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3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2.3.1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病毒”(Virus)一词来源于生物学,而计算机病毒是指一段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并且繁殖以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及通过系统数据共享进行传染的程序。2.3计算机信息安全基础知识•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1)繁殖•计算机病毒可以像生物病毒一样进行繁殖,当正常程序运行时,它也进行自身复制。是否具有繁殖、感染的特性是衡量某段程序为计算机病毒的首要条件。•(2)触发•不是所有病毒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作,而是当具备一定条件时,一些病毒才感染或攻击其他程序。触发计算机病毒的条件可以是某个特定的文件类型或数据,或者为某个特定的日期或时间等等。•(3)破坏•计算机病毒能够破坏系统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也可篡改一些数据而扰乱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它可以彻底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表现为:侵占系统资源、降低运行效率,是系统无法正常运行。•(4)依附、隐藏与潜伏性•计算机病毒具有依附在别的可执行程序上的能力,并能以各种复杂的方法将自己隐藏起来,且正常程序一旦被它感染,它便可以长期潜伏于这些程序中而不被发现•3.计算机病毒的症状•当出现以下现象时,很可能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出现莫名其妙的死机。•程序运行速度明显变慢。•可执行文件(COM及EXE)的长度增加。•屏幕显示异常(雪花、色块、斑点等)。•引导时间变长。•引导扇区、文件分配表被破坏。•在有引导扇区保护功能的计算机上,不必要地询问写引导扇区。•文件被不明删除。•喇叭响声异常或奏音乐。•与往常情况相同的执行步骤,却报告内存不够。•不能正常打印。•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计算机病毒可根据危害性大小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也可根据入侵途径分为以下几种:•(1)操作系统病毒•当引导系统时,病毒就进入内存,并驻留在内存中。同时取得对系统的控制权,伺机进行传染与发作。•(2)外壳型•病毒存在于合法软件外层。当合法软件被使用时,病毒随之激活。•(3)入侵型•进入现有程序之中,成为该程序的一部分。•(4)源代码型•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被编译前,病毒就插入该程序中。一旦编译,则病毒就成为该程序的一部分。•(5)破坏电脑硬件型•破坏电脑中的CMOS芯片内容,从而使电脑不能使用。•5.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1)计算机网络•病毒可以通过网络从一个站点传染到另一个站点,从一个网络传染到另一个网络。网络传染的速度是所有传染媒介中最快的,严重时可导致整个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系统的瘫痪。•(2)磁盘传染•包括软盘、光盘。•6.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安装防病毒卡。–在系统配置文件或启动过程文件中设置防病毒程序。–对外来软盘一律进行消毒处理。•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软件产业和软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政府从1990年开始陆续出台了有关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系列政策法规。•1990年9月7日,七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于19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该法第2条规定,计算机软件作为作品,其著作权及其相关权益受该法的保护。2.3.2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八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6月4日发布,10月1日开始实施。该条例对计算机软件和程序、文档作了严格的定义,对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及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也有详细的规定。该条例对保护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的权益,调整计算机软件开发、传播及使用中发生的利益关系,鼓励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传播,促进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2.3.2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在《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及其相关的法律责任规定如下:•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有关的文档。••2.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凡中国公民和单位对所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在何地发表均享有著作权。但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不包括开发软件所用的思想、概念、算法、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等。3.法律责任•《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凡未经软件著作权人的同意发表他人的软件作品,或将他人开发的软件产品当作自己的产品发表,或未经合作者同意,将与他人合作的软件当作自己单独完成的作品发表,或在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署名及涂改他人开发的软件上的署名,或未经软件著作权人或其合法受让者的同意修改、翻译、注释其软件产品,或者复制、部分复制其软件作品,或者向公众发行、展示其软件作品,或者向任何第三方办理其软件的许可使用及转让,均属于侵权行为。
本文标题:互联网的安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37251 .html