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高品质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教材总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它是根据学生学习完五个必修模块(即诗歌:四个古代诗歌单元22首古代诗词;散文:五个单元18篇)的前提下编制的,它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高中同学阅读古代诗文。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是将学生在必修阶段习得的知识与能力进行整合、强化与提高。据此,建议:一、教学目标应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整合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教法上,应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重视学生自主吟诵、探究、感悟。二、课时安排,仅供参考。总课时36课时单元建议课时单元建议课时第一单元6课时第四单元8课时第二单元3课时第五单元8课时第三单元3课时第六单元8课时【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歌的旨意“赏析指导”教学设计:一、单元整体感知〖“赏析指导”的要素〗1、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2、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见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3、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4、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5、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6、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7、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赏析示例”的要素〗把握诗歌的结构意脉,准确理解主旨。〖“自主赏析”的要素〗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鉴赏:开头环境的渲染、诗中即景起兴、反问、比喻等手法的作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内容、风格的异同。感悟:1、整体梳理本单元双基要素,发现“赏析指导”的知识短文太过笼统、简单,而“赏析示例”强调的又过片面。具备初步鉴赏能力的学生,不可能就前两个环节的学习,而独立完成后面的能力拓展与提升。2、本单元意图使学生独立准确理解诗歌的字、词、句、主旨;进而鉴赏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修辞、风格。据此,在“赏析指导”环节,教师应适当补充相应的练习,有效的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读懂诗歌的基本知识: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特殊句式、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常见风格、常见结构。2、掌握运用相关知识理解诗歌的主旨、鉴赏诗歌写法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温故知新;辨析、梳理,建立知识网络。态度情感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文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提高对古代诗文的语言的感受能力。三、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温故知新之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及特殊句式一、导入: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悠悠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这堂课我们就一同来从“诗歌表达方式分类、标题的作用、关键词(包括诗眼)的特点及特殊句式”方面探讨一下如何借一斑以窥全豹,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便更快捷更准确地鉴赏古代诗歌。“赏析指导”短文学习:1、自读“赏析指导”,画出重点句子,归纳要点;2、交流明确(略)二、补充练习:(学生独立作,然后交流,师生点评)1、表达方式有哪几种?2、请将下列诗歌按表达方式归类:氓、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孔雀东南飞、琵琶行、秋兴八首(其一)、登高、锦瑟、钱塘湖春行、行路难、登飞来峰、过零丁洋、卜算子·咏梅、论诗A:叙事诗:B:抒情诗:C:写景诗:D:哲理诗:3、下列诗歌标题透露什么信息?秋兴八首(其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书愤、行路难、天净沙·秋思4、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有何作用?(1)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读之令人扼腕,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愁”字,就是全阕的诗眼。山水含愁,万物齐悲,主人公的哀愁弥漫山水,充塞天地。一字点醒全片,产生了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5、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有人认为,诗中的“独”字是诗歌的诗眼,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独”字是诗歌的诗眼,因为这首诗就是表达诗人孤寂之情的。诗中的夜舟、沙鸥都是诗人命运的写照。6、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作者运用__________手法,突出了作者________之情感。※愁;夸张;忧愁。7、阅读柳宗元的《江雪》,指出诗中的诗眼并结合全诗简析。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参考答案:本诗诗眼应为“独”字。从全诗意思看,它紧承前文“鸟飞绝”、“人踪灭”、“孤舟”,勾画出一幅“冰雪独钓图”:千山耸立,万径纵横,但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只孤舟,一个孤独的垂钓者。从诗歌形象上看,“独”字准确形象的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岸不群的个性特征。从本诗的写作背景看,“独”字准确的展示出作者“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的孤独景况,也展现了作者始终顽强不屈的精神状态。总之,“独”字笼罩全篇,堪为诗眼。)8、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表现了什么?(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这里动词“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小结:巧用动词。可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3)诸葛心中空.有汉※“空”字,就流露出作者对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的无限感慨。(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小结: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5)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这首诗中,“一”原作“数”,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这是数词用得妙。(6)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宫词张祜》※这首诗中,连用数字,且既有虚数,又有确数。“二十”可以认为是确数,“三千”“一声”“双”都可认为是虚数。“三千”——何其远也;“二十”——何其久也;“一声”——未必一声,而只写一声;“双泪”——何多怨也。全诗句句都用了数日字,把事情、问题、情感表达得清晰、准确,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也使诗句特别精炼有力。小结: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7)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之意。所遇者: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这是副词用得妙。小结: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小结: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主要是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或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更形象A.叠韵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10)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小结: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1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13)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小结: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却是相近的,就是一般用颜色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1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句中“绿”字的运用,被推为讲求炼字的典范,据说王安石曾先后用过“到”、“入”、“过”、“满”等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绿”字。可以说,一个“绿”字,形容词动用,写出了江南的一片春色。与此句类似的还有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红”、“绿”二字。“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周邦彦)’(15)一“老”一“肥”,形作动用,把莺雏长大,梅子成熟写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长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梅子几经风雨,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肥”字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过程;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润。小结: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9、试还原下列画横线的诗句顺序:(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小结:1.主语后置。(2)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贺新郎》)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小结:2.宾语前置。(3)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小结:3.主、宾换位。(4)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小结: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小结:5.定语位置。A、定语挪前(6)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小结:B、定语挪后(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应笑我多情。(8)“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毛泽东《沁园春》)※“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目穷千里”。小结:6、其他:10、探究:语序颠倒的原因※1、是声律的要求例晁无咎《临江仙》“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2、出于修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高品质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32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