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适应常熟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整合城乡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编制《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以下简称为本规划)。第2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4、《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5、《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2002]218号)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25号)7、《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8、《关于印发〈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要点〉的通知》(苏建规[2002]35号)9、《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1991]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12、《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建规[1994]36号)1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建规[1994]533号)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5、《苏锡常都市圈规划》16、《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17、《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01)18、《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9、《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常熟岸段水域利用规划报告》(2002)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以促进常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并在空间上加以落实。2、满足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协调城乡整体发展。3、构建中心城区长远发展框架,优化空间布局,重视城镇和基础设施的协调发展,研究城市发展时序,确定各阶段建设重点。4、建立适应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综合交通体系,合理确定交通发展战略。5、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形成山、水、城、林融于一体的城市特色景观系统。6、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条规划重点1、研究城市发展战略和功能定位,协调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布局。2、制定长江岸线利用等重点空间管治措施。3、研究综合交通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确定城市合理发展方向和形态,优化布局结构。4、保护并合理利用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结合旅游业发展,塑造城市特色。第5条城市规划区常熟市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136.5平方公里。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01—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展望X年。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7条经济发展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5843570016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250003600056000125000三次产业结构5.9:53.8:40.34:54:423:47:502:45:53外贸依存度(%)56.860708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5316700850015000第8条社会发展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城市化水平(%)47.5556070每万人拥有小汽车数(辆)1964008001200固定电话普及率(部/百人)54657080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18253545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覆盖率(%)95100100100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72859810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25304050义务教育年制(年)991212每万人科技人员数(人)37278010001500每千人医生数(人)2.43.03.54.0第9条城市建设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平方米)19.921.52528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14.71820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2.67.010.012.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升)145200250280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千瓦时)3705007501200用气普及率(%)789698100第10条环境保护目标指标名称现状(2000)近期(2005年)中期(2010年)远期(2020年)空气质量指数0.70.60.50.5生活污水处理率(%)607080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100100100工业固废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100100100100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第一节城市化目标与战略第11条市域总人口现状(2000年):114万人;近期(2005年):120万人;中期(2010年):125万人;远期(2020年):135万人。第12条城市化目标现状(2000年):城镇人口54万人,城市化水平47.5%;近期(2005年):城镇人口66万人,城市化水平55%;中期(2010年):城镇人口75万人,城市化水平60%;远期(2020年):城镇人口95万人,城市化水平70%。第13条城市化发展战略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大力发展沿江经济和第三产业,建立适应城市化需求的基础设施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第二节城镇等级规模与定位第14条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期末形成“中心城市--重点中心镇--一般建制镇”的3级城镇等级结构,其中:中心城市1个:常熟城区;重点中心镇3个:梅李、海虞、沙家浜;一般建制镇8个:支塘、练塘、徐市、辛庄、古里、白茆、冶塘、大义。第15条城镇人口规模常熟市城镇规模等级规划一览表(2020年)等级城镇数量(个)人口规模(万)城镇名称中心城市160常熟城区(主城区+港区)重点中心镇315梅李(6.0)、海虞(6.0)、沙家浜(3.0)一般建制镇820支塘(3.0)、练塘(3.0)、徐市(2.5)、辛庄(2.5)古里(2.5)、白茆(2.5)、冶塘(2.0)、大义(2.0)合计1295——第16条城镇职能定位1、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的商贸城市和港口工业城市,山水城一体的风景旅游城市。发挥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建设成为充满活力、适宜人居、富有品位的新兴中心城市。2、重点中心镇梅李——市域东北部传统中心镇。积极吸纳城区产业转移,强化工业重镇的优势地位。海虞——市域北部新兴中心镇。省级氟化学工业园建设的重要依托,发挥私营经济活力,强化特色产业。沙家浜——市域南部旅游特色镇。发挥“沙家浜”和“阳澄湖”品牌优势,发展旅游业和水产养殖业,以常昆工业园为基础,加快第二产业发展。3、一般建制镇支塘——市域东部商贸重镇,提升副食品批发市场的层次,促进第二产业发展。练塘——市域西部工业重镇,发挥紧邻区域中心城市无锡的区位优势,塑造常熟市西部门户形象。徐市——以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龙头,发展特色农业,发扬化纤之乡的特色优势,促进第二产业的发展。辛庄——发挥大型企业集团的骨干作用,突出以生物工程和轻纺为主的产业特色。古里——城区东部以轻纺、建材、机械为主要特色的城镇。白茆——突出羽绒制品的优势地位,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冶塘——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大义——培育以稀土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临近城区的优势,全面提高综合实力。第三节城乡空间利用第17条城乡空间利用原则满足常熟中心城市和重点中心镇规模拓展需求,适时进行小城镇建设空间和农村居民点建设空间调整;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划定范围明确、布局合理的生态敏感区,保障空间的可持续利用。第18条城镇空间组织以城区为核心,依托水、陆交通线路,形成“中心放射形”市域城镇空间组织。第19条城镇建设用地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400公顷;重点中心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2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1800公顷;一般建制镇镇区建设用地按11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2200公顷。第20条独立工业用地独立工业用地规模调整为4570公顷。第21条农业用地耕地总量稳定在65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不低于51300公顷。第22条农村居民点用地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人规划,总用地规模为4000公顷。第23条生态敏感空间常熟重点生态敏感空间包括虞山尚湖风景区、昆承湖环湖地区、长江望虞河口至常浒河口段,生态敏感空间范围内严格禁止各类污染源进入,同时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第四节重点空间开发建设管治第24条沿江地区1、范围沿江公路与长江之间用地,面积约70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岸线利用——常熟市沿江自然岸线全长约35公里,规划港口建设岸线8000米,工业生产岸线6500米,生活岸线1000米,水源保护岸线1500米,过江通道预留岸线1000米,其他为生态保护岸线,长约17000米。水源保护——宁塘口下游1500米范围为全市区域水厂水源保护地,严格按水源保护要求加以控制。过江通道——常熟电厂与华润集团之间约1000米范围为过江通道控制岸线,满足苏通大桥和通沪铁路建设要求。港城关系——妥善处理港口布局与城市建设关系,为港口建设留有充足的陆域用地,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切实保护城市生活岸线。长江口整治——配合国家长江口整治工程的实施,白茆小沙固沙成岛后,将主要道路与白茆小沙衔接。第25条虞山尚湖风景区1、范围由环城西路、虞山北路、书院街、元和路围成的环形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山、湖、城关系——保证沿湖和环山地区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控制视线通廊,使“山”、“水”、“城”真正融为一体。居民点调控——疏解区内居民,减少农村居民点数量并降低建筑密度。功能整合——搬迁区内工厂,禁止湖内的围网养殖行为。建设控制——沿风景区外围环路两侧控制50米宽景观绿带,禁止区内的房地产开发行为。第26条环昆承湖地区1、范围由环城南路、205省道复线、锡太公路、205省道围合成的区域,面积约35平方公里。2、管治要点保护水体质量——限制湖内养殖规模,防止湖水富营养化,禁止沿湖城镇和工业园区直接向湖内以及通湖河道排放污水。控制公共空间——沿湖控制50~100米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环湖景观路和滨湖绿带。限制使用功能——环湖地区只允许设置如下功能:教育用地、高档住宅用地、旅游度假用地、保留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其余用地统一作为生态保护用地加以控制。开辟水上游线——开辟沙家浜至尚湖的水上游览线,串联市域主要旅游资源。第五节区域协调发展第27条与苏州市区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2线的空间走向、苏虞张一级公路的对接;500kv输电线路平行于现状500kv线路通过市域;常熟港区作为苏州港的组成部分之一,协调与其它港区的关系;联合开发旅游业;配合实施望虞河调水工程。第28条与无锡市区协调发展协调锡太公路的空间对接,联合开发旅游业,配合实施望虞河调水工程。第29条与南通协调发展协调通沪铁路过江通道的控制。第30条与太仓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3线的空间走向,控制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沿江铁路、锡太公路的对接;协调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的关系。第31条与昆山协调发展发挥“阳澄湖”品牌优势,联合发展养殖业。第32条与张家港协调发展协调轨道交通S2线的空间走向,控制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公路、沿江铁路、苏虞张一级公路的对接;协调常熟港区和张家港港区的关系;500kv输电线路平行于现状500kv线路通过市域。第六节社会设施第33条教育设施全面普及幼儿学前三年教育;城区和镇区按2~2.5万人/所的标准设置小学,每所小学规模达到24班以上,合理调整村级小学;高标准实施初中段义务教育,保持初中100%的入学率,按3—4万人/所设置初中,每所初中规模达到18班以上,原则上布置于城区和各镇区,现状少于12班的初中予以撤并;普及高中段教育,城区按6~8万人/所设置高中,各重点中心镇设一所高中,每所高中规模
本文标题:常熟市城市总体规划(XXXX--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30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