略管理过程的“分析-决策-实施”框架、Teece(2007)的动态能力“机会感知一机会把握一战略重构”架构、Helfat等(2007)的动态能力“搜寻一选择一配置”模型以及既有战略调适能力维度划分,本文提出,战略调适能力是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与战略执行能力的整合。上述能力维度体系从洞察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开始,到进行柔性战略决策并形成协同与控制力量付诸实施,体现了企业从认知到决策再到行动的战略调适的完整过程。本文对战略调适能力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战略调适能力的测量题项可以分解为三个因子,即组织意会能力、柔性决策能力与战略执行能力。这也验证了战略调适能力上述三维度划分的实践合理性。(2)战略调适能力是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重要来源在不确定环境下,核心资源、能力等隔绝机制能创造短暂优势,创新、先动战略能获得系列短暂优势,而系列短暂优势的整合则有赖于战略调适能力(Haeckel,1999),战略调适能力是企业持续优势之源泉。笔者探询了战略调适能力创造持续优势的主导逻辑,研究了其各个子维度与持续优势的关系,从理论上阐述了战略调适能力作为企业持续优势来源的可能性与作用机理。从实证研究结果来看,在控制了企业规模与行业类型的情况下,战略调适能力及其子维度均对企业持续优势有显著影响。因此,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企业持续优势重要来源。(3)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调节变量理论研究上,学者们或认为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或认为是其与绩效关系的调节变量。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对战略调适能力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而对战略调适能力与企业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环境不确定性是战略调适能力的驱动因素而非其与持续优势关系的调节变量。也就是说,战略调适能力高低受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水平越高,需要越高的战略调适能力来与其匹配,从而达成持续优势;而战略调适能力的功效,即其与企业持续优势的关系强弱不受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4)从企业整体层面识别了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五种有效途径在明晰了战略调适能力确实是企业持续优势的来源,并且这一关系不受环境不确定性水平的影响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依据文献阅读与实地调研,分析了影响战略调适能力提升的相关因素。本文认为,战略调适能力的形成与提升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会受到高管团队智力资本、有机结构、冗余资源、创新文化及组织学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较深入地剖析了组织学习提升战略调适能力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上述五种因素对战略调适能力影响的假设大部分通过验证,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而其中,又以组织学习的回归系数为最高,因此,战略调适能力的提升需要高层管理团队智力资本的支持,需要有机的组织结构的支撑,需要足够的冗余资源的储备,需要创新型文化的沐浴,更需要组织学习的导引。总之,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为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持续优势的构建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3.期刊论文吴剑平.许南垣战略环境中战略张力的理论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3,19(4)战略理论对于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存在不同观点,主要体现在产业环境、组织环境和国际环境三方面.各类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组织结构的多样性以及国际环境的多变,导致了不同战略观点各有其正确性,同时也无法相互替代.4.学位论文章芸战略环境管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2007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怎样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做出正确的环境分析、环境决策,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缓解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取得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我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重要课题。战略环境管理(SEM)是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环境管理模式,是实现环境和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战略环境管理是战略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环境管理的应用,是确保环境目标、社会目标、经济目标高度协调的一种管理手段。战略环境管理对象是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其目的在于利用一切战略管理手段和程序来协调影响环境的各种法规、政府、计划、规划以及相关的管理机构,使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都得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管理包含了环境战略形成到执行的所有管理层次和行为。战略环境规划是实施战略环境管理的第一步。它是环境保护的中长期目标与实现目标的战略。其目的在于对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一个主观上的引导和控制,使近代人类自身在行为上减少污染。战略环境评价是战略环境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它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水平(政策、规划和计划)的应用。其目的是通过法规、政策、计划、规划等战略决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避免或减轻因战略失效和造成的环境影响。战略环境管理程序中,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机构作为管理的战略环境机制保障。战略环境管理的方法有:战略环境系统分析、环境成本统计、生命周期评价、公众参与、环境管理体系等。战略环境效能评价是设计与地区系统有关的环境问题与战略环境管理系统和程序的适合度,以及战略环境管理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价。战略环境效能评价包括在管理者控制下和超出管理者控制的情况这种手段有利于对威胁和管理的缺乏产生一系列响应包括从基于单个保护区的行动到广泛的政治和政策评估。战略环境管理效能评价内容包含了战略环境管理的所有层次和行为。本文尝试对洋浦开发区进行战略环境管理案例实证,通过战略环境效能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加强洋浦开发区战略环境管理。本文对战略环境管理的理论研究是对环境管理新型模式的尝试。战略环境管理的研究有助于探索环境管理新模式和新理论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海南省乃至我国建立新型的环境管理系统,有助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海南的生态省建设。5.期刊论文龙正平面向环境的战略重构-中国工业经济2004,(8)在以环境为视角的主流战略管理理论中,都认为战略应该与环境相匹配.但是,适应环境的战略观存在许多缺陷.企业的环境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可以经过企业的改造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且使某些战略具有期权价值.因此,需要抛弃传统的战略制定思维,依据环境的不确定性重新构筑企业战略.通过相应的战略手段,企业可以塑造环境、改变环境、适应环境以及追随环境来实现企业的目标.6.学位论文林古艳战略执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的研究2006战略管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该系统输入的是战略内容,输出的是执行效果,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即为战略执行。对于如何制定出高品质的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一直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对如何把精心制定的战略执行下去的研究却相对匮乏。但事实上,企业不仅要制定出适当的战略决策,更要采取相应的方法执行战略,把战略内容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国内外有关学者对此问题所作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战略内容本身与战略执行要素、方法的关系。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从战略管理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战略环境
本文标题:GF股份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2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